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县级原国有企业退休的老人,自我们原国有企业改制为私有之后,我们就成了没有“娘家”的“孤独老人”,有一些极端做法让我们这些老人百思不得甚解。到底是那里出了问题,如此不公正地对待我们已经是日薄西山的这些老人?
我们不会忘记是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得解放”,是胡主席、温总理等共和国新一代领导人重视民生、关心重视我们。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提出创建和谐社会和人本主义治理理念以来,自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对老人十分关注重视,特别是今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今年的“重阳.老人节”表现的更为突出。像我县还没有改制的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单位和政府发放每人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慰问金外,还拨款组织了一次豪华的旅游;就是我县还处于相对贫穷的农村也从村不多的资金中拿出资金来对60岁以上的村民进行慰问,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每当我们在电视、报纸上看到读到各级领导拎着礼品和慰问金走街串巷慰问那些孤寡老人和贫困群众时,我们也会随同他们一起感动的热泪盈眶。但当我们一接触到现实时,一种莫名的孤独油然而生。自改制之后,我们已经被“遗忘在社会角落”里了,从来没有那级政府领导想起还有我们这么一个弱小的群体的存在。我们也曾经为社会主义大厦流血流汗,倾注了我们的青春和毕生精力,也曾为共产党的事业,“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服从组织需要”为国有企业作出了贡献。如果说改制是党在新时期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须,我们又一次作出牺牲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说,事业与企业工资分配存在悬殊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让部份人先富起来”的党的政策所决定,我们也无话可说,但像老人节等节日慰问这样的社会福利性也存在天壤之别,这是一种带有冷漠的职业歧视。这种冷漠的歧视,如同被人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火辣辣地让人难受。说句难听的话,就是在那“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对“地、富、反、坏、右”的歧视也不过如此。我们抛开这种在同一社会制度下存在悬殊的差别,这本身就存在不公正。就作为共和国的守法公民来说,在对待社会福利的问题上也存在这种不公正怎能叫人感到社会的平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我们虽然是苟延残喘的老人,我们仅希望国家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还存在曾经 为党的事业贡献了一生的企业退休的老人,也让我们这些在有限的暮年余生里同样沐浴党的阳光与温暖,同样分享改革成果。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