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很少有中文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人类的两性关系和同性恋的产生与衍化,本文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和发展。
http://grassroots-solidarity.blogspot.com/
两性之间的辨证运动--关于同性恋以及变性者问题
Dialectics of Gender - On LGBT Issues
辨证法说到在对任何一种事物肯定的同时也潜在的对它有否定,没有任何东西是一个永恒的绝对体,即使是"自然"也是如此,它也是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的。托洛茨基更是强调过一般来讲在任何两个定态之间都会存在着一个过渡态,如"畸形工人国家"正是民主工人国家与国家资本主义之间的过渡态。在这一点上,人类以及动物界的两性应该也不例外。没有理由认为两性绝对对立的状态会永远持续下去。可能中国古代的辩证法很早就看到了这一点,故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样的说法,甚至有可能最早这一说法的社会来源就是对"同性恋"以及"变性者"的观察,就像易经八卦的来源有可能是对雌雄二性的观察一样。当然目前这可能只是一种猜测而已。
两性之间的对立并没有任何"形而上学"的意义,它本质上是自然物质状态在某一个阶段发展程度的表现,其实它也可以被看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产关系,(这个特别是在女权马克思主义的将人类再生产也看作是一种"生产"的理论当中则更是如此) 当任何一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造成真正意义上的束搏的时候,生产力就会推翻这种生产关系。这样看来,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就是一轮又一轮的新的生产力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导致新的生产关系,然后再是新的生产力的发展的不断地"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这个发展模式有可能是一个主要的元 - 阶级关系,与其它一些次要的元互相重叠而组成的) 然而,虽然说这种上升的螺旋可能会永远下去,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庸俗的完全均化的不断周而复始的永久性的过程。首先,整个这样一个过程必然会是在一个有限的系统中,而不是在一个无限开放的系统中所进行的。比如说人类社会就是在地球这样一个有限的系统中发展的。尽管有技术上的可能会以太空旅行的方式来超越这个系统,但是在本质上人类社会永远也不会在一个开放性的无限空间里展开。
任何一个有限的系统都有一个稳定性的问题,如个体生物本身。而可以预知的是,随着"螺旋状"上升的不断提高与发展,对这个稳定性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为生产力本身的力量不断的加大了。大功率的生产力对稳定性的潜在的影响会更大。也就是说,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关系的革命必须变的越来越温和,否则的话当对稳定性的负面影响超过了某个临界值之后,整个系统就会崩溃。我们甚至可以假设在宇宙中有无数个这样的类社会系统,被这样一种类似于"类达尔文式的选择机制"所控制着。(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假设是可以成立的,因为整个宇宙被相同的物理律所控制,而在宇宙各个地区生物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也应该是遵循着虽然细节不同但是在广义的水平上相似的道路) 不能保证稳定性的系统就会被淘汰。不过一次就被彻底淘汰的类社会系统恐怕也很少见,非常更加有可能的则是整个系统退回到"螺旋体"一个更低的起点上,然后发展与进步重新开始。(如人类社会要是经历一次大规模核战争的话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甚至这种情况可能已经在人类历史中出现过 - 也就是所谓的失落的文明的说法,当然目前来看的话从严谨的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可能性非常低) 其实早就有天文学家思考过类似的问题,一般来讲被称为"Fermi Paradox",即为何人类至今为止还没有受到过外星人的入侵。按照比较系统的估算,如果扩张型的外星文明存在的话,地球早已经应该是它们的殖民地了。那么它们的不存在表明着什么呢?最符合逻辑的一种说法,也是将系统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最广义化的结果,就是事实上这种开放式的而非闭合式的类社会系统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或者说几乎就不可能存在) 没有一个类社会系统会持续性的开放式的发展而不在某个临界点上崩溃以及退化,而没有一个类社会系统会是侵略性的而是闭合式的。
在这里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这种说法好像类似于某些中国古代辨证法的观点,而这些一般来讲被现代的辨证主义者们认为是错误的,这就是说辨证运动的最终状态必然是永恒的静止,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则是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问题就在于开放性的系统会崩溃,而闭合性的系统不就是最终会导致永恒静止吗?
