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油水往哪儿流?
马望野
=================================
这个题目上所讲的油水,主要是指能够进嘴的那一部分东西。
(一)
先说油——
我国老百姓所吃的油,基本上是豆油和菜籽油。
豆油的原料是大豆。我们国家本来是大豆的原产地。1996年却从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大豆成为我国第一种直面国际市场的农作物,进口配额制被废止,关税确定为3%。受国际大豆市场的影响,特别是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我国大豆产业面临重重困难。大豆油中,九成以上源自转基因大豆。2004年在遭受到国际投资基金疯狂炒作打压,国际资本运作大豆价格先涨后跌,国内一些企业对套期保值缺乏经验,结果高位被套。我国很多中小型大豆加工企业和榨油企业不堪巨亏,纷纷破产,不少被外资低价兼并,近七成企业停产,大量企业倒闭。外资控制我国大豆60%的实际加工能力,国产大豆加工企业闹“豆荒”,国储库满仓,国产大豆主产区豆农卖豆难。。。。。。2005年,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约占全球贸易量的1/3。目前主导我国食用油市场的三大品牌中,金龙鱼属于全外资,背靠“丰益嘉里系”,独占市场半壁江山;福临门出身国字号“中粮系”,但其原料主要靠美国ADM供应;鲁花的资本结构中有25%为外资所有。我国食用油市场基本上已被外资背景下的大豆油等所垄断。国际粮商巨头凭借资本和品牌等优势,从原料供应、期货贸易、生产加工到市场渠道等,对中国实用油基本上实现全链条控制。
2002年以前,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菜籽油消费国,菜籽油是我国百姓厨下的第一油。随着大豆、大豆油进口的增加,菜籽油消费开始退居老二;其后随着棕榈油等进口的增加,2006年起,菜籽油消费就退居第三位。目前仍呈下行趋势。国产菜籽油年产不足500万吨——尚不及一家外资企业一年的产能。以每瓶5升装为例,菜籽油要比大豆油贵8元左右,由此更导致菜籽油下行趋势的恶性循环。目前我国油菜籽含油量比国外进口的低几个百分点,历来号称油菜籽生产的大国,近几年我国油菜籽的进口也不能不在增加。1996年进口量不过0.04万吨,三年后猛增至138.6万吨,近些年竟达200万吨左右。国产油菜籽似乎也将陷入“大豆的旧泥潭”。去年国内油菜籽价格暴涨暴跌,国内油菜籽加工企业也普遍亏损,仅湖北省油脂厂亏损面便高达95%。目前进口油菜籽到岸价每斤1.60元。而预计今年国内新菜籽开秤价每斤只能是1.60元—1.80元。.作为油菜籽生产第一大国,我们的菜籽油市场也逐渐萎缩,也是要防止小菜籽重蹈大豆的覆辙。(据《人民日报》2009/06/04、14报道)
(二)
再说水——
由于我们城镇里的自来水供应,自解放以来,就带有公用事业的性质,水价长期过低。目前国内60%的自来水企业都是亏损的。剩下的40%虽然不亏损,但赢利都在1%到2%左右。供水企业的亏损,越来越严重,成了地方财政的一个大包袱。许多地方早就想甩掉这个烫手的山芋。政府为了解决水厂的亏损问题,频频选择外资进入。
但是,在外资收购之后,地方政府对水务的补贴还是要逐渐增加,财政压力很大,有的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外资水厂的赢利,甚至不惜去关闭国有的水厂。虽然这会给下一届政府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可是上一届政府却得了政绩啊!客观上的这一种有悖于常理的背景,当然不会不成为外资寻机收购的主要原因。
何况,我国城镇水价正以每年约10%的速度上涨。到2010年,我国的水务市场规模将达上万亿。而根据“十一五”规划,仅污水处理一项,总投资就在4000亿元左右。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的水务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于是,一个强大的外资水务帝国已经开始在我国显现了。
法国苏伊士集团北至昌图,南至三亚,东起上海,西达重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拥有22家合资企业,供水人口达到了1400万。
今年三月苏伊士旗下的中法水务与美国地球工程公司达成协议,收购其在天津的供水项目,中法水务持股52%,而天津自来水集团则只持股48%。
而具有153年水务领域专业经营历史的法国威立雅公司也拿下天津、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兰州等近19个城市的21个项目,供水人口达到了3000万。
外资近年来已经先后收购了兰州、昆明、成都、宝鸡等西部地区的自来水公司。整个西部城市的水务不知不觉基本上都落入了外资的掌握之中。
在国内多起自来水项目的竞标中,高溢价成为势力雄厚外资的制胜法宝。溢价之高,也有悖于常理。例如,某地政府为其自来水公司45%的股份开出4亿元的底价,法国威立雅公司竟能以17亿元去投标。须知,威立雅并不是慈善机构,他们在中国大把花钱最终是要有丰厚回报的。当地政府虽然暂时把自来水企业卖出了好价钱,但是城镇居民归底包堆还是要为这个甜头买单而付出沉重的代价的。因为城镇自来水供应业务的任何一丁点变化,都不能不牵涉到每一个居民日常的切身利益。
虽然外资在高溢价进行收购,但是收购后的收益还是非常之大的。最关键的是,外资对自来水公司进行股权收购之后,都普遍享有协议规定的水价(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贴),如此一来,外资在经营期限内的利润稳定在25%到30%左右,而且是高回报无风险。这真是天上往他们嘴里塞了个大馅饼,多美的“差使”啊!
