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峰会,剑指“邦联”战略
中日韩《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摘)
我们的经济生机勃勃,富有活力,密切相联。我们的人文关系紧密。我们面临共同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有为本地区和国际社会创造和平、繁荣及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共同愿望和责任。三国合作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对三国在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往来、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扩大财金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感到满意。我们承诺,在上述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三国合作。
http://news.cctv.com/china/20081213/103391.shtml
扩大三国间双边货币互换规模(摘)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确立三国伙伴关系,中方倡议扩大三国间双边货币互换规模:
……
第三,扩大财金合作。探讨扩大三国间双边货币互换规模,加强三国在东盟与中日韩(10+3)金融领域的合作,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尽快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库,推进亚洲债券市场建议。加强三国央行间合作。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nfrb/200812140049.asp
有媒体评论:建立如同欧盟那样的地区合作组织也不会只是梦想。
特此重发14日文。世界正进入多极化“战国格局”,如何以开放的大唐豪迈应对世界变化,鼎新革故,转危为安,正是考验民族智慧的历史节点。
以“邦联”战略应对“联邦”挑战
:滚滚素最胖滴 日期: 2008年12月14日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孔子对儒家、道家两大先秦哲学的比拟。而“山、水”正是昔日金字塔型固态社会,与当今流动型液态社会的最佳概括。儒家仁者“山”的哲学是固态时代的巅峰之作,而道家智者“水”的哲学在液态时代难道不更值得我们借鉴?
中国正处于固液相变(熔化、融化)的转型期,社会动荡的危险与文化复兴的机遇共存。前此的春秋、古希腊、文艺复兴等相变期都以百家争鸣的方式,为后世的稳定期提供了充足的思想种子。只知避祸图存,不知趁势自强,中华必跌落二流民族,空令后人抚卷嗟叹。
中国目前正从固态的金字塔型社会,向液态的流动型社会衍化。物流,客流,资金流,信息流,直到最近的农村土地流转,与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力资源流转,流动性贯穿着中国改革成长的各个阶段。换言之,中国改革的内涵,就是将固态社会要素,不疾不徐地逐步转化为液态社会要素。在地球村,“液态化”也演绎着相似的“大势所趋”。
所谓“联邦”正是“类国家形式”层面液态化的一种趋势,而且首先萌芽于我们现行体制内部。但是同时,我们更应重视“类国家形式”层面液态化的另一种趋势:“邦联”。“联邦”虽是威胁,而“邦联”却是重振大唐雄风的天赐良机。
一、比利时的“分裂”
1、回顾旧闻
《比利时百姓不太担心国家分裂》(摘)
12月3日 ,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召见看守内阁首相伏思达,要求后者带领比利时走出大选结束已约半年、新政府却仍无法组成的政治危机。而对普通的比利时老百姓来说,他们在看守政府的管理下,日子照样过得有条不紊。
……
国内读者看到有关比利时的报道,通常会误以为比利时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实际上,比利时并非没有政府,只是没有新政府。伏思达自大选结束后一直带领原来的内阁成员管理着国家的日常政务。看守内阁除了无权处理一些重大事务,如签署重要的国际条约和制定新年度财政预算以外,和正常的政府没什么区别。此外,比利时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也拥有很大的权力。因此,在看守内阁和地方政府的管理下,比利时运转得有条不紊,百姓的日子也照常过。正如居住在首都布鲁塞尔的纳迪娜·凡登鲍什所说,“比利时运转如常,什么也没改变。人们每天去上班,我们照常纳税,地铁准点来。”
——《世界新闻报》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秘小胜 2007-12-07
http://gb.cri.cn/12764/2007/12/07/[email protected]
2、忽略的平凡
如记者所说,国内的谬误是以为比利时天下大乱了。但真正值得思考的是:比利时百姓为什么不太担心国家分裂?文中列举多多,都是比利时老百姓的真实想法。
不过潜在的原因却是:欧盟“邦联”的存在(本文中我简化以欧盟定义“邦联”)。这个因素是如此平凡,弥漫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以至于老百姓不会将之单列为原因。但那是液态社会,那更是欧洲。他们可以遗忘,而当熔化中国家分析此案例时,却必须将这最根本的约束条件置顶考虑。
往往最简单,最平凡的差异,才是我们今天思考世界时最容易疏漏的。
3、欧盟的安全感
如果把比利时单独拿出来,比如放在台湾,不考虑两岸问题,其他条件不变,会怎样?冲突、弥合成功、不分裂;或者冲突、弥合失败、分裂。分裂与否我无法判断,但是肯定比“政党分歧严重”,“百姓的日子也照常过”上火、头疼得多。
对于欧盟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已经毋庸担心分裂了。不分裂也是在欧盟这个大澡盆里,分裂也在;不分裂欧盟内部过境基本没人检查,分裂了还是没人检查;不分裂用欧元,分裂了还是用欧元,当然背面会多种图案,那又有什么太大的困扰?
