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书读好了就可以做官,就能做官,就应当做官!这是专制体制的文化遗留。然而在商业社会,商场如战场,你见过多少纸上谈兵的人打胜仗的? 你见过多少高学历的人白手起家做大财富的?
封建社会选拔人才是以公平而不是以实用作为标准的。要维系一个社会稳定,总需要设置各级官员。皇帝可以世袭,官员是不能世袭的,只能通过选拔产生,否则,社会就无法发展。如何选拔呢?这就存在一个标准问题,可以按身高作为标准,可以按照体重作为标准,可以按考试成绩作为标准,也可以按美丑作为标准(就像选秀入宫一样)。其实什么标准都一样,只要程序公平就行。但必须有一个标准,才能让世人心服口服。如果说忠与孝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关键,那么关于忠孝之类的观念、知识与文化就显得特别重要,就成了选拔官员的长期标准,这也就形成了近两千年中国考试文化相对一贯的基础。至于说选中的人有多大能力,那倒不是很重要的。当一个普通官员所需要的能力不用太高。能力大了反而会招来不测,于上于下,于己于人都不利。如今国有体制下的人事制度也是一样。选谁当官呢?反正能力和德行都没有客观标准,文凭还算比较客观一点,当初差一分就是天壤之别了!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虽然考大学时的录取率低一点,但是一旦考上了,就算撞上大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读书人真是太偏爱了,有文凭就可以找个位置,就可以得到提拔,书呆子也行,无德无才也行,反正国家明文规定非得有学历不能提拔。不当行政干部,当个工程师、教授、研究员什么的,也享受相当待遇。靠卖老资格吃皇粮几乎是天经地义的。这些年有文凭也不好找位置了,但喝了点洋墨水的人回到中国还是很容易混个一官半职的。他们做做买办、赚取些中国人的血汗也就算了,还指手画脚地充当政府幕僚,甚至直接牟取政府和国企的高位。他们片面地把西方过时的,甚至是专门用来欺骗中国人的一套理论,搬来对付自己的祖国。国家都快被他们掏空了。幸亏国有资产不是他们家的资产,所以也无人评判、没人痛心!
所有对知识的好奇或欲望都是对权力的欲望。幸亏,这个世上真正爱知识的人不多,很多人只是混个文凭甚至直接买个假文凭。对这样的人,我们完全不必气愤、嫉妒和声讨。文凭本来就是个误导!只是他们比我们更早觉悟,比我们更早知道:知识其实是一种障碍或者一种无聊。只是碍于长期以来愚蠢的科举文化和仕途潮流,他们不得不表面顺从一下。他们是真正的聪明人,所以当今商界低学历和假学历的人成功的往往非常多,应当说遍地都是,我都不好意思举例子了。
知识是一种想要去控制的努力,知识就是权力。如果你到大学和研究所里去看看,那些愚蠢傲慢、沽名钓誉、斤斤计较、互不买帐,吃国家的俸禄而厚颜无耻的人,都是知识的化身!你要当他们的学生、研究生,为了文凭你不得不拜倒在他们的门下,浪费青春和金钱。事实上,炫耀知识比炫耀权力更卑鄙更可怕!因为它更具有欺骗性,让更多的人受害且受害更深。
所以,不要当知识的奴隶,不要当书本的奴隶,更不要当那些或真或假的知识拥有者的奴隶!
亚当与夏娃被赶出天堂,并不是偷吃了性的禁果,而是偷吃了知识的禁果。知识让人远离了幸福。所以毛主席也说知识越多越反动!当年接受他的号召下放劳动的人,现在大多八十岁了,还精神矍铄!真该感谢他老人家。现在的人整天面对知识垃圾,满腹经纶也罢,日新月异也罢,我看到头来不是英年早逝,也是积劳成疾。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重要的是经历与感觉,没有一个固定的轨道。为什么女性有比男性更好的感觉,因为她们不那么执着于知识教条,她们的平均学历也较低一些,她们没有学历上的优越感,她们凭着直觉感受世界。她们觉得股票要跌,她们说不出理由来,其实也不需要理由。男人们会去找理由,等到找足了下跌的理由之后,股票已经跌掉一大半了。
唯一必须要读的书就是生活,那不是文字写成的,可以说跟语言没有关系。生活需要我们非常警觉,一刻接着一刻去体验、去感受,没有倦怠和依靠。我们是先天具备良好的感受能力的,过多的书本与语言,使我们的感觉变得越来越迟钝了。唯一可能的智慧就是透过读生活的书,变聪明,起码是恢复一点我们本能的感觉。(2008-11-08 13:36:22)
谁在掏空中国---爱与沉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