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个口号反映了什么
自三十年前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各级官员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奋发图强,向着GDP勇往直前,真是“只知有汉、不论魏晋!”贫富分化、环境污染、耗竭资源以至于官僚阶级的产生就成为必然结果!
物质的极大丰富使他们相信:等到城市的楼群高耸入云,等眼前的公路镀上黄金的时候,天堂也就到了!但倘若喊出“为天堂而奋斗”的话,又往往使人联想起地狱,又与共产党这样一个无神论政党的形象极不相符,在他们的心里,秦时明月盛唐气象,均独步天下,气吞万里如虎!甚至当时繁荣昌盛到个人财产就富可敌国,所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一口号应运而生,正是当政者雄心壮志的集中反映。
一、它反映了在政治追求上的倒退、在理论上的庸俗化,意识形态的虚无化。
提到“为…而奋斗”这样的字眼,依稀往日曾相见,心内波澜现!从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到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无一不充满理性与精神的光辉,它最大程度地拓展了作为个人的内心世界,使其贴近他自身一部分的“此在”,引导个人拥抱他早已远离的客观世界。寻求本真幸福是人类的天性,遗憾的是这些具有先进深刻内涵的政策与纲领三十年前霍然中止,“实现人生价值”“效益至上”粉墨登场,在本质上,恰如饮鸠止渴,因之为私利而奋斗内心狭隘蒙尘,微小收获后,它必然使个人的内心极度收缩,加重与世界的对立,在背离自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难看出,将复兴当作目标,甚至称之伟大,说明白一点就是重新使中国具有唐宋元明清的经济影响力,执政党的指导思想由原来的为人转变成了为物,因之在理论与意识形态,庸俗和虚无必然是唯一的结果。几十年来,“梦”这个字的泛滥就足以说明上述一切。当思想归结在钱上,它的溃败表现在道德风气上注定一泻千里,尽管披着华丽外衣,内里却危机重重。
二、谁的复兴,谁的伟大?它反映了官僚资产阶级权贵们的愿望。
昆虫眼睛里看到的一棵树和人看到的并不一样,据说人是最高级的动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也最复杂,鲁迅先生说:同样是出汗,也并不一样,小姐出的是香汗、乡下人出的是臭汗。这里就有阶级性。同样的利益集团,自然就有同样的喜好取舍:乡下人倘若了解一些盛唐的底细,没准会说:“穷苦人啥时候都得给人家有钱人抬轿子!”,倘若了解到唐代依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们定会倒吸一口凉气,断然不会认为回复到那样的生活是什么好事情!镇长老总大款看到万国来仪威震八方的大唐,看到等级森严三六九等的大唐,也一定欢喜不尽由衷感叹:“还是那时好,出门还有人给一路鸣锣开道!”这些有钱人自然认定唐宋元明清太兴旺了!他们也或会觉得生不逢时,虽有情人不少,倒底不如先前可公然同居一室,甚是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倘若真的治理出一个“盛世”来,也自然落得功德无量万世景仰。
毛主席说:资产阶级的觉悟很高,他们认为他们本身不要改造,相反要改造无产阶级,他们要按照资产阶级的面貌来改造世界。几十年来,官僚资产阶级形成壮大,这样看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一口号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与新社会渐行渐远而与旧社会珠胎暗结习气相投的必然。
三、它反映了对当下社会矛盾的默认甚至无所顾忌。
汤因比讲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认为古代王朝显赫辉煌也就是认为现在显赫辉煌,要复兴其实就是要继续,认为复兴道路伟大,也就是沾沾自喜认为现在伟大。那么,要回复的古代盛世究竟怎样呢?鲁迅先生这样写道;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云: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淫骄纵,居上不明,在位不正。
这就是津津乐道的盛世,它在一百年前已是穷途末路,但它不会自行消亡,无数的烈士生命换来新中国,我们之所以说它新,因为它在毛主席的指引下,人本真地回到他自身,它使人与人平等,依靠人寻求幸福的本质动力创造财富,它不断地减少社会中作为个体的人的痛苦,它关注的不只是人的现在而是人的未来;我们说它新,因为它在毛主席的指引下,人的精神世界因为崇高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它使人因他自身在哲学意义上获得解放而内心涌出喜悦!
现在,建设来建设去,冒出一个复兴来,这在理论上是对先烈的背弃,是对人类本本质解放的漠视,今日之底层矛盾愈演愈烈不须多言,不是想方设法全力去解决化解,而是在权利意志上好大喜功,粉饰太平。这一切在一句伟大复兴的口号里显露无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