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辩护——对《科技导演悲剧》一文的回应
刚刚看到了闻惊风网友的《科技导演悲剧》,在文章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引起了我的兴趣,就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文章中谈到:
“科技是理性之子,是逻辑化的产物。而逻辑化,是从纷繁复杂的混沌中抽出一部分人类可理解的,它虽不能被指责为臆造的,但终究是片面的,不完全的。理性的最大弱点即为片面性。它从一点出发的扩散模式注定它决不能掌握完全的或健全的知识和思维。”
我之所以对这番话格外感兴趣,是因为这涉及到了“认识的可能性”问题。认为科学是完全依照逻辑发展的,而我所学习的知识却告诉我:科学不仅仅是逻辑的产物,同时也是各种实践的归纳的产物,而逻辑本身也是会随着认识实践的拓展而发展的。
科学的目的就是寻找事物的内在规律,根据规律来“举一反三”扩大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既需要逻辑的推导也需要实践的归纳。前者是从一推出三来;后者是检验你推出的三对不对。当然,前后顺序是可以颠倒的,你也可以先感性的归纳出三来,然后用逻辑来推导出你是如何从一举到三的,进而就可以再举出更多东西。
我举一个例子:流体力学的湍流。这个现象人类很早以前就已经发现了,然而一直到现在,湍流的数学模型也没有建立起来。我们通常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是理论总是走在实践的前面。其实大多数理论都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发展的,许多时候实践是走在理论的前面!科学本身只是一种方法,一种过程,并不代表结果。科学既可以接受逻辑的推论,也可以暂时接受实践获得的经验(当然这种经验并不是科学最终想要获得的),只要最终的结果是能够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的,就可以说达到了科学的目的。
而且包括流体力学在内的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也直接推动了数学的进步。我们熟知的微积分,就是最先为解决不规则物体的质心计算而发展起来的;对流体力学和电磁学的研究推动力场论的发展;天文学催生了对数;量子物理对复变函数的贡献,等等。许多人因为看到数理逻辑的抽象性,就认为数学是主观的唯心的,并由其认为科学也是如此。这个是不对的。哪怕数学这样抽象的纯逻辑的东西,也是有其实践中的具体来源。
所以科学不是纯逻辑的,尽管科学有其片面性,但是这种片面性恰恰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包括感性和理性)的局限造成的,不能仅仅归咎于逻辑的局限性。反过来,这种局限性是通过“关注自己的灵魂”就能够解决的吗?尽管科学的认识是片面的,但是谁有能够找到比科学更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所以我认为针对科学“不全面”的攻击是不厚道的。
另外,指责科学和技术是导致环境问题的罪魁,这一点我肯定是不会接受的。
今天世界的环境问题确实很严重,但是将这种严重的问题归结于认识世界的科学,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同样,根据科学研究所获得的规律改造世界的技术也常常为环境问题背黑锅。
但是也不要忘记了:科学要的就是寻找自然规律,而技术则是根据科学发现的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全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和技术不可能公然违抗自然规律。即便是科学的认识有限,一部分自然规律没有被发现,导致人们无意间违背自然规律,也只能说明科学发展的不够,而不是我们不应该发展科学。何况今天人类已经认识到自己触犯了那些自然规律。
导致今天环境问题空前严重的根本原因恰恰是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而敢于违背自然规律的不会是科学或技术,而肯定是人的某种贪婪、无知或无耻。最符合这个特征的就是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主义是以“市场规律”(其实是资本家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吹捧的歪理邪说)代替“自然规律”,这种对自然规律公然的违抗却往往是打着科学技术的旗号进行的。
就拿制冷来说。在《蒙特利尔协定》签署之前,美国的杜邦公司已经找到了替代型制冷剂。但是他们没有将这种制冷剂的配方和工质特性公布,而是利用《协定》逼迫其他国家的制冷剂厂“升级换代”,而他们自己却等着其他公司被《协定》排挤出市场。明明是可以造福与全世界的技术进步,却只被少数资本家掌握在自己手中,任凭臭氧层的空洞不断扩大。
再举一个例子。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96年就推出了电动汽车EV1。但是在石油巨头的打压下,EV1投放市场后仅仅到2000年就停产了。汽车巨头一方面在推出“绿色节能”的招牌,另一方面却要对控股自己的能源镜头俯首帖耳。为什么美国的汽车都是油老虎?为什么美国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是美国的技术水平不够吗?别忘了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世界第一!
当遵守自然规律的科学技术面对贪婪无度肆意妄为的资本时,除了感慨“自己不过是工具”以为,还能奈何?
资产阶级一方面利用科学技术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却做着违反自然规律的“伤天害理”的事情,然后又要嫁祸给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和技术。好比强盗用刀抢了钱杀了人,然后将责任全部推卸给刀。而我们的有些“思想家”们,居然也相信了他们的狡辩!这是最无耻的抵赖!
真正的悲剧导演者不是科学,不是技术,是资本主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