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弄疯了和尚
司马南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获得一件价值5万元袈裟的事被《河南商报》炒作得天下人尽知,据说这件袈裟,把所有的人工费、材料费加起来人民币16万恐怕都打不住。
僧人是否有必要穿这么贵的袈裟?清静修行的僧人穿这么贵的袈裟是否有利于他们的修行?在很多老百姓日子还过得不富裕的时候,以普渡众生为己任的僧人炫富的行为说明了什么?僧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没有权利致富?僧人有没有高消费的权利?今天的僧人必须舍却一切衣衫褴褛树下静思才是正路吗?或者像济公那样,一副贫寒、穷酸、玩世不恭的架势,讨些残汤剩饭,生活在人们的白眼当中才是正路吗?
在《阿Q正传》当中,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当他调戏小尼姑的时候,嘴里叨咕着“和尚动得,我就动不得?”,阿Q的心里,尼姑和尚一定是私通的,阿Q要向尼姑主张同等权利。今天我们某些人,看到释永信身上那一袭袈裟,闻知价值16万,是否也有一些阿Q的心态呢?和尚穿得,我如何就穿不得?
不知特立独行的释永信先生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把赚钱的能力与个人消费水平分开?至少使其二者保持一定距离,因为华尔街高管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高管马明哲等人的行为已经让老百姓见识了什么叫愚蠢的贪婪,因为释永信先生以大奔、宝马,总统套房甚至更花哨的东西招摇于世不符合老百姓心目中几千年来形成的佛教普度众生的思维定势与真诚期待。
僧俗的区别就在于和尚是要修行的,不修行不叫和尚。和尚修行是为了什么呢?众善奉行、诸恶莫做.高僧大德甘于清贫蔑视富贵为穷人办善事故而具有德感召力,如果我们将这一道德优势脱尽,和尚竟然变得像恶俗的商人一样挥金如土,甚至作炫耀式消费,不是不可以,只是应当离佛门静地远一点,求富贵进佛门作甚?还俗之后自由度岂不更大?
在少林寺还没有赚到很多钱的时候,少林寺声名大躁主要靠拍电影,中国佛教协会前主席赵朴初先生委婉地提出过批评,赵老说,“少林寺姓禅不姓拳”。如今赵老已经仙逝,今天的少林寺已经不再是“禅和拳”问题了,而“是禅、拳、钱”问题了。禅只剩下一缕游丝,少林好汉有若泰森,大雄宝殿金玉盈室游客盈门,人们诧异日深,这里少林吗?
释永信的行为,促使我们忧心地思考一个重大的问题:当一个原本有着极高威望,曾经以其道德优势、君子行为、牺牲精神得到其属下拥护的团队,突然间一下子口号依然漂亮可是行为却部分奉行市场原教旨主义,片面强调人是自私的,把个人主义作为旗帜的时候,这个团队事实上是在与自己过去的历史一刀两断,但是他如何才能如蜥蜴断尾求生般实现平安转型化险为夷呢?这个团队的基因如果是马克思的而不是蜥蜴的,其结果又当如何呢?
现在有一种舆论津津乐道于“诚实的小人”,群起而攻之所谓虚伪的君子,照此下去某种可怕的局面也许是我们今天就应该警惕的:当天下尽是诚实的小人的时候,当一个人克制本能的欲望努力做君子,却屡屡受到打压讽刺的时候,这个社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希望安在哉?(2009-6-9)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