其实系统的所谓闭合仅仅是一个如数学意义上的渐进线似的永远也不可能完全达到的水平,就好像共产主义本身一样,事实上这个一切类社会系统所必将逼近的渐进线就是最广义上的"共产主义"。这个渐进线只是相对于社会变革的温和程度,而不是变革的实质程度本身,所以并不违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绝对运动的观点。(绝对运动的观点在完全抽象而脱离了任何系统的意义上也不见得拥有任何实用性与实际意义,绝对运动的观点在现今的文化背景下很有可能会被变成一种庸俗唯物主义的表达 - 比如说以一种性别主义的方式)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宇宙中任何类社会系统总体上来看必然会向"共产主义"发展。
目前还没有直接谈到关于两性的辨证运动的问题,上述的一切都是非常泛化的对系统论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最简化的描述。用一种最"平庸"的方式就是说,人类社会超越两性绝对对立本质上是生产力,或者更具体说是技术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生产力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界与社会的力量,也是改造人类自身的力量。社会主义的发展将会逐渐消灭人类社会中所存在的异化现象,这个包括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异化,也包括社会生产与人类再生产之间的异化,也就是两性绝对对立的最根本因素。然而,这将会是已一种相对消除的方式而不是绝对消除的方式而出现的,因为在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中,正如不可能强迫所有人都去既从事脑力劳动又去从事体力劳动一样,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去做变性手术,只是说有这个选择的可能性 (真正意义上的而不仅仅是如今天这样表面上的),这个在一些科幻小说中,如苏格兰左翼作家Iain M Banks的小说中(Culture系列)都有描述。
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什么说就一定会发生相对的超越两性绝对对立的情况呢?从最"平庸"的角度来说,假设在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有这种可能性,那么肯定就会有人这样去选择,(即使是在今天没有这种真正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也有人这样去选择) 这个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更为抽象的角度还可以有两点考虑。第一点是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一个前阶级的氏族社会在更高层次上的回归,恩格斯在他的"家庭,私有财产与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就明确地提到了这一点。我们知道,根据现代人类学的研究,在氏族社会中,如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当中,是普遍地存在着同性恋与变性者现象的,(当然从氏族总体的角度来看他们还是少数群体) 所以社会主义社会中应该也具有这种社会现象,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氏族社会中人们没有选择的权力,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有,正如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们没有人身自由,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资奴隶,即工人们,至少拥有法律意义上的人身自由一样。
第二点就是说,我们回到对"共产主义社会"最广义上的理解上,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一个类社会系统都会最终逼近的渐进线,这个渐进线的临界涵义就是绝对的自由,平等,博爱等等,尽管任何一个类社会系统都无法完全的达到这个临界,但是总是会不断地向它逼近的 (当然很有可能有许多反复,如系统的崩溃导致的向类社会发展的"螺旋体"更低水平的退化)。那么如果将"平等"看作是一个"自在价值"的话,也就是说它本身具有价值,而不仅仅是其它价值,如生产力,的实现手段的话,(而事实上每个真正的社会主义者都应该这么做) 那么就应该考虑到消除两性绝对对立事实上是迈向彻底平等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因为两性平等是达到真正平等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无论形而上学家们如何从完全抽象的角度论证两性的平等完全是一个社会层次上的现象,任何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任何一个真正严谨的思考过这类问题的人,都必然会得出结论:不真正的消除两性之间的绝对对立,就不可能真正的达到两性之间的平等,因为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归根到底还是以自然上的区分,而不仅仅是社会上的区分,来作为基础的。虽然说绝对的平等仅仅是一个渐进线从而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但是在任何一个真正的"类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会不断地向这个最终目标而发展而不会彻底停滞在某个相对平等的阶段,再加上到一定时候几乎可以肯定将会有消除两性绝对对立的技术基础,所以说,在物质本质意义上,而不仅仅是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消除两性绝对对立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
还有一种分析的角度是从对社会系统稳定性的考虑。激进女权主义有一种观点,这个从严谨的科学的角度来看的话非常可能会不正确,那也就是说男性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使社会系统不稳定的因素。这个理论指出男性的Y染色体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寄生虫,男性本身没有功能来进行再生产,而只有"寄生"在女性的身上才可以繁衍后代。在古代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与技术条件本身的限制,女性在再生产上的中心地位被其在社会生产上的相对次要地位所平衡,而社会生产上的中心地位恰恰是男性来担当的。但是随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女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会逐渐中心化,而其在人类再生产当中的地位却不会因此而边缘化,因为这种中心的地位是建立在自然本质而并非是社会意义上的。考虑到男女人数的基本相等,这就会带来一种系统上的不平衡。将其平衡化的途径不外两种:第一就是恢复女性在社会生产中的相对边缘化地位,这个其实就是右翼保守派所提倡的,但是这个不仅仅是反动的,也是在客观上不可能的。(除非社会系统由于大规模战争或者是环境的破坏而造成的它的崩溃导致它退化到一个更低的发展水平上) 第二个平衡化的途径就是使男性也在人类再生产上中心化。在反对传统家庭的基础上只有一个可以使其实现的道路,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消除两性之间的绝对对立。当然随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再生产模式有可能会完全超越两性之间的自然对立,但是这已经是我们无法真正预测的事情了。
References:
Colin Wilson, Hidden Histories of Sexuality, http://www.isj.org.uk/index.php4?id=493&issue=120
Frederick Engels, The Origin of the Family,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State
Norah Carlin, The Roots of Gay Oppression, http://www.isj.org.uk/index.php4?id=310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