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苦思甜”
七十年代生人
“忆苦思甜”在今天不是什么时髦的词,但在我小时候却不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嘴上总挂着“忆苦思甜”,整个社会也有忆苦思甜的氛围,那时忆的是旧社会的苦,思的是新中国的甜。
小时候妈妈总给我讲高玉宝“我要上学”的故事,每次听到高玉宝发自内心的呼喊——“我要上学”,我就为自己能背着小书包、戴着红领巾,高高兴兴上学校而感到无比幸福。读小学时,音乐课上老师教我们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优美却忧伤的曲调和“妈妈”悲惨的过去一同刻入我童真的心。那时候,这样的文艺作品在小人书上、广播电台里、课堂上……我们被这样的气氛包裹着,更被一种幸福和满足包裹着。我曾无数次在日记里写到“想起万恶的旧社会,我为自己生活在新中国感到无比的幸福和骄傲”。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套话,但表达的却是一份真真实实的情感。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忆苦思甜”这个词开始淡出大众的语言,一起淡出的还有“万恶的旧社会”、“地主老财”、“抛头颅洒热血”、“勤俭持家”、“自力更生”等等。所以,当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再用忆苦思甜的思想教育我们要艰苦朴素时,我们多半会眼睛一立,送上一句“老一辈干革命,不就是为我们吃得好,穿得好吗!”而大人们也多半会哑口无言,毕竟忆苦思甜的大氛围不再了,“忆苦思甜”甚至已经成为愚蠢、落后、造作矫情、滑稽可笑的代名词。本来大上海早就是东方巴黎了,可后来只有“哨兵”,没有“霓虹灯”了;本来八大胡同的妇女都光光鲜鲜的,可后来非让人家嫁给车夫,究竟什么是苦,什么是甜啊,逗小孩子呢吧?
再后来人们开始“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有肉吃了,怎么还骂娘,这对于正上中学的我们来说实在费解。不过,看着邻居“赵二流子”、“钱流氓”都成了万元户,不边吃肉、边骂娘都难。
就这样一边吃着肉,一边骂着娘,一边唱着“春天的故事”,我们“走进新时代”。文艺作品里再没有“忆苦思甜”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没有“忆苦思甜”了,我们读着“前现代”、“后现代”的文学;哼着“蓝调”、叨咕着“RAP”;感悟着“人性”;接受着“普适价值”与国际接轨着“潇洒走一回”了。
甩掉了过去的包袱,总该轻装前进了吧?非也!不约而同的,大家开始把“郁闷”挂在嘴边,有钱的郁闷,没钱的也郁闷;开宝马的郁闷,骑自行车的也郁闷,总之就是“最近比较烦”。
烦着、烦着,我们又开始“忆”和“思”了。这回是忆三十年前的苦,思三十年后的甜——以前只能听戏匣子,现在都看上大平板了;以前扯2尺布都要票,现在有钱都能买皇帝的新装了;以前吃玉米面饼子,现在吃白面吃腻了,都争着吃玉米面了;以前全年只有几部电影,现在守着电脑一天能看24小时的电影……正大综艺那句话咋说的来着?对——“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变化岂止天翻地覆阿?
可比着、比着,好像又觉得不对劲了,恐怕要再忆再思。忆曾经当家作主意气风发,思来了新主子失业下了岗;忆焦裕禄好公仆,思“九五至尊”桌上摆;忆“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思“上了手术台、红包要拿来”;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人民教师、黑社会”;忆遍地绿色蔬菜,拿起就吃肚里生蛔虫,思到处是精美包装,吃了肚里长结石;忆叫声“同志”真亲切,思喊声“同志”要遭塞;忆……,思……
关于“忆苦思甜”,写到这里,真不知该如何继续走笔,或许该有个美好的尾巴,但我知道美好不是轻易得来的,需要太多人努力奋斗,甚至流血牺牲,而且要前仆后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