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的评论(一)
乐民
按:看了网友“邋遢道人”的文章《钟轩理文章的要害不在“方向”而在“任务”》以后,很有启发——决定将此文分两部分进行评论。
网友“民喉”提出《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的“钟轩理”,是“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的谐音,和我想的非常接近。
“钟轩理”,无非就是“中宣理”,再加上一股四平八稳的翰林院文风,“中宣理”的猜测,虽不大中亦不会太远。
翰林院的老爷们现在是越来越不长进了,连个笔名都取不来,显然是忘了做秀才的光景。比起“梁效”、“石一歌”、“罗思鼎”、“魏格铭”……实在天差地远,甚至不知道起个什么平的托名。要是哪个瞎了眼的大员请这群翰林给娃娃取名,便少不得撰出个“步章”、“铸刃”、“渭远”之流的高名。
“中宣理”就“中宣理”,何必托个“钟轩理”?既然要托就托个干净,叫个什么平、什么村的。既怕别人不知道是自己,又怕被别人骂,十足的既要做性产业工,又要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雄文3,361个大字,讲“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既不讲改革的方向是往哪里去,也不讲毫不动摇坚持的依据,平白无故、空口白牙就要全国人民跟着不知道什么是什么的改革方向坚持,还要“毫不动摇”——活脱脱一副“让刀砍着、斧剁着、车轧着、马趟着、牛顶着、狗咬着、鹰抓着、鸭子踢着”的大力丸广告和释迦牟尼“心诚则灵”的翻版。
这与盗用集体专用笔名、主张开办妓院的信佛的老共产党员周瑞金《改革动摇不得》、《警惕以反思之名否定》的主题有什么分别?
鲁迅骂梁实秋,“自三民主义以至无政府主义,无论它性质的寒温如何,所开的究竟还是药名,如石膏,肉桂之类,——至于服后的利弊,那是另一个问题。独有‘好政府主义’这‘ 一副药’,他在药方上所开的却不是药名,而是‘好药料’三个大字,以及一些唠唠叨叨的名医架子的‘主张’。不错,谁也不能说医病应该用坏药料,但这张药方,是不必医生才配摇头,谁也会将他‘褒贬得一文不值’”——我也要请教“中宣理”,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的改革方向,究竟是什么方向,往哪里去?
鲁迅打过一个比方:
……山羊我只见过一回,确是走在一群胡羊的前面,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智识阶级的徽章。通常,领的赶的却多是牧人,胡羊们便成了一长串,挨挨挤挤,浩浩荡荡,凝着柔顺有余的眼色,跟定他匆匆地竞奔它们的前程。我看见这种认真的忙迫的情形时,心里总想开口向它们发一句愚不可及的疑问——
“往那里去?!”
人群中也很有这样的山羊,能领了群众稳妥平静地走去,直到他们应该走到的所在。袁世凯明白一点这种事,可惜用得不大巧,大概因为他是不很读书的,所以也就难于熟悉运用那些的奥妙。后来的武人可更蠢了,只会自己乱打乱割,乱得哀号之声,洋洋盈耳,结果是除了残虐百姓之外,还加上轻视学问,荒废教育的恶名。然而“经一事,长一智”,二十世纪已过了四分之一,脖子上挂着小铃铎的聪明人是总要交到红运的,虽然现在表面上还不免有些小挫折。
那时候,人们,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规蹈矩,既不嚣张,也不浮动,一心向着“正路”前进了,只要没有人问——“往那里去?!”
君子若曰:“羊总是羊,不成了一长串顺从地走,还有什么别的法子呢?君不见夫猪乎?拖延着,逃着,喊着,奔突着,终于也还是被捉到非去不可的地方去,那些暴动,不过是空费力气而已矣。”
这是说:虽死也应该如羊,使天下太平,彼此省力。
然而,在这个“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的时代,要别人不问“往那里去?!”,可能吗?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拦得住吗?
2006年6月7日星期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