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长是管财政的,所以我们镇长碰到一块儿,往往会交流彼此的财政状况。说实在的,我市除少数乡镇外,多数财政状况都不理想,有的乡镇简直是悲惨至极。就拿我说吧,一年到头,“钱”是我脑中绷得最紧的一根神经。上面下达许多任务,搞一些“钓鱼工程”,我们自身要办一些实事,求得新的发展,都离不开钞票,可我们最缺的恰恰就是这个。没钱却须做有钱的事,巧妇要做无米之炊,这应该是天下最难、最痛苦的事了。
并不是我们养不活自己,而是我们的负担过重。现在在我们国家有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上面先是把下面的财力收上去,然后下面要办什么事都要看上面的脸色,都要到他们那儿求爷爷告奶奶,削尖脑袋公关打点,他们才会像救世主一样给你施舍一点。下面管这种做法叫“上争”,这种臭名昭著的工作机制不知始于何时,居然甚嚣尘上,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悲哀!
这次中央和省大手笔地出资拉动内需,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国家和省财政是有钱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富得流油,这一状况与基层相比,简直可以说是天上地下,极不均衡,极不合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中央与地方争利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现在,我们国家强调科学发展要注重“五个统筹”,我想还有第六个“统筹”、也是最重要的“统筹”没有提到,那就是统筹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中国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失去了基础,中国全面达小康和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即使实现了也是很脆弱的。
眼下,网民包括一些专家对国家巨资拉动内需的做法都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样做富了少数人,实际意义不大,不如干脆把这些钱拨给基层,用于解决农村和地方存在的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用于解决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对此观点,我觉得极有道理。事实上,去年以来,因为我国资本市场和工业经济的萧条,老面姓的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害,他们总是寄希望于国家的政策和举措,可事实上,国家的反映过于迟钝,让老百姓大失所望。这次好不容易盼来国家拉动内需,总以为会出台一些直接惠民的政策,可结果却是把巨资花在了老百姓不能直接受益的领域,你说老百姓怎么不气愤?!现在,许多人都在骂娘,真不知道决策层是怎么想的!
今年,基层的年没法过,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市财政保工资都很困难,乡镇的财政更是一踏糊涂,以我市为例,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许多乡镇的财政已经倒挂,严重的甚至达到了数百万元,我镇也不例外,如果我国容许政府破产的话,我镇早就可以宣布破产了。目前,到我办公室讨债的人络绎不绝,已严重干扰到政府的正常工作。听说我镇前几年也曾经经历过一段极端困难的时期,那时有位镇长说了句名言:“要是我能屙钱就好了,最好再吃点泄药”。这句笑话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而最能体会这句名言的无疑就是我们镇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