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社会主义信心
一个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的看法。
1949年起,我国开始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过去的近60年里,我们不断地探索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对社会主义有了全新地理解,但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困惑相伴而生。如何对待历史,如何看待当前,如何畅想未来,这些困惑始终萦绕在我心里,读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后,我对这些困惑有了新的了解。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
1关于知识分子问题
众所周知,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社会地位最低,人称臭老九。知识分子的地位的恢复从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开始。在1975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还是延续毛主席的看法:老九不能走,知识分子要又红又专。可见无论是毛泽东和邓小平以致整个党都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但前提是知识分子必须是坚持党的领导、有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应该说老九这一些称谓只针对在1958年反右倾斗争中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部分知识分子。很可惜随着反右倾的斗争的扩大化,老九的打击面越来越广 ,最终以偏概全,造成了知识分子地位理解上的悲剧。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开幕词中指出要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应该看到从老九到肯定知识分子的地位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过程:过去毛泽东看到了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充分肯定知识地位而邓小平做到了。在这个认识的改变过程中起决定因素的绝不是毛主席晚年的失误也不是邓小平的英明,而是客观社会发展的结果。在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有个数据,解放后大专、中专毕业的学生有七八百万,其中大多数出身于工农家庭,经过了十几年以上的锻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80年代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构成已经和毛主席时代大不一样了,已经知识分子的阶级构成已经不是主要问题,所以知识分子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在知识分子命运起起伏伏中,我们一定要唯物的客观的看问题。实事求是绝不能把党的一些失误都归结到个人或者社会主义上。无论犯什么错误,都可以看到党始终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点是不存在阶级偏见的。
2 用马克思主义客观地历史地观来看待过去和正确的进行现实对比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现实中国的矛盾我们感同深受,我们会不自觉地向往发达国家的生活。这种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很正常,但是有很多东西往往是幻觉。我们在进行对比的时,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人说日本人很懂礼貌,很文明,产品质量过硬。可是他们不知道1964年东京奥运会东京街头贴着不准随地大小便的标语(小便也就算了,还大便),当年日本的产品就像如今的中国产品一样,至于日本有名的环境污染事件就不用多说了。如果把历史在推前一点,有一部日本共产党知识分子写的小说叫《蟹工船》,讲述是大海上作业的蟹工的悲惨生活,大小便没地方只好拉在裤子里,船上死人了垃圾一样的扔到海里,没死的就丢在一旁,灰尘布满了全身如同僵尸一般,船上罢工,工人看到了日本军舰以为是来帮他们来主持公道的,没想到是来镇压工人的。中国用了20年的时间走了西方200的工业化之路,必然也积累了200年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和国外比较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公正,以历史的眼光去看问题。大家抱怨中国的现实问题,主要是抱怨社会问题,很少人抱怨经济发展的太快,这就说明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社会发展是脱节的(这在所难免)。在我们用经济标准去比较现实西方时。绝对不能把社会发展因素加进去。如果要对社会发展进行比较一定要符合历史的观点,在西方发展过程中找出一个时间段进行比较,不能以西方现实的社会发展进行比较。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的多维的在进行比较的时候绝对不能一刀切,应该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分析,找到相适合的时间点。当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可以严格一点,但是绝对不能进行不对称的比较。这样才能避免我们的主观因素迷惑我们的视线。同时在比较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看到我们的成就,抓住主要矛盾,认识到成就是主要的,现实矛盾是次要的。对我们的成就也要全面的看,除了经济建设成就外,我们的思想方面的成就更是惊人,一个封建王朝统治2000年国家,能够消灭封建制度(虽然对封建的认识以前有些地方有失偏颇),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很多国家都保留国王,这一点即使在国际上都是称道的。我们的男女平等的思想是绝对走在世界前列的,即使西方国家对于性别问题都没有中国来的进步。
对于过去,我一直对文革比较感兴趣、从现在的角度来说那确实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但是读了邓小平文选之后对于过去我有了深的了解。在建国以来的29年中,新中国连一个刑法都没有;一个企业连谁负责都搞不清楚—----邓小平在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优异贡献一文中明确企业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或经理负责制;广大干部连个退休和人才新陈代谢的制度都没有。可见当时中国是一个怎样混乱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缺乏标准,法制又不健全的社会,这就难免会形成一个道德或者说价值观高位体系,简单的说就是谁的思想,理想崇高,谁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我想这就是小红卫兵能打倒高级干部、大部分人能够自觉的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因。单纯的说我认为道德高位体系,比起西方的经济高位体系(谁有钱,谁就有地位)更加进步。它更注重人的发展和促进人权。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没有标准,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高位体系是很危险的----对于最高道德或者价值观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在解放初期大家的最高道德或者价值标准很明确-----建设家园。但是一五计划后家园建的有点样子了,受到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后社会标准又变得不“清晰“了。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指出: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从这里我认为当时的道德体系已经出现了重大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条化的价值观来当做最高道德或者价值观。道德高位体系需要有法制,人权观念支撑完善,虽然以前不适合中国社会,但是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以后等条件成熟了绝对要建立道德高位体系,这也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有人说:共产党在封锁文革历史。这一点是有失偏颇的。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指出要对一个历史阶段做出科学的评价,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工作,有些事要经过更长一点的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评价,那时再来说明这一段历史,可能会比我们今天说得更好。对于这一点我是非常同意,文革刚过去不久,如果现在来大谈特谈这一问题,很多人就会闹情绪,搞派性,毕竟文革的打击面太广。从而在评价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我们的主观因素往往就会占上风,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对待历史的态度。这不利于我们对一个历史进行客观的评价,过一段时间,等毛主席的影响面减小了,法制人权制度都健全了,才能更好的来评价。况且现实生活中老一辈很多人都经历过文革,要说封锁文革历史不够客观。
