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反精英’主义”
定期公布的一些优秀学术讲座我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在这里投票反对,今天又一次遇见了这种情况,这让我联想到以前看过一篇以公平的名义片面指摘大学生的文章,感觉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现象。那篇批判大学生的文章题目似乎是"大学生为什么期望比别人多一点”,批判大学生“落后陈旧的等级观念”、“自命不凡”、“高人一等”等,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写作时候的轻蔑语气与刻薄神态。事实上大学生期望比“别人”多一点,这里的“别人”就是读大学前的自己,即把以前“没考大学的自己”和“读完大学的自己”做对比,认为考大学读大学后应该比比此前的自己“多一点”,当然有时这个以前的自己是一个异化了的自己,比如和考取大学前同读中学因贪玩辍学而后外出打工的老同学对比。期待比别人"多一点"的前提依据是长期艰苦脑力劳动后获取的知识.事实上这种“多一点”未必纯粹是金钱上的利益,可能是金钱利益也可能只是荣誉,当然在市场经济讥笑崇高贬低荣誉蔑视英雄嘲讽无私的黑白颠倒情况下他们只好把所期望的“多一点”投向了金钱为代表的利益上来。单单是从付出总有回报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所期待的"“多一点”就是合理的,因为知识可以用来改造自然和社会,推动人类发展,算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对这样的积极行为社会要保持良性运行就必须给予“正反馈”或者是肯定,也就是社会给他的“多一点”。社会通过对个体行为的反馈来规范个体行为,反馈机制决定社会价值标准与社会风气,任何社会要保持有序运行都必须对个体行为做出反馈。在私有观念存在的市场经济下社会所回馈“多一点”的是金钱,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不能搞物质刺激,但此时也要给予个体以明确的“正反馈”,即“名誉”或者至少是舆论上的肯定,因为不肯定良好优秀就不能弘扬正义和进步,其长期结果必然相当于抹刹黑白纵容邪恶(鼓励掠夺压迫良善的扭曲社会反馈机制是另一回事)。当然有人会说,社会自然会给有贡献的人以回报(“正反馈”),或者给予某种形式的肯定是必要的,但从个人的角度不应该主动索取期望“多一点”,事实上这里的期望“多一点”表现的只是个人对善恶的区分,如果不能期望“多一点”可能就善恶不分了。因为任何人期望所得一般都不是直接获取,而是通过整个社会对自我行为肯定与否的反馈来获取。任何人期望“多一点”或者“少一点”都是通过整个社会肯定或者否定自己来实现的,当个体做出某个行为并认为自己的行为有利于社会并和大众利益无冲突时,在此基础上他才能期望“多一点”。可见,一个人对自我行为结果期待“多一点”或“少一点"这种心理行为本身(或前提)就包含了价值判断,即对自我行为是否和大众利益相一致,是否能得到社会认可与正反馈的判断。中学生是觉得读书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毕业后的工作中既有利于提升自我力量改造自然造福社会,也可以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是好的行为,相反若是自己偷懒或者只红不专有热情没知识那结果肯定不利于国家也不利于自己,那样的话自己也只能期待“少一点”了,这种价值判断和心理行为有什么不合理的呢?
再换一个角度来说,大学生期待“多一点”是在共产主义还未彻底建立、绝对平均主义还没有贯彻情况下对按劳分配的预期。大学生数载寒窗除了学费时间投入外还要投入大量脑力劳动(甚至包括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比如一个毕业后在不长时间内就成长为航天科学家的人他为社会为国家所创造的巨大价值难道仅仅是他毕业后开始的工作劳动所创造的吗?绝对不是!因为里面早蕴含积淀了他学生时代学习知识的一切脑力劳动,这部分也是社会劳动,因为这部分在学校里的劳动也直接沉淀凝结成了他工作后所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他创造的财富分到农民工人兄弟手里的多寡取决于社会分配机制,不直接决定于该科学家)。我们都知道地主雇佣农民种地的时候不光要在农民收获的时候支付劳动报酬,农民在播种施肥喷药除草(大学生寒窗十数载在学校里的脑力劳动积累)的时候也要支付劳动酬。如果受雇农民播种施肥喷药除草的时候不但没有劳动工资报酬还要向地主缴税(缴学费),只有到了收获的那几天把谷子搬到地主粮仓里(毕业后直接创造可见价值的劳动)去了地主才以普通工资标准(大学生就业薪酬民工化趋向)给雇农最后几天收获季节的工资,这是不是很荒唐呢?不止是荒唐还是最无耻的剥削!从这种角度看收费教育是不极端不合理的,因为他不但没有支付学生在学校里这种脑力劳动,而且收取学费(教师教学本身是劳动,是为国家(即集体)工作,费用应该由国家财政支付,不应该由学生以学费的形式支付)。相反免费教育是应该的,算是以提供教育条件交换的形式支付学生在校的脑力劳动。因为免费教育考虑到了学生在学校的脑力劳动也是未来工作价值创造的一部分。而现实中这种脑力劳动在当时的付出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回报,而且还要缴纳学费,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角度来说就是在为集体无偿做脑力劳动的同时向政府(理论上是集体的化身)为自己的劳动缴税。这种情况就是所谓中国教育市场化背后一直在发生着的现实。从这种角度说,大学生毕业后期待“多一点”是对政府的信任,他不认为政府会剥削自己,认为政府建立的分配机制会计算自己以前的劳动延后支付。你可以对大学生们这样想骂成傻瓜,但这是一种善良的单纯,是一个基于公平正义价值观念的合理期待,对此你可以不同情,但为什么要指责这种基于按劳分配价值观和公平正义预期的期待呢?
