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浅薄”:经济安全的基本面——“战略纵深”哪去了?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中国主流学者推崇的市场架构,是一种全开放的平面布局,这种布局谈不上什么经济安全问题。经济安全的假想前提,是存在严重的内部缺陷和外部威胁,而内部缺陷本身就是市场架构问题,它为外部威胁提供了冲击经济安全的现实条件。
假如国际资本总是抱着善意的互助的双赢的无遏制的扩张意图,那么市场构架全开放的平面布局无须过虑,而且并不需要考虑整体的经济安全问题。然而善良愿望并不能代替严峻事实,经济安全极其重要,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安全的基本面——“战略纵深”,是必须思考的全局性紧要问题。
中国市场的“战略纵深”是什么?它是个别产业链的支撑体和全部产业链的中上游。当中国外向经济出现众多一线企业后,企业内部的应用技术和企业外部的原料设备等,就是一线企业的支撑体;当中国工业经济的轻工产业发达后,处在前端的装备制造重工业就是轻工产业创新升级的基础保障;当中国整体经济需要持续协调发展时,原粮、原木、原矿、原油和原煤等一切原材及其中间产品,原本都是整个产业梯次的大后方,也是考察开放经济安全性的基本面或“战略纵深”。
市场的平面布局,丧失了经济安全应有的合理梯度,动辄出现了整个食品行业的粮源面临威胁、奶源面临威胁、肉源面临威胁、蛋源面临威胁等、以及整个主体产业链的矿源面临威胁、纸源面临威胁、石油煤炭和各类中间产品面临威胁等,全部产业本应严密守护的后防甚至“老巢”,频繁受到外来资本侵害,甚至前后方同时告急,链类保障若有若无,是不是应当重重地问一声,经济安全的“战略纵深”哪去了?
能不能用国家外汇储备全面控制美国农业或者石油产业?无论释放何种善意,回答总是否定的。中国经济也是如此,没有梯次、没有纵深的市场平面布局,必然带来根本上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即使强势国际资本一时无法介入中上游产业,就算受保护的国内资本能够做到私自割据占山为王、或者有利可图便与外部力量勾勾搭搭之时,则平面市场必然也会千疮百孔乱作一团。
“市场化不彻底”的舆论制造者,从来没有反思过:没有纵深布局、立体构造的经济安全体系,整个产业链就会始终处在带病运行状态,经济安全问题(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就随时可能大面积地爆发。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