坚持社会主义目标,走群众路线
现在西方很多国家以中国没有人权来抨击社会主义制度。这完全是错误的逻辑。仔细分析社会主义的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用现在的话来诠释: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就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的自由;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每个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人跟人之间真正的是一种和谐友爱的关系,美国代表团在华西村参观的时候说: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所以社会主义才是是真正体现人权的。这点从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行的走群众路线可以看出,现在阶级问题已经不在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诠释不能沿用阶级斗争的老一套,与时俱进抓住马克思主义中的普遍真理。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邓小平写到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对此我十分赞同,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上的,亚当斯密可以说是这套体系的始祖,按照他的观点,市场经济追求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每个人逐利的过程中,社会总财富在增加。表面上很正确可是仔细想想,资源最优配置能实现吗?这个目标符合人权吗?从人人平等的角度来说。资源的分配只能是一个各方平衡的过程,而不会是一个最优的过程。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是追求最优配置,在实际操作中就不可避免的使某些人受到打压,社会总财富是增加了,但是增加的比例不符合人人平等的思想(不要把人人平等理解成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体现人人平等)。如同比尔盖茨走进了一间酒吧,整个酒吧里的人总财富就增加n 倍。邓小平说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话很有道理,但是他没有讲清楚。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社会主义目标,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追求的是资源的最优配置,效率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正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这一点从博弈论追求平衡,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理性人,国际贸易中提倡合作互利共赢理念可见一斑。
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困惑是民主问题。民主问题体现的是人权。既然社会主义最要求尊重人权,为什么又会出现现在很多人感受不到民主的问题呢?我想这一个问题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没有很好的贯彻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结果,出现了脱离群众的现象。通过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可以看出,党的领导层是非常重视走群众路线的,是十分关心群众的。只是由于现实的因素—庞大臃肿的政府机构,不完善的社会组织,使得这以路线不能得到贯彻。对于民主问题在现实中有两种问题。 第一种是人民群众行使了民主的权利却不知道,这一点我想和美国进行对比,每每和别人讨论民主问题,大家都很羡慕美国每个人都拥有总统的投票权,抱怨自己没有权利。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是行使了我们的权利的,比如村选村干部。但是选好后我们就认为没我们的事了,这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民主的最大问题就是民主流程不清晰,权利的流向没有向人民群众解释清楚。我们羡慕美国人民的那张选票,是因为我知道我那张选票是选美国总统的,没有我这张选票,总统说不定都当不上。而我们呢选了村干部就不知道我们的选票还有什么用了,我们选票所代表的权利流到哪里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本地区的人大代表长什么样,他的政见是什么,他每次去人民代表大会上说了什么,这些东西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必须和人民解释清楚,我们是社会主义制度是注重人权的,怎么能脱离群众呢,一定要主动的去解释。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一定会很好地解决,人大代表是人民的“明星“,也应该登海报,做宣传,当然不能过头。民主的第二个问题是缺乏足够的知情权。一些对有益于人民的文件政策,不主动的向人民宣传解释而束之高阁,就算你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就,人民群众还是会不满意反而产生抵制情绪。还是那句话社会主义政府一定要主动联系群众,有问题主动向群众解释清楚,建国初期新中国一穷二白,用有限的资金初步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靠的是什么?就是走群众路线,主动把政策和群众解释清楚并且与群众同甘共苦。记得在毛邓课中的影音资料中,记者问一位老人知道什么是人民公社化吗?那老人回答:要说什么是人民公社化我不知道,就知道那时候天天搞活动可热闹了。从以上可以看出我们党取得的成就和犯的错误都与群众路线有密切关系。坚持走群众路线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现今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正在下降。邓小平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一文中指出只要高级干部做好带头作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就会转变作风。最近几年的现实情况让我们看到,无论是高级干部还是底层干部,都有落马的。即使是一个务实的领导层还是无法来引导社会风气。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正是没有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结果。加强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而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目标,走群众路线。该管的地方要管,不该管的地方就不要管,盲目的加强领导只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学术文化方面)。
胡锦涛提出和谐的理念很是让人欣慰。这一理念正确理解了社会主义对于人的关怀,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中国历史和实际。如果我们能多提出遵循两个原则的理念和制度,相信我们就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