当时民调显示,不少比利时老百姓支持分裂,倒不是极端派多,而是老百姓被几派吵得不耐烦了,“早死早投胎”的一种发泄罢了。这轻率的背后仍然是欧盟所提供的充裕的安全感。
那么“邦联”与“联邦”有何区别?她又会给世界,尤其是给中国带来哪些新的挑战与机遇?
二、“联邦”是如何“联”的
1、碎化与融合
“类国家形式”(国家、联邦、邦联、邦)的液态化进程同时包含“碎化”与“融合”两种趋势。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抑或偏执一端。
“碎化”就像金字塔垮塌后,落了一地碎石头。比如二战结束后,由于欧洲传统强国统御力的衰弱,导致全球第三世界国家纷纷以民族国家的姿态独立,定型了今日世界地图的大致架构。而在前苏联阵营解体后,前苏与前南也出现碎化现象。“融合”就像荷叶上的小露珠混为大露珠,联邦与邦联都属于这一类型。
我们常说西方国家是椭圆形阶层分布,中产阶级占大头,这就是一种液态化的社会架构。而在美苏两极先后重创的今天,世界的多极化也符合扁平化的液态趋势。《世界是平的》,为什么平?因“流动性”而平,流动不正是液态的本质吗?诚然,世界还远远不够平,但因流动而平仍然是大势所趋。
2、德国互助组模式
欧洲之所以先发步入液态社会,部分缘于其固态社会的先天不足。德国(意大利)等在液态化之前,还只是极度碎化的城邦或邦国。
我们一提起德国人,脑海中就是党卫军那清窘的脸庞,和端着大扎啤杯狂啃香肠的身姿。这个人面狮身的混淆形象中,前者是普鲁士人,后者是巴伐利亚人,两个血海深仇,至今尿不到一个桶里的民族。
软聚合这些小邦的首先是“制度认同”,即对民主体制的大趋势的一致认同;其次是“文明”,从历史到宗教到语言,毕竟更多“血缘”的可交融性;再次是梦想,即这些民族共同的外仇压过内仇,扬眉吐气的梦想压过内部矛盾。
而实现软融合的政治模式则是“联邦”。德意志联邦很类似是个互助组织,《给李昌平的两万亿加个磅》中我所用的法国农村信贷互助组织的案例,以及这种组织如何帮助“固态”根基深厚的群体保障稳定,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民主,和德国的联邦制都有“道”的共同本质。
德国的联邦制,还有点类似今天的欧盟,有几个稍微大点的股东,但小股东携手也可以压倒性地钳制他们。而与欧盟的区别就在于,其一体化更加刚性,保障了“国家凝聚力”所需的“硬权威”。
3、美国连锁加盟模式
美国的联邦制,由于其新大陆地广人稀,混淆原有民族的特性,与民族性关联不大(仅指白人民族。印第安被族灭,黑人做奴隶、华人做奴工),更类似一个加盟连锁模式。以联邦提供给“个体户”的股份自治自由与品牌红利预期,换取小“邦”的加盟,高速滚动扩张。他同样是建筑在民主制的“液态模式”,基督教“文明”,新美洲“梦想”基础上的。
而美国在固液相变时期,所遭遇的分裂,即“南北战争”背后,一是固液之争,资本主义社会与庄园奴隶社会之争;二是文明之争,清教文明与天主教文明之争。前者虽已了断,后者却延绵至今。
德国、美国的联邦模式,都是“赚钱”而非“赔本”的买卖。
三、“邦联&联邦”磨盘
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人民被意识形态所分离,却又被文化统一在一起,如两个德国所经历的那样……社会被意识形态或历史环境统一在一起,却又被文明所分裂,它们或者像苏联、南斯拉夫和波斯尼亚那样分裂开来,或者像乌克兰、尼日利亚、苏丹、印度、斯里兰卡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情况那样,陷于激烈的紧张状态。
——《文明的冲突》〔美〕塞缪尔.亨廷顿
1、合作的进化
人类的进化永远伴随着无尽的鲜血。古罗马以降,历代霸主枭雄都以一统欧洲为终极梦想。尤其以近现代的拿破仑、希特勒为甚。而从血腥的废墟上倒逼出的萌芽,浴火涅槃的欧盟,则是人类留给二十世纪最值得珍贵与骄傲的文明结晶。
如何圆梦统一、和平与发展,这千年情结,靠杀伐、通婚、外交都未曾收获,却终于在二战血腥的博弈惩罚面前,让欧洲“趋利避害”出了这份“文明”的进步。只有当参与博弈的各国都不追求自身狭隘的利益最大化,以善意妥协换取合作的达成,才能最终获得更高层次的稳定利益。
