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边缘与核心

whellman · 2008-11-05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一)理论模式界定  

前几天, 鲁哲 老师为我们放了一部电影——《立春》。影片的主要内容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以艺校声 乐 老师王彩玲为主线,串出了小县城中几个围绕在她身边的青年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直至最后放弃的过程。看完以后,有一个想法一直萦绕在我脑中:这部影片最想要向观众表达的就是“边缘与核心”这个主题。其实关于边缘与核心这两个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但是在我看来,同心圆理论也许能够阐释这两个词的含义及关系。在一个圆中,圆心及其附近区域则可以被理解为核心,而在远离圆心的区域则以边缘居之。很明显,离圆心越近的区域则就越接近核心,越远的区域就接近边缘。当然,边缘与核心只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甚至有时它们还可以相互转换。下面我就用边缘—核心这个模式来探讨存在于中国的某些社会现象。  

(二)社会结构上的体现—城乡对立  

在中国,边缘—核心模式的典型莫过于至今还明显存在的城乡对立。自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中国以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核心的户口迁移制度的形成。随后为了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的需要,城市也优先于农村得到发展,这从国家对城市与农村教育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便可窥见一斑,城市中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几乎完全是由国家财政投入的,而农村中的教育和设施,国家的投入则相当有限,有相当一部分要由农村自己来负担。这样,就加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分化,而随着城乡间的经济分化的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之间文化也在不断地分化,广大的农村地区便被城市逐渐边缘化了。在电影《立春》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包头和北京正好体现着这一层关系。北京代表艺术、梦想、权力、幸福的生活,可是北京同时也代表了制度的冰冷和不平等,例如王彩玲千方百计托关系要弄到北京户口,但由于制度原因而最终无果。而包头则代表了偏见、无知、乏味,也同时代表了执着、狂热。由此在上个世纪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环境下,农村与小城镇注定是要被边缘化的。  

(三)社会群体上的体现—边缘群体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一部分人由于经济与文化上的分化,逐渐沦为社会的边缘群体,他们被主流社会上的人歧视和排挤,最终被迫远离主流社会。  

何清涟曾经撰文《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总体分析》,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映,被称为《新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何清涟认为如果按大类分析,中国现在形成了精英层、中下层、边缘化集团。精英层包括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约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中上层占4%,中间层占11.8%。包括工人阶层城乡两栖阶层和农民阶层共有4.8亿人,约占从业人口69%左右而其中农民处于困境。  

在改革之初农民是受益者,最早的承包责任制曾让他们获得一种解放的感觉,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体会了自己作为国家的主人的感觉,但当改革的中心转移到城市后,最初的感觉都瞬间转变为一时的错觉,农村出现了许多问题,负担重,收入低,民主权利没有保障。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农民收入呈负增长,这迫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背井离乡,涌向城市谋求生存,由于城乡之间固有的社会经济文化分化,他们来到城市后大多数人始终没有得到该城市的认可,逐渐就成为城市中的边缘群体。由于经济地位低下,处于社会边缘,他们在相对被剥夺感的驱使下,反社会的倾向似乎有明显的趋势,过去常发生的暴力事件和黑社会性质的事件,有相当部分是来自于底层社会。  

当然,边缘群体也不仅仅只涵盖农民这个阶层,只不过是农民这个阶层人口多,农村产生的问题也多,因而受到了社会上更多的关注,从而掩盖了其他大多数群体的日益边缘化。通过 鲁哲 老师放照片的过程中,使我对边缘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中有西部边远山区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一个馍馍竟就是他们心中最丰盛的佳肴;还有城市中的小摊主,他们心中最大的愿望竟然就是城管不要来……一种怜悯之心油然而然地在我心底升起。现如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不应再沉浸于虚无缥缈的经济繁荣,不应再醉心于那扭曲的大国心态,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给予这些边缘群体更多的关怀,他们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和帮助的群体,否则何来的大国威严?  

边缘群体在《立春》中也有相当的体现。这部电影主要就是要刻画像王彩铃、黄四宝、胡金泉这些边缘人的形象,他们各自怀着自己的梦想,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可最终他们的梦想都被无情的社会给击得粉碎,这个社会似乎与他们格格不入,甚至成了扼杀他们人生的刑场。最终王彩玲不再寻求谎言置换短暂的快乐,收养了一个女儿以亲情来放逐艺术;黄四宝放弃在北京的梦想,毅然南下开婚姻介绍所谋生;胡金泉忍受不了既定社会的性别歧视,主动冒犯主流社会的社会规范投入监狱。  

