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与百姓消费
辛华
本文所谓的的扩大内需,专指国家为保GDP而出手5万亿元并带动地方15万亿元的启动国内最大一波建设项目。当然,期望拉动起百姓的消费。
本文所谓的百姓消费,专指工农大众的消费,这是百姓的主体。这个绝大多数的消费,可约等于百姓的整体消费。所以,没有包括中产以上阶层。但是,包括了几千万因买断国有职工身份而失业的已不属于工人的城镇社会游民,这些人绝大多数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上,应聘没人要,干个体没本钱。也包括了几千万因大批企业裁员而被遣散回乡但又无地可耕的农村闲杂人员,这些人原本就是“富余劳动力”,富余人员的回锅参与务农,违背减员增效原则,致使他和家人统统等于半失业。
流传的《中国贫富标准线》对穷人作了如下定位:
穷 人:年收入在3—8万之间;
很穷的人:年收入在1—3万之间;
非常穷的穷人:年收入在5千—1万之间;
穷得没衣服穿的人:年收入在1千—5千之间;
穷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穷人:年收入在100 —1000元之间。
不知道这几千万失业工人和几千万遣乡农民工,应归于哪一个层次,应该归于表上未列出的穷得不能再穷的穷人吧。不知道怎么拉动这两个群体的消费,总不能把他们排除与百姓之外吧,那就恐怕只有发钱了。 让百姓加大消费,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表示,中国有60%的居民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这个数字不知是怎么统计出来的,3000元——在百姓眼里太豪华啦。但即使是月收入3000元,也还是没有脱离“穷人”标准线。 2007年12月31日《新京报》披露了另一个数字统计:“中国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17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才有3587元(2006年)”。推算下来,城镇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只有980元,农村居民月均纯收入只有298元。认同哪一个数字?百姓心里明镜似的。
在通常的家里 两口人都有收入的情况下,就得有一口人的收入全部用到孩子身上。如果是供孩子读大学,那一口人的收入还不够啊。而另一口人的收入恐怕也只能维持全家没有什么质量的生存。拿出存折消费? 中国银行里的10万亿元的存款中的80%,为20%的人所拥有, 百姓能有多少存款?即使有点牙缝里挤出来余钱来了,那得赶紧存起来,还得攒钱买房子呀。让百姓加大消费,难。
预计拉动内需后的物价,百姓认为要涨,专家认为要落。其实不管涨落,与真正的百姓关系不大,只要水电不涨,大米不涨,还是能对付活着。但如果真涨了,大不了不看电视、孩子不做作业时不开灯,用洗脸洗脚洗菜刷锅水冲坐便,求菩萨保佑别得病或别得大病,暂时打消为孩子将来购房的存款念头,还是能在对付中穷对付着活着。让百姓加大消费,难。
扩大内需与百姓消费,两者有无关乎?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