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校在学生做广播体操时播放出来的音乐是有气无力,软绵绵的,里面透露出的气息是颓废、萎靡,我一听到我就不由自主地怀想起曾经那雄壮的豪放的旋律来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朋友,你记得吗?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是毛主席 1952年6月10日 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题写的。当年唯一的体育刊物《新体育》杂志以整页的篇幅刊登了毛主席的这一题词,并突出宣传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这一重要思想。这一题词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高宗旨,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题词强调增强人民体质,特别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旧中国,中国人被人诬蔑为“东亚病夫”,炎黄子孙无不为之痛心疾首。毛主席的题词,把着眼点放在增强人民大众的体质上,使中国的体育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广大群众不再是被体育遗忘的对象,而成为体育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发展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此,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比解放初期延长了许多。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我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为雪“东亚病夫”之耻,发展体育事业,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体育健儿奋发图强,团结拼搏,创造了出色的业绩。
其实事实上,毛主席早在青年时就为改变中华民族体质孱弱的状况而大声疾呼了。遥想当年,毛主席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在《新青年》上以“二十八画生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张。青年毛泽东对“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在《体》文中,毛主席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同时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的思想。其后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毛主席不仅大力倡导,而且身体力行。在对于学生的“三好”要求中,始终把“身体好”放在首位。
是的,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怎么能够搞好学习呢?
可当前我们看到的,是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现实。据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的速度、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降,城市超重与肥胖学生明显增加,部分农村学生营养不良,视力不良率长期居高不下。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好的健康的身体才是根本。不论你多么聪明、多么有钱,鸡的屁多么响,没有一个好的健康的身体,就谈不上好的工作,就谈不上成就多大的事业,就谈不上什么人的发展,更遑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进步。
令人欣喜的是,薄熙来在重庆大刀阔斧,横扫贪腐如卷席的同时,在体育上也掀起了旋风。“健康重庆”已成为很多学校校长和市民的热门话题。薄熙来走了不少学校,到哪儿都讲体育。他找出毛主席当年说的一句话:学生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并感慨地说,这话说得好,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人要身体好,不仅活得长,而且学什么都快,干什么都有效率。薄又联系到他在商务部和老外谈判时的体会,说,谁有体力、能熬夜,谁就能胜出!薄强调,在体育问题上,重庆一定要下决心,为孩子们想长远。不但要发展经济,建设城市,改善农村,年轻一代的身体素质也是件大事。既然要“以人为本”,就一定要把孩子们的身体搞好。
毛主席《体育之研究》将个人的锻炼与全体国民的健康联系起来,具有全民体育的特征,是一种历史的提醒。毛主席写此文时是要用体育救国救民,如今我们要用体育富国强民。《体》中对体育本义的透彻阐释,恰似一股清泉呼唤着我们对于体育的重新解读,体育要回归人性,回归生活。《体》虽诞生于90年前,是青年毛泽东对现实的担忧和负责,但它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指引我们搞好体育工作,增强国民体质。让我们把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牢记在心!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