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说,到底是拉动内需,还是填补内虚?
前两天,写了个帖子叫《4万亿拉动内需——钱从哪里来?》,不过俺担忧又增加了……
为啥又增加了担忧呢?这增加的担忧是什么?因为,打字时,又出现一个同音词叫“内虚”,“内需”与“内需”。是呀,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搞搞清楚的。虽然各级决策者嘴里不会说“内虚”的,但有些他们愿意说,比如到2005年养老金的缺口8000亿,在我的眼里这里又有多少泡沫呢?基建投入过程中又有多少“内虚”?俺就说一点,就是楼价高居不下,突然要救“楼市”,这不是“内虚”?又是啥?还包括医疗、教育、公益事业投入过少,这也是“内虚”啊?形势好,为啥投入少?不可思议!这是不是,以拉动“内需”为幌子,行填补“内虚”之急呢?
再说了,大山里的村夫,兜里没钱,也是更广意义上“内虚”。钱从哪来?一是积累、二是举债、三是印票子。既然内虚,积累能有多少?又没有举债之说?可能性最大也最简单做法是“印票子”。这不连央行行长周小川周一在巴西出席国际结算银行会议期间表示,不排除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推动出口,保持经济增长。这绝对是一枚潜在的重磅炸弹,其背后暗藏的威胁眼明人不需多言。那么这个贬值速度自然比过去要深得多。过去是多少?俺,笨人笨办法:30年前1元等于现在多少元?假设是30元,那么30年内,年平均贬值率为12%,这本身已经超过一个国家5%的可以接受的水平。那么现在要问,咱们的票子还能贬到什么程度呢?这样不是让国家和百姓更“内虚”吗?
最后问一下,企业内虚吗?“港郎”说,内地企业的负债水平一般在100%~300%之间,这不是内虚吗?这就是说倒就倒的事!还真不如大山里的农民呢?不过,他们还是受企业破产法保护的。近两个月倒闭企业开始多了起来,防止倒闭(因为要产生恶性循环的)只能是再拆借与他们。所以,这就不是拉动内需了,确切说,是填补内虚。俺,现在不愿意听专家的话了,他们总是要忽悠人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