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11/2/142287.html
今天的社会已是一个资讯相对发达、信息快速流通的社会,普通百姓的法制意识大大提高了,维权意识也逐渐得到加强。建立政务公开、信息透明、官员清廉干净、办事迅速是老百姓最满意的政府行为。快速及时正确处理负面事件是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但不能因为是负面消息就完全予以封杀。
在11月1日早晨7:30分,菏泽市中华西路和青年南路交叉处发生了一场车祸。一辆旧公交车撞倒了两个人,前面的两个车轮下有轧变形了的两辆车子,一辆电动车,一辆是自行车。其中左车轮下还有一位20岁左右的姑娘大声呼喊着:“快救救我!”可当时身边没有任何的救助器材,周围有人已经拨打110或120急救电话。笔者出于记者的敏感性,急救车十分钟左右就会赶到。我顺便也拨通了菏泽日报新闻部,希望提供一个新闻线索,让每个市民都正视交通安全,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希望电视台或日报社出面采访给予重视,但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的是,菏泽日报社新闻部一位接电话的小姐称,交通事故之类的负面事件不算新闻,上面领导也不允许报道。
一则消息是不是新闻取决于各种因素,取决于媒体的性质。一则消息要具备什么样的新闻性才足以见报或发稿广播?确切的答案是,这取决于对确定的受众有普遍吸引力的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否有新闻价值?如果确定是对受众有普遍吸引力的信息,受到影响的人为数众多,影响也甚大,那么就一定有新闻价值,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消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在做客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时,批评了一些政府部门对负面新闻往往采取“捂住”而不让媒体公开报道的做法。并指出:这种做法“比较天真”。王国庆说:"地方的新闻发言人在培训时有这样的说法:现在发生在一些地方的这种所谓的不好的事情,有90%都能“捂住”,只有10%倒霉的给披露出来了。"
互联网传递信息,那是以秒计算的,而且上面可以图文并茂,包括声音、活动画面都没问题。另外还有手机短信,可以打电话,手机还可以传画面,有了这个以后,你还想要把它捂住,我觉得这是比较天真的一种愿望了。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当真理还没有穿上裤子的时候,谣言已经走遍了半个地球,所以在这方面如果我们权威信息不及时地去占领舆论的空间的话,小道消息会传得很快。
新闻传播要为受众描绘真实、全面的社会图景,就应从宏观上保证反映社会生活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而且,在重大负面新闻信息面前,媒体功能的缺失是对受众知情权的侵犯,长此以往媒体将失去民众信任。因此,负面新闻信息是一个永恒的题材,也是新闻报道不可忽略的领域。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因此,对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也应该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在连续的负面新闻中让受众看到事态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铺天盖地的负面信息,让受众看不到希望。在负面新闻信息报道中,要让受众看到人们在努力减少负面事件的破坏,在与其抗争之时,人们会为了以后做预防保护措施。总之,让受众看到社会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报道负面新闻既有积极作用,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应本着“弘扬主旋律”的原则,以正面宣传为主,控制好负面新闻的比例,并讲究报道的方式方法。同时,也要做到报喜又报忧,发挥新闻舆论的批评监督作用,惩恶扬善,促进社会的进步。负面新闻把一些不合理、不合法、不公平,群众意见大、社会反响强的不良现象反映出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人们发泄了聚积在心中的怨气,可以起到宣泄情感、调节精神、减轻压力、缓解矛盾、放松身心的作用。
负面新闻触目惊心的事实,往往能使人警惕,引人反思,同时给人以某种告诫。比如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人们通过新闻传媒得知了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从而在心中亮起“红灯”,引起警惕和重视;在意外事故方面,通过报道交通、公安等部门公布的交通事故伤亡人数,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警惕,增强了防范能力。
负面新闻通过对不良现象的批评,对丑恶现象的暴露和鞭挞,起到对权力组织、社会团体、各种社会成员的监督作用,起到对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等进行监督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防止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热情,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能力;有利于弘扬正气,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正是由于负面新闻的监督作用,才使一些错误现象、丑恶行为、深层次问题等得以曝光,并得到改正、制止或解决。
舆论监督最大的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对社会的调整功能、对社会的控制功能、以及对社会的制衡功能、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新闻媒体是传播意见进而形成舆论的工具,但新闻本身并不就是舆论。政府的新闻报纸是一种舆论导向,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才是正确的方向.任何一种负面新闻都不允许报道,是不利于社会进步团结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