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为中国农村基础文化教育的播种人——“知青”敬礼
今天带领着管理团队和村干部一起去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残疾军人和烈士遗属,并为我们社区的“关爱中心”建设规划征询意见。
其间,有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的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们问老人生活过的怎么样?最希望我们能为老人家的晚年生活做点什么?等等问题的时候,他从贴身的衣服兜里拿出了一本皱巴巴的作业本,交到了我的手中,并且拉着我的手说:“同志呀,这是从1970年到现在,我记录的每一年的庄稼的播种和收割的具体时间,还有当时的天气记录,现在交给你,看看有没有用?”我连忙翻开发黄的小本子:里面居然记录了20多种庄稼的播种时间,收获时间,病虫害,还有具体的气象资料!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三分之一的文字用的是拼音!!老人以为我看不懂,笑着说:“小同志,你不要笑话老头子哟!我到了50多岁才开始学识字,是那个年代的下乡的知青教我们的,那些城里来的白面书生,我们教他们种庄稼,他们教我们识字,并且还教我们科学,就是那个本子里记下的,他(那个知青)告诉我,记下的“晴雨表”就是科学,可以留给下一代人用!”“老人家,你记录的资料太宝贵了,太谢谢了!”“小同志,你们来了就好,我还有几年的活头,村里的其它老伙计都希望又听你们这些城里书生教我们识字,还有“科学”呢!”
......................
我回到营地,电视里正在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和印度自1949年到现在的发展情况的对比,其中的一组数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建国初期,中国和印度文盲率大致相当,经济发展水平中国还稍微落后。而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结束后,中国的扫盲率已经有了一个飞跃。时至今日,中国成人中的文盲率不到15%,而印度成人中的文盲率却高达40%。改革开放的头一批“万元户”很多就来自于农村,而且他们基本都接受过初级教育。我不由得从心中涌起了一份敬意,向我们的知青前辈:你们的青春没有被荒废,是你们播下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种子!让我们接过你们的接力棒,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去培养它发芽、开花、结果!
.......................
同时,我还想偷偷问下毛爷爷:难道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你老人家又是给我们演绎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新年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