最后,考虑到目前“利”是我们当前社会的基本反馈机制是利益刺激、学生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生存考虑的投资(他们中的很多是农村农民父母的赤字投资)和收益以及大学生迫切期望毕业后尽快经济自立还清贷款孝敬父母的问题,考虑到这些现实因素更凸显了目前情况下大学生期待”多一点”的合理性(条件转变时也可能变的不合理)。
事实上,知识就是力量,有知识的人比没有知识的人更有力量是毫无疑问的。当然说“有知识的人比没知识的人力量大”绝不是说有知识的人就一定比没知识的人对社会贡献大,因为知识作为一种力量存在的客观形态其本身是中性的,可以在毛泽东那里成为救国救民的利器,在钱学森邓稼先等那里成为捍卫共和国的钢铁长城,也可以在厉以宁手里成为宰割人民的屠刀。所以知识本身不能区分好坏,工农中没有知识的人中也有人麻木自私不觉悟只考虑自己的子女家庭而损人利己甚至堕落到坑蒙拐骗拦路抢劫的,有知识的人中也有毛主席这样的高风亮节千古伟人(试想毛主席如果只红不专,只有热情,没有渊博的知识的话能在当时拯救苍生吗,结果之所以是毛主席而不是别人就在于毛主席的凛然正气与学识渊博的完美结合)。一个农民青年努力掌握知识后自然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当前我们的大学生不能直接看做精英,但却是精英的预备队,是一个有力量的群体。我们反对反动知识分子,但我们从来不反对知识本身。我们向来欢迎进步知识分子,也欢迎所有知识分子阐明各自的观点,因为“不争论”与"只做不说”的风气再不能提倡!我们历来说“名利”二字,社会主义是要把名和利的关系斩断,但不反对“名”(名誉,荣誉),当年毛主席在天安门上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就是以“名”来激励(这里的名和利是切断的)。如果首先能聚集大量不图金钱利益不要学术报告费的学者经常报告讨论交流的话对推动当前我们国家整个文化界以及思想界的进步将是一个巨大贡献。当然,即使乌有学者们是完全代表民众利益的,我也期望这些学者们不要关门讨论,能把内容尽可能地与大众共享就更好了,这样才能培养与网友与群众的互信。
学者公开交流探讨问题,大学生比“别人”期待“多一点”,都好的很!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刻薄指责并投反对票呢?
其实投反对票的人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和大学生一样的受害者,他们开始部分清醒过来,感觉自己受到了厉以宁这样的反动知识精英和一些卑劣政治精英商业精英的长期欺骗掠夺,对关门会议形式的精英主义深恶痛绝,于是看到精英二字就反感,倒洗澡水也抛掉了孩子,对大学生和乌有所公布的学者报告不自觉产生抵触情绪,这可以理解,但却是绝对不应该的。因为精英本身是中性词,是各行业优秀分子,部分精英会完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勾结起来搞精英主义,这是我们要反对的(当然上面所说的互信的问题是要注意的)。所以我们是要反对精英主义,不是单纯地反精英,我标题中杜撰的“‘反精英’主义”就是用来指代不深入思考就盲目反对一切精英的行为。
反对“‘反精英’主义!!
附:乌有上面一篇文章评论
| ||||||||||||||
| ||||||||||||||
:BBS 文章发于: 点击数: 1110 更新时间:2008-12-2 |
| |||||||||||||
近日高校讲座通告
中国人民大学 第一场: 活动名称:“走近传媒”系列活动之第三十八场 第二场: 金融危机下房地产行业的状况 第三场: 题 目:中国宪政发展里程
北京大学 第一场: 从两个危机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二场: 2008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学术沙龙活动 http://www.wyzxsx.com | ||||||||||||||
|
| |||||||||||||
文章录入:有之人 责任编辑:有之人 | ||||||||||||||
· 上一篇文章: 讲座通知:回顾与展望--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 下一篇文章: 简析刘宇:《我看毛泽东等现象的思维方式》
| ||||||||||||||
关闭窗口】 | ||||||||||||||
| ||||||||||||||
| ||||||||||||||
|
全社会都应该为大学生充分就业出力!
| |
:许远国 文章发于: 点击数: 721 更新时间:2008-11-23 |
| ||||||||||||||||||||
|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