(四)文化上的体现—核心文化与边缘文化  

其实,“边缘与核心”不仅仅在社会结构上有所体现,它在更深的层次上—文化上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文化对于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现在社会上,越来越有着一种分化为核心文化(在我的理解中,亦或为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亦或为非主流文化)的趋势,甚至已经基本定型。核心文化我们可以理解为为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尤其是精英阶层所认同的一种文化集合,而边缘文化则正好相反。与几十年前不同,如今中国文化表现出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形态。文革时期,革命样板戏一统天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再加上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文化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边缘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对核心文化的一种挑战,是以对核心文化的批判为前提的。而在某种意义上整个社会就是在核心文化和边缘文化之间相互冲撞的机制下得以发展的。但我们要有一个认识前提才能更好地理解核心文化与边缘文化:核心文化并不一定永远就是科学的,而边缘文化也并不总是愚昧落后的。  

尽管中国文化是在朝向多元的方向发展,但我们还是有理由担心,中国文化里有着太多西方的东西,或者浅层次的、受商业化支配的东西。一些曾经居于主导地位深受群众欢迎的、十分红火的文化形式将逐步失去主导地位被边缘化。  

不难发现,当下社会上正充斥着一种“唯读书有用论”的文化观念,当然这里的“读书”指的是那种狭隘的含义。家长们从我们开始懂事的时候就灌输“唯读书有用”的思想,让我们按照家长的想法生活发展,他们不惜一切送我们到好学校读书,让我们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复习,只为我们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国家也为了人才的需要也实行了一定程度上有点变态的应试教育,而更关注孩子们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尽管我们年年呼吁,但在很长的时间里仍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也许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唯读书有用论”还将占据主流地位,但我们不禁要问:读书难道是我们铸造人生唯一的路吗?当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辍学,当前的大学校园里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些又该作何解释呢?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不一定要金榜题名,毕竟能够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的是少数人,谁能说我们不读大学就是异类,我们的人生价值就会一名不值?  

当然类似于此的文化现象绝不止这些,交响乐的主流地位让位于口吐不清的流行歌曲;戏院里的国粹京剧让位于诸如《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这类的庸俗电影;书店书摊充斥了各种庸俗黄色文化垃圾,只有在角落边才能找到数量有限的几本文学著作;功利化和实用性的要求使得知识界对智能和真理的追求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当前的地方政府所奉行的“唯经济论”、“唯GDP论”与可持续发展的边缘化亦不是如此吗?  

(五)原因分析及理论意义  

痛心疾首,我们不禁要问:在边缘—核心模式中,到底是什么促使其边缘化或者核心化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的去思考,因为这对于我们理解这个社会的运行有很重要的关联性。  

我认为,在这个模式当中,体制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在边缘与核心的定型及其置换转化的过程中,它都是像齿轮一样发挥着关键的内在推动力。在某一样事物(不管是物质产品还是文化观念)核心化的过程中也就是其在社会大多数成员尤其是精英阶层心中内化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体制为社会成员接受新事物提供了条件,规定了框架,最终上升为他们所普遍认同和践行的价值理念。如今学英语在中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几乎都快成了全民运动,可是试想想,如果国家不实行改革开放,而是像以前一样闭关锁国,不与外界广泛接触,英语热在中国能有其时尚流行的机会吗?  

而不接受该事物的人则逐渐被边缘化了,最终沦为体制外的群体,他们所具有的特殊文化观念也就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可。在《立春》中,王彩玲、黄四宝等人的高雅艺术不被认可,甚至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就连王彩玲想成为一个北京人也被体制所阻隔着。  

但是一个事物核心化或边缘化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淀,而其中体制对此也起着明显的促进或减缓的作用。中国城市与农村的对立不也是经过出台户籍制度等一步步才形成的吗?  

而边缘与核心之间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边缘的事物要走上核心也是有可能的,只要条件成熟,是可以实现转化的。在外国的历史上,著名的爵士乐与摇滚乐都曾经是边缘文化,但随着专业人士与文化学者的不断介入,它们到后来都成了核心文化的一部分。这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某些社会现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转变目前的城乡对立状态,我觉得要把主要出发点放在农村,在农村的角度上统筹城乡发展,而不应再以城市为中心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那样实质上还是在按原有的边缘—核心模式对农村进行小角度的修补,而不能彻底改变城乡对立的局面,因而我们要以农村为主体,以城市支援农村的新的边缘—核心模式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  

对于边缘群体,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不能再以边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给他们尤其是底层人群以平等的国民待遇,不得歧视他们,改革一切不适宜人们活动和就业的制度规定,使边缘群体能够融入社会。  

边缘—核心模式对于边缘文化与核心文化的冲突同样具有实际意义。如前面提到的“唯读书有用论”,我们可以以边缘—核心模式来作理论指导,通过采取如改革教育制度等相关的一系列措施,也许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六)总结  

综上所述,边缘—核心模式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含义:边缘与核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互为前提;假如条件成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可以改变的。它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了解中国社会的运行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视角。  

   

参考文献:  

① 何清涟     《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总体分析》     

② 鲁虹       《关注都市亚文化》                    

③ 宋丹丹     《城市边缘群体心理特征及问题对策》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2. 星话大白|越南
  3.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4.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5.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6.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9.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0.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7.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