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2月17日 “云南威信县委组织部长自杀 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消息: 云南昭通市威信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凌光辉12月14日下午5时30分,被发现死在自己位于县委招待所的家里,脖子上还套了根绳子。围绕凌光辉的死因,警方初步判定是自杀,民间有多种传闻,但都没得到证实。目前还没有完全排除自杀嫌疑。昨日,威信县委有关领导表示凌光辉目前的死因不明,事实尚未调查清楚,一旦有了结果,会立即给媒体一个满意的答复。
组织部长或自杀或他杀,现在没有定论,民间有诸多猜测,也是常情。但在这个消息里面,有一句话,却有些值得玩味。“会立即给媒体一个满意的答复”。什么样的答复能令媒体满意?按常理推断,应该是真相,也就是说只要告诉媒体已经调查清楚的真相,媒体就满意了。如果能尽快告诉媒体已经调查清楚的真相,媒体就更满意。这样解释应该已经令人满意了,可我依然不能释怀。这种表述多少有点怪味。媒体是啥,是披露真相的,他们自身并没有什么满意与不满意,他们在乎的应该只是真相,他们的工作是为了群众的满意,而党和政府的工作也是为了群众的满意。党和政府对媒体披露真相并不是为了让媒体满意,而应当是为了让阅读媒体信息的群众满意,这才是政府通过媒体公开相关信息的真正原因所在。如果将要作出的答复只是为了让媒体满意,那么剑可能就走偏了。
以前媒体对党政机关负责,党政机关需要怎么报道,媒体就怎么报道,所以当党政机关有什么不当行为的时候,我们从媒体上很难看到。近些年,新闻越来越自由,有关部门对媒体发布消息的审查越来越宽松,所以媒体的现实自由大大扩大了。有些党政机关还不知道的时候,媒体已经把消息发出来了,有些报道可能让某些作出过不当或不法行为的党政机关心里很不舒服,甚至很难堪。党政机关与媒体关系的这种变化,使某些党政机关对媒体有些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害怕媒体的党政机关不只是作出过或拟作出不当行为的机关,也包括一直规规矩矩的机关。因为一不小心,一句不适当的话也会被抓住,或者某句话放在发言人当时所作的整个发言中并无不当,但单独拿出来就很不当,可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就偏偏把这句话拿出来,而相关的表达则给你锁起来,而群众则只看到了这句可怜的话,于是群情激愤,与这句话有牵涉的人员便没有好日子过了。相信这种现象大家也在媒体上看到过,与媒体接触过的机关工作人员说不定还有亲身体验。因为这个原因,机关与媒体之间形成了一种比较微妙的关系,即机关现在管不着媒体,媒体也管不着机关,但机关不敢得罪媒体或媒体记者。这种关系的形成也不见得是一种好现象,因为赋予媒体更自由的信息发布权,无非是为了让群众及时得到真相,机关凌驾于媒体之上不利于真相大白,媒体凌驾于机关之上也不一定就更容易真相大白。媒体并不比机关更具有可信度。如果不信,你看看那些骗人的广告就行了,那么可不是机关发布出来的。
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媒体则是无冕之王中王。机关权算作是有冕之王吧。其实,这两者或三者都不是什么“王”,真正的“王”应该是群众。机关害怕媒体做不实报到,从而只想着让媒体满意,媒体害怕机关报复,从而按机关意愿去报道,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群众获取真相,而且不是催生机关的腐败就是催生媒体的腐败,最后倒霉的还是群众。如果机关堂堂正正的干工作,不害怕并敢于和不良记者的歪曲误导的报道做最坚决的斗争,而媒体不害怕机关的报复,敢于揭露机关的不正之风,并且严格遵守媒体的职业道德,双方都无违规行为,这才是群众最需要的,这才是对群众负责,这才能让群众满意。
无论是机关还是媒体,他们之间应该互不负责,他们应该只对群众负责,这才算是步入了正规。否则原来是媒体把机关当作老大,现在是机关把媒体当作老大,而群众依然没有位置,还是只能把这两者之一当老大。这只能叫改革,不能叫进步。
我之所以对那句话如此敏感,不是因为那句话表述方式不当,或易令人产生联想,而是因为那句话里包含的意思已经逐渐在机关形成一种意识形态了。如此能够制约机关的依然不是群众,而是媒体。这同样令人担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