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汇占款与央行增发
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于金融,金融的核心在于货币发行权。而中国所谓的外汇占款制度本质上是货币局制度。即每收取一美元,即按一定比率发行人民币,美元成为人民币发行的许可证。这种制度对于弹丸之地的香港新加坡可以接受,因为它们有其悠久的殖民传统和单调的经济结构,可以长久地附庸于某一大经济体上。
二、外汇储备保值
中国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大部用于购买美国债券、两房股权,面对两房呆坏账、美元增发、国债贬值,进退两难,只能随波逐流,命系他人。
三、货币价值
货币可以计量劳动、引导生产、价值分配,但它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如果设计国家货币的资产负债表,有国债、期初国民财富净值、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货币变量,一国货币的价值=期初国民财富净值+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债,经济危机的启动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量,鼓吹起经济泡沫,继而发生通胀,然后央行加息刺破泡沫,货币却得以留存,从而发生跨周期通胀,长期的货币贬值。
也即通过货币不能实现财富的保值,更遑论他国的债券、股权了。
张五常提出一揽子物资与多国货币组合锚定币值,比单纯的联系依赖大国货币有很大进步,但着眼于静态,缺乏国家创新力体现,同时仍未从根本上摆脱以货币保值货币的弊端,现实呼唤货币真正的内在保值手段。
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有很多,但物质基础与创新能力是两大必要条件。物质基础包括自然资源和原材料,如铁、铜、铝、钨、稀土、金银等金属、石油、煤炭、土地、水、粮食、棉、食用油等。创新能力包括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进步。
物质资源是社会财富的静态表现,而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则动态体现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
五、出口替代与储备需求
巨额外汇储备购买他国债券、股权不能保值增值,并且受制于人;获取外汇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社会财富,因此巨额外汇储备应转向购买国外资源、高新技术。
储备需求即央行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批准,每年发行一定比例的货币,用于购买黄金、顶级艺术品、重大研发专利技术、重大基础设施、原材料、能源矿产、粮食等。央行的货币发行为增量,是社会主权货币,不产生社会债务,它永久解决了制约市场经济再生产价值实现的瓶颈。
目前路径:国内商品→出口获得美元→央行收取美元,增发人民币→厂商实现利润
↓
购买他国债券、股权→贬值、受制
改进路径:国内商品→出口获得美元→央行收取美元,增发人民币→厂商实现利润
↓
购买他国资源、技术→保值、自制
出口替代:国内原材料、重大专利、艺术品→央行购买增发人民币→厂商实现利润
↓
购买本国资源、技术→可持续发展
储备需求充分利用国内、国外资源与技术,摆脱了对他国的依附性,实现本币的自身保值增值,积累社会财富,提升国民福利水平,保持可持续发展,使平衡贸易成为可能,大幅度减少了贸易争端。
张二寅 2008-12-13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