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国内政治舞台上有四股政治力量。第一股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派,他们人不多,在政府机构中没有实际权力,因毛泽东而成强势;第二股以刘邓为代表的官僚精英,他们基本上是政府官员,是政府中的实际掌权人;第三股是军方俗称“老军头”,他们控制着人民解放军,拥有击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卓著功勋;第四股是党外的知识精英,他们基本上没有政治势力,只能依附于强者争取政治地位。
老军头们拥有卓著功勋,也不乏老资格的元老,却基本上被排斥在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之外。他们对主要由地下党组成的政府机构成员,即刘邓代表的官僚精英一直心怀不满。但由于毛泽东的原因,他们在高饶事件和彭德怀事件以后,暂时偃旗息鼓了。
毛泽东支持官僚精英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但从一开始他就和官僚精英在建国理念上有根本分歧。刘邓认为中国需要补上资本主义阶段,才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毛泽东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走资本主义会亡党亡国。最初刘邓刚上任,班子还不巩固,异己也没清除。所以,基本上接受了毛泽东的路线。但是执行起来却心猿意马,常常控制不了火候,不是右就是形左实右。这也是没办法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抱定的补课生嘛。
为了纠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同时也能经常遏制政府官员中可能滋生的官僚主义,毛泽东先后发动过数次整风运动。但是,这些运动基本上都被官僚精英们暗中改变了方向。他们借整风运动排斥异己,打击敢于给他们提意见的党外知识精英,并把自己的亲信充实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到了文革前,刘少奇已经可以公开地说“三年灾害不是自然灾害,是人祸”了。显然他觉得自己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已经可以不用借助毛泽东也能主导中国的形势了。
刘少奇所谓“人祸”的潜台词不过是说在中国搞社会主义是不行的,硬要搞必然要产生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这肯定不能得到毛泽东的认同,他最终撤出了对刘邓的庇护。刘邓在多次整风中充实了自己的队伍,并已经把他们训练成为“宁犯政治错误,不犯组织错误”的党内奴隶。他们以为有这样一只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的精英队伍,任何人将奈何不了他们。可是毛泽东非常明白,他们这个队伍没有政治灵魂,除了早已打倒的资产阶级,没有谁会支持他们。同时,在他们利用整风打击异己扩充队伍时,已经失去了其他方面的支持。“老军头”早就想收拾他们了,知识精英也对他们恨之入骨,底层百姓对官僚主义更是痛恨。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谁捅一下,他们就会像大清听不得武昌的枪声一样地垮掉。
果然,红卫兵在66年捅了一下,纵横了十多年的官僚团队顿时灰飞烟灭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