2、“类国家形式”间的区别
A、“民族国家”,即一个国家拥有一个相对主流的民族,甚至可视为“邦”。比如二战后独立的部分国家,以及前南、前苏碎化出的国家。
B、联邦制国家虽然称为国家,但也是“民族的邦之间的联合”,是承认民族的特殊地位的。
C、像我国这类国家,“民族自治”远未达到前二者那种高度。
D、“邦联”,即欧盟,已经干脆不能被称为国家,而是国家共同体。这种“超国家架构”具备“主权汇集”的实效性。同时,即便出现“联邦化”趋势,其内部分权也仍比现行的联邦制国家“虚拟”得多。“邦联”的背后是人类社会合作化、液态化的进化趋势。
3、邦联模式的几点说明
A、邦联能够化解分裂与冲突。从巴斯克到北爱尔兰到科西嘉,独立运动正是伴随欧盟的进化历程而偃旗息鼓。即便跳出所属国家,仍然要加入欧盟,民族独立也就显得不那么必要了。但是未来当欧盟“邦联”进一步侵蚀“国家权力”时,新一轮的碎化仍会发生,届时很可能是所在国家缺乏保持统一的利益驱动。比如比利时未来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多,也都不值得奇怪。这正是老子基于液态模型所预言的“小国寡民”现象。
B、邦联融合的必要条件:共同的液态社会模式(即民主体制),与相似的文明背景。比如中国拥有独特的人本文明,邦联目标就只能是历史上的儒教文化圈与纳贡体系圈国家。
C、邦联模式可以用“和而不同”四字囊括。而这正是中国人本文明最擅长的领域。
4、碎化到民族,融合到神
细心观察世界熔化过程中的“碎化”与“融合”,我们能发现两个边界,即碎化到民族,融合到神。
液态社会的决战,已经初露端倪,春秋到战国的帷幕徐徐拉开。而七雄,清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半潜藏)基本完成了诸神划界,唯缺液态人本的巨龙粉墨登场。
这正是我作出新“战国七雄”乃“诸神之战”判断的现实依据。《文明的冲突》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报告也是同样的预判。
(龙族液态人本文化对西方等液态神本文化的优势详见:从《听王光美谈往事》说起——液态人本文化)
5、挑战与机遇
由此我们就可看出,在文明层面“民族”与“神”是上下两片面包,将国家夹在中间,作为三明治吞噬国家。在“类国家形式”的层面,“邦联”与“联邦”构成了一个磨盘,将尚未民族自治的国家碾碎。
这就决定了在整个世界固液相变的大格局中,在美苏两极世界倒塌,“七雄”崛起的中格局里,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国家概念”的神圣性遭受摧毁性挑战;邦联的可能性又带来无穷的机遇。
6、远攻近交
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邦联的“和平融合国家”的文明进化,使得之前数千年的武力灭国战略遭受了彻底颠覆。从此之后,战争将更集中爆发于不同“文明”之间,也就是类似美国与阿拉伯的“诸神之战”模式。而在同一文明间,扩大疆域的可能性则由“和平女神”接手。“远交近攻”战略伴随世界的液态化进程,将逐步衍化为“远攻近交”战略。谁能够顺应这个趋势,顺应液态的“水道”,谁就将得以发展、壮大。
对我国来说,焦点就是“东盟”的归属。如果不加紧“邦联”战略,无论其最终选择与日、韩,或与印度“邦联”,都将是终极噩梦。不仅潜在对手实力倍增,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将彻底丢弃我们的传统势力范围,彻底封杀“跨越式复兴”的希望。龙族未来的耻辱,必然归罪于我们这短视的一代。
7、其他威胁
危险还远不止这些,随着经济、资本、信息的流动性,国家的统御能力被严重分流。
在全球经济层面,大资本甚至可以横扫国家,比如对冲基金对东南亚的收割,比如票据交易对油价、矿石的投机。他们虽不在其位,甚至可能没有当政的兴趣,却可以以国家无可阻挡的能量进行投资或破坏。
在世界治理层面,一些跨越全球政府的规则制订组织横空出世,他们在经济、法律、人权、环保等方面发挥着远胜联合国那个僵尸的权力。但是许多拍脑袋政策却显露了其“全国牙防组”的二把刀与暗箱风格。
