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答记者问暨新闻发布会
答记者问暨新闻发布会,已成为一种制度,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是现代政治生活纵横捭阖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充分利用和把握好这个窗口和平台,却是极其重要的。它关切民生疾苦、关切社会和谐、关切官员能力和水平、关切政府形象。
其实,早在上世纪,中国共产党就充分并且很好地运用了答记者问的形式,及时向国内外宣传、阐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起到了号召民众、鼓舞民众的不可替代的伟大作用,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外交风采经典。
1946年,内战刚一开始,国民党反动当局就无理驱逐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在梅园新村记者会上,周恩来充满自信地说:“南京,我们一定会回来的。”不到3年,人民解放军就占领了南京。
1946年8月,毛主席在回答美国记者斯特朗提问:“共产党能支持多久?”时指出:“就我们自己的愿望说,我们连一天也不愿意打,但是如果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打的话,我们是一定能够打到底的。”极大地鼓舞了民众。斯特朗问:“如果美国人民问到共产党为什么作战,我应该怎样回答呢?”毛主席说:“因为蒋介石要屠杀中国人民,人民要生存,就必须自卫。这是美国人民所能够理解的。”简明扼要,切中要害,阐明了战争的人心向背,隐喻了未来战争的胜利发展方向——就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方面。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还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的科学论断,直到今天,依然是令人激动的极其精辟的语录。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其中一朵奇葩就是高超的外交辞令,成为政治艺术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成为文学艺术不可多得的俏丽一枝。著名的苏秦游说六国、宴子使楚、蔺相如不辱使命、诸葛亮舌战群儒、周恩来总理神采飞扬万隆会议、乔冠华乔老爷放笑联合国……
可是,我们拥有这么好的外交文化底蕴和内涵,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暨答记者问日益规模化、制度化的时候,却少了应该具有的活力与风采,成为了僵化的工作模式,甚至索然无味。
一个好的新闻发布会暨答记者问,应当象一篇生动活泼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回答虽然不能“王顾而言他”,但也不能直接用简单的“YES”或“NO”,也不能吭吭哧哧、结结巴巴、前言不达后语,更不能“无可奉告”。因为,答记者问,就是要“有可奉告。”当然,最主要的是,不能撒谎,要实事求是,要懂得赋、比、兴的手法和辞令,要懂得引经据典、信手掂来,要懂得诙谐和幽默,直截了当的大实话,显然是最低层次的表现。
近日,三鹿奶粉事件,有一个新闻发布会,河北那位副省长,在被问到“被刑事拘留的19个人中是否都是农民?”时,居然语塞,竟然回答“还不了解……”(大意如此)显然记者内在的意思是指“有没有替罪羊的意味?”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既然要召开记者会,这个问题是个敏感问题,事先应该有个清楚的了解,再来新闻发布会。显然,准备不充分,也可以说是不负责、工作不敬业,有了这样的领导,难怪下面出事。我们知道,教师上课,是要备课的,要备教材、备相戚、备学生、备时代,并非教师的知识量不够,或者为了多事,绝对不是为了多事。是为了有的放矢,是为了因材施教,是为了因时而化,是为了桃李芬芳!这么大个记者会,这么敏感的时刻,竟然不准备好,就敢冒然出席新闻发布会,竟敢面对“无冕之王”。不被煮,才怪!
即使没有准备好,也不要紧,如果水平够的话,也可以完全娴熟应对。因为,记者本身问的目的并不是有“多少农民?”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连这一点都看不明白,就太弱智了。看这样回答是否可以(商榷):“是不是农民,并不重要,因为,我们的国家早在1949年,中国人民就站起来了,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级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社会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重要的是,是否触犯了法律,不论是谁,只要触犯了法律,证据确凿,一定依法严惩不贷。尤其目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内外高度关注,我相信,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办好,我们会及时、客观、准确、正确地向社会公布进展情况及最后结果,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关注。”
一个好的精彩的答记者问,无疑就是精神原子弹,就是寒冬里的腊梅花,就是汹涌的热血奔流,就是颇具风采的永恒亮相!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启迪,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给人以享受,给人以激励!
就象再好的白面,如果就是和吧和吧加点小白菜末,那只能是鸭子食。只有精心做成皮,包上精制的馅儿,变成饺子(其他好吃的食品都行),才不枉屈了这白面。
新闻发布会暨答记者问,可别辜负了这舞台!
黑龙江省 陈 烈
二00八年九月十八日
(“九·一八”事变77周年纪念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