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刘少奇很早就提出了在中国补资本主义课理论
今天看到一条新闻,觉得很是吃惊,也许预示着中国下一步的大变革,为什么呢?
原来,在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刘少奇女儿刘婷介绍,刘少奇早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了在中国需要补资本主义课的经济发展理论,即刘少奇所说的“新民主主义阶段论”,然后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这个过渡过程是非常长久的。
按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阶段论”所说,我们的目标是社会主义,但建国初期,需要先发展相当长时间的资本主义社会。
新闻全文复制如下,希望广大网友客观点评: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 姚奕)今天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之女刘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研究员王双梅做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接受访谈,与网友共同缅怀刘少奇同志时,谈到了刘少奇对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贡献。
王双梅说,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刘少奇思想里面的一个亮点。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情况下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因为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毛主席、刘少奇都做出了很多探索。刘少奇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设想,主要是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在中国生产力水平落后的情况下,先搞一段新民主主义社会,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主要是五种经济成份,有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在社会主义成份领导下,大力发展生产力,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刘亭认为,父亲刘少奇的早期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做出了最重要的铺垫和贡献。他的“新民主主义阶段论”证明在经济落后的后发型国家,在共产党取得政权之后,有一个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长久过渡阶段。刘少奇在新中国的建国思想与实践中,研究了新民主主义过渡发展的各种媒介形式,如自由贸易、土地国有化、合作制、资本累积、股份公司,看到了极强的“中国特色”和不平衡发展,提出了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导形式的一系列小过渡以弥补中国工业化不足、民主不彻底、以赶超西方先进国家。同时严格的计算与监督是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前提,也是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共同点,形成了较顺畅的转换机制。他认为“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国民经济是我们的根本方针”,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