在国家内部层面,新兴的NGO与传统的宗教都焕发着无穷活力。同时这些组织又时常具备国家所欠缺的全球性、液态性。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员能力不容小觑。
总而言之,“国家概念”所遭遇的种种威胁,全部来自“流动性”,来自液态大趋势。液态国家在其中自由快活,甚至兴风作浪,“固态国家”与“相变中国家”却不是被呛着就是干脆沉了底。因此,中国亟需文化复兴运动,催生适合龙族底蕴的液态人本文化。
四、中国面临的挑战
1、“邦联模式”普及的威胁性
三明治也好,磨盘也罢,“国家”的“神圣性”与内部的“唯一合法性”均在稳步泯灭之中。尤其是欧盟的茁壮成长,给无数国家指明了方向,东盟、非盟等如雨后春笋。一个有良好预期的“邦联模式”,尤其是“和平转型”的“诱人红利”,将是“碎化”与“融合”的最佳春药。就像比利时人不担心分裂一样,有了这个可模仿的标本,一些民族要自治,一些国家要融合,都都成了大势所趋,也就是“普世价值化”。一旦这一趋势(很可能相当紧迫)被大多数国家认可,中国根本无法以一国之力对抗这股全球大潮。
我国政府已经作出了应对,像当年从美苏争霸中总结出“自由”的威胁而提出“反自由化”一样,中央出台了“反分裂法”。目标直指台湾、西藏、新疆,甚至西南。
2、“联邦模式”的内生性
有人以为中国是一族独大,至少内陆没有分裂的危险,这未免天真。今年我国地方政府从私救楼市,到喧闹地方发债,再到鼓吹联邦制,诸侯分立的逼宫大戏已正式开锣。
中央之所以在与地方的博弈中,如啃刺猬,难以下嘴,就在于我国一向以固态集中制模式治理日益液态化的地方政府。中央的计划经济指令彻底跟不上地方多变的实际情况,所以每次吵架多以地方占据上风告终。即使中央强行推进,也多是祸根深种。而中央的监督,也同样如抽刀断水,空耗力气。地方政府有此法宝,甚至鼓噪着联邦模式,以适应液态化社会。前段地方发债权独立的喧嚣,不过寻求自治的前戏而已。
当前中央、地方博弈的具体内涵:
A、中央的固态管理模式不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B、地方的液态管理适应流动性的需求,但是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权贵一体化,放任无节制地吸吮民脂民膏。
C、中央的固态模式对阵地方的液态模式,屡战屡北。却又知道再放任地方,国将不国。
3、液态解决方案——基层人大
病根找到,这病就好治。
A、中央政府加快液态化进程。放手让真正的“人民的人大”开始启动。“人民的人大”,就是民主博弈的组织资源架构,就是为服务于液态性与流动性社会准备的。中央政府的集中制与真正的“人民的人大”的民主制相结合,就是符合我们固液相变时期,民主集中制的最佳拍档。而遏制地方政府的关键一步就是开放基层人大。
B、让人民上桌参与博弈,以最液态化的模式,制衡地方政府与权贵一体。他们既然可以对中央耍“官僚战争的汪洋大海”,那么就让他们尝尝“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滋味。才人肉那么几天,官老爷就尿裤子了,这就是人民的力量。我们大可通过法律,人肉普通公民有过,人肉官员有功。
C、人民参与博弈,将使中央与人民再次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稳固国本。让老百姓对于中央政府恢复信心、信任,共同抗击权贵阶层及地方政府。民心所向,才是我们国家度过经济危机,甚至借机打个漂亮翻身仗的根本所在。
不顺应液态之“道”,“法、术”层面上越折腾越耽误治病救人的时间。
有智无慧,病入膏肓。
五、龙族“以攻为守”
唯有认清液态化的不可逆转,我们才能明晰:
1、我们未来的民族必然会分化为邦,难以避免。而且这个趋势之快可能超出国家目前的判断。同时,这个分裂必将是趁虚而入,老龄化阶段就是高危爆发期。
2、我们终于有了绝佳机会把昔日的势力范围,日、韩、东南亚都重新拉过来邦联。毕竟他们多是人本主义的基础。
3、我们未来将是以人本文明邦联的姿态与其他神本文明邦联对抗。
那么转危为机,龙族需要如何准备?