外资水务在中国市场已经足够强大,不过目前还是一个潜伏期。将来一旦外资形成了话语权,就会对整个水务市场和水价形成垄断。这种高溢价收购成本必然会分摊到老百姓身上。而近日,已有多个城市的水价开始出现上涨的趋势,其中就不乏有外资的身影。
此前,我国的水务管网是不对外开放的。但在2002年3月,原国家计委在公布的《外资投资产业指导》中,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供排水城市管网首次对外资开放。此举便表示,外资拥有了向用户最终零售水的权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外资水务早有算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继续潜伏,择机而动。西安自来水公司旗下的曲江水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是靠法国政府贷款的2442万法郎建造而成的;10年过后,来自法国的威立雅水务集团实施了对西水的收购计划。这也许不是巧合吧?
西水是西部地区最大的自来水公司之一。注册资金4。1亿元,2006年卖水收入5亿多,拥有水厂7座,供应着西安市360万人的饮水。
2007年8月,当时西水的上属公司西安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公司在西安产权交易中心发布公告,拟出让西水49%股份。当时共有6家来自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递交了意向投资标书。而曾经以“溢价收购”拿下兰州、海口等城市的水务公司股权的威立雅成了最有可能的意向买家。然而,当时的谈判遭遇外界巨大的阻力。西水当时的总经理和公司的管理层,以及水协协会会长,都不赞成卖给外资。在他们看来,外资高溢价收购中国水务资产会造成损害,外资进入将埋下水价高涨的隐患。不幸的是,事实证明,他们的预见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据《中国经营报》2009/06/08和《北京青年报》2009/06/08)
(三)
话说到这里,我们的油水往哪儿流?这个问题已经不用再罗索了。现在需要琢磨的是,事情为何会是这样发展的呢!好在近日出现了一个例子,仿佛能帮助我们解开上述疑问。这个例子,就生发在大家沸沸扬扬地指指戳戳的那个有在美国注册背景的施恩公司那里。(据《北京晚报》2009/06/11和《北京日报》2009/06/21)这家公司,网站上包装上都在吹嘘“100%全进口奶源”,事实上客观上其奶源却在国内的黑龙江和山西。而所谓的“美国注册背景”,不过是无耻自诩的“完全由华人拥有”的“假洋鬼子公司”而已,至今在美国并没发现有过施恩美国公司的注册记录。至于“华人拥有”的企业云云,既可以理解为股东中有本国同胞,又可以理解为股东中有外籍同胞,为什么不明着说白了呢?那不过也还是一个打擦边球的手法,用以忽悠国人顾客的。它和几年前的所谓就读于“克莱登大学”的“海归”,伪称为德国老牌地板的“欧典”一样,全都是在玩弄骗人蒙事的伎俩。其所以能够得逞起作用,不过是因为在国人的头脑里,既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外来和尚会念经”的糊涂观念,还可能有“雁过拔毛”、“经手三分利”的猫腻潜规则。所以,人一沾洋,事一带洋,便趋之若骛,一哄而上。而其中最恶劣者,竟然敢于宣称曰:“施恩”,公然表示自有恩泽施加予大众。这若对普通百姓来讲,不必多所指责;但是对于身负重任、为家国谋者,却不能不严加要求了。可惜,现在的不少纰漏,却几乎全出在他们身上。实在是不能不令人悲哀!出于为人要宽厚、人际要和谐,这里就无心再多说了。恕罪则个!
(2009/06/22)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