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在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认识方面一直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即讲马克思主义的,不讲中国传统文化;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不讲马克思主义。可能马上就会有人反对,马克思主义不是讲了要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吗?马克思主义不是讲了社会历史具有继承性吗?对待传统文化不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是要扬弃吗?马克思主义没有说我们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吗?对于这些问题,我只能回答是,是这么讲了,不仅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么讲了,曾经做过中学政治老师的我也在课堂上给学生这么讲了。但是我感觉到,我们似乎只是这么讲了,但并没有踏踏实实地这么做。
如果不信,大家可以看一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论文,有多少牵涉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又有多少牵涉到马克思主义?至多也不过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为指导来开发挖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这样的表述罢了。学者碰面做个介绍,也往往这么说,他是搞马克思主义的,中马或西马或新马,他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少有人说,这位学者是搞社会思想研究的。不是不可以这么介绍,而是人们在不自觉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立起来。这种下意识的分割,对我们国家社会学思想理论的发展是不利的。
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没有疑问。但是我们不仅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而且是在有着五千年历史思想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忽视了这一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走弯路。马克思主义是怎么来的,也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哲学思想、英国的政治经济学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基础上诞生的。马克思本人也说过,不能在倒洗澡水的时候,把孩子也一块倒掉。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历代思想理论家的丰富发展,里面的糟粕在发展的同时,精髓也在发展。这盆洗澡水里,可不是只有一个孩子。在这些被称为封建性的故纸堆里,包含了治国、保民的思想精华,有无数可以吸收、借鉴的理论。如果打算让人热血沸腾的话,西方自由理论更容易办到,但不一定有和谐稳定。如果要和谐稳定的话,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中庸、修齐治平、无为而治、保障民生等基本理论或许更管用。这些理论都是可以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而予以应用的,而不仅仅是只能在象牙塔里留给学者专家们斗嘴的。
有人或许会指这是不讲主义的实用主义。然而社会发展、国家强大就需要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之所以受批判,只是因为它易被野心家、阴谋家利用,但这不能成为完全推翻实用主义的理由。一种思想、一种理论、或者一种艺术,可能一时不能发现它们的作用,但它们应当有作用,没有一点用处,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起什么作用,这样的东西要它干啥?只要能为国所用,能为所用,而不是为野心家、阴谋家所用,我看实用主义没有必要受批判,而且应当受赞扬。
由于我们已经习惯了批评,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就表现得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甚至经常听到来自两个阵营的骂声。但我认为,既然是搞马克思主义,就得记住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都应该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仅仅抱住马克思主义的名字不放,甚至拿马克思主义来唬人,更不应该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并不排斥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完全可以通过吸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营养来发展状大。如果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全是糟粕,中国历史只有教训,没有经验,那么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无知,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