1、完成邦联的前提条件是民主国家(武力吞并代价太惨重),也就是要有党派票选。以中国的现实国情,参考儒教背景的日本,和同样有中央集权传统以及经历过社会主义的俄国,不难得出结论,符合中国稳定的模式是一党独大的多党制。而这个身份加上人本主义公认的和平色彩,能够得到如日本同样的国际承认。
2、中国需要具备特有的文明——意识形态——才有资格参与七雄赌局。当今的孔子学院恐怕没人当真。只有真正催生文化复兴的百家争鸣,弥补我们在液态民主的不足,以老子的液态学说和儒家的人本学说(删除儒家的固态色彩,以“人”代“仁”),以自由能与博弈弥补我国哲学中数字化的缺陷,重新推衍出液态人本的路线图,及其在固液相变时期的修正方案。以人本的“和谐”与液态的“流畅”,真正适应东南亚(及广大第三世界相变国家)的需求,以“革命输出”化解中国相变期的变态高压,以“文化复兴”夯实“大东亚邦联”的基础。
3、目前地方政府鼓吹“联邦制”所强调的是弥补“计划经济”的严重缺陷。但是如前文分析,一旦中国实现民主集中制,加强“人民的人大”的基层民主,就能实现可监督、可博弈的流动性。况且在“邦联”已经成为矗立于欧洲时,单一鼓吹“联邦制”不是脑子短路就是居心叵测。“联邦制”从来都用于兼并国邦、连锁加盟、扩大再生产之用。中国如果用来把自己碎掉自杀,将会是留传青史的笑柄。
4、但是在确定能够达成邦联愿景时,可以同时实施“联邦&邦联”的一揽子方案。因为中国体积过于庞大,内部不联邦则他国不敢与中国邦联。 “大东亚邦联——中国——下辖各邦”的格局,既能保障国家的完整,又不致坐失拓展良机。
5、如若固步自封,自认天朝老大,最后必定是该丢的丢了,该拣的大便宜没拣。虽然还算大国,但是丧失了中兴的最好战机。而且即便中国不去抓住这个扩展机遇,无论日本、印度都会兴高采烈地率先与东南亚融合。敌弥强而我弥弱,终归是龙族后患。
6、我国在固态社会停留得太久,将液态文化演绎成为烂泥塘打滚的零和博弈。老子的液态哲学唯有以大海的开阔加以重构,在内外双向打造“水道”的合作博弈战略,方能“倚天一出,谁与争锋”。
7、为保障整个“邦联——联邦”的自我转换,必须以“大唐”的胸襟构筑“龙族”的“开放性民族主义”,而非僵硬的“国家主义”,更需摒弃烂泥塘式的“后清型义和团主义”。
8、“以攻代守”,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顺势而为,方是龙族涅槃重生的必由之路。机遇只青睐有预见、有果敢、有赌性的民族。
国人想吃饭,要靠袁隆平们的“水稻”种子。
子孙有饭吃,要靠我们挖掘的“水道”种子。
“道”不通,则此路不通。“法、术”吹破天,也是歧路亡羊。
一实一虚,便是水稻水道。
文化复兴,方得龙族复兴。
一份欧盟汉堡包,一卷老子道德经。
古今多少事,尽在不言中。
—END—
以“邦联”战略应对“联邦”挑战
http://www.bullog.cn/blogs/gungun/archives/242723.aspx
如何甄别权贵
http://www.bullog.cn/blogs/gungun/archives/243996.aspx
14%失业率,如何应对?
http://www.bullog.cn/blogs/gungun/archives/239383.aspx
诸侯的反击——评“中国酝酿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http://www.bullog.cn/blogs/gungun/archives/200259.aspx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