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的是洋人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洗衣做饭要用国际水务巨头“威立雅”提供的自来水,耳边响起的还有那些“中国越改革越强大,中国越开放就越安全。”的鼓噪,联想到今天读到的一篇《中国还有什么没有卖?外资买下大批城市的供水权》的文章,心里早已是不寒而栗,我想:一个连水也不能造(管)的民族你能优秀到哪里去?
附原文《中国还有什么没有卖?外资买下大批城市的供水权》http://www.sinonet.ca/news/china/2009-07-22/34393.html
仿佛一声令下,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陆续奏起了自来水涨价大合唱。尤其最近两个月以来,包括上海、北京、沈阳等多个大中城市都已举行了水价上调听证会。
适时调整水价 各地水价上演“涨价大合唱”
当前各地水价纷纷“涨”了起来,水价再次上调,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就在坊间议论。甚至有人认为,假如没有金融危机,水价很可能在去年年底前就已上调到位。可以说,对水价上调,绝大多数居民早有心理准备。
不过,也有市民提出了质疑:水价提高获益的到底是谁?“好比现在油价提上来了,可是普通百姓却没有受益。”家住上海长岛路兰城小区的市民李先生说。
李先生简单算了算,一般家庭开支:电费、水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等,每个月起码要两三百元。“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开支了,希望水价调整充分考虑民众的经济承受能力。”
李先生的理由很简单:“我们的工资待遇没有提高,但各种收费却提得很快。而且零就业家庭和低保家庭就负担更重了。”
“ 事实上,水价上涨,一方面目前的水价仍较低,供水企业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价格约束机制没法发挥理想。另外,长期以来,水资源结构不合理,其稀缺到什么情况,水环境治理成本多少,都有缺陷,这样的后果是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忠伯表示。
在他看来,中国居民的用水支出与家庭总支出相比,还是很小。水价提高对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中国水务对外资开放 促使水价上涨?
“不管怎样,水价调整的节奏、步伐要合理,不能你涨他也涨。”李先生表示,供水企业应好好研究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不是仅仅“死盯着市民兜里的钱”。
有业内专家透露,各城市要求提高水价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并不是出于成本上升和水资源节约这么简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国不少城市的水务领域专业经营由于有外资的参与,因此自来水价格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掌握在政府的手里。
2002 年3月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供排水城市管网首次对外资开放。现在,外资参与我国水务领域经营的越来越多,比如,法国苏伊士集团北从昌图、南到三亚、东起上海、西达重庆,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2家合资企业,供水人口达到了1400万。而具有153年水务领域专业经营历史的法国威立雅公司也在中国掀起了收购狂潮。迄今为止,威立雅拿下了天津、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兰州等近19个城市的21个合资项目,供水人口达到了3000万。这些外资水务公司的经营期限一般在30年左右,也有50年的,而其占股权份额都接近或等于绝对控股的50%。(来源: 中国经济网)
自来水在到达用户终端时,一般要经历两个过程,首先是外资水厂进行水处理,然后把水卖给国有的管网自来水公司,然后由国有公司卖给百姓。这样看起来,外资水务公司和老百姓并不直接发生关系。但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往往是根据合同价从外资手里买水的,比如一吨水的成本是1.5元,政府的收购价格可能在1.8元到2 元之间,然后政府再以低于收购的价格卖给城市居民,这一来一去就造成了亏损,时间长了,政府无法再承担之时,水价上涨就是唯一的选择。(记者冯雅)
外资豪赌中国水务
威立雅水务出资17.1亿元获得兰州供水集团45%的股权,2007年外资对中国水务的高溢价收购以此拉开序幕。随后中法水务等几大国际水务巨头也开始在中国攻城略地,标的资金动辄以10亿、20亿元计,出价超出被收购企业净资产额的1到3倍。
这让业内兴奋不已,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而,外资出手阔绰只是表象,其中暗藏玄机,外资在中国高溢价收购的一轮风潮再起,中国水权堪忧。
根据规划,“十五”期间,水务业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国有资产要撤出的100多个行业之一。国外水消费一般占个人收入的4%,而中国目前城区水消费占个人收入仅为1.2%左右,上升空间很大。何况,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都给未来水务市场留下足够的空间。
而更让外资垂涎的是,中国水务属于公用事业,一般由政府定价,因而价格始终处于低位,有的城市甚至10年间都没有上调过水价,因而未来会有很大的上涨空间,这也就意味着,水务这块蛋糕自己还会长大。事实也证明,国际水务巨头的判断完全正确,水价上调已经进入政府几大部委的备忘录。
外资溢价收购 最终百姓买单
据了解,有国际水务巨头在收购了公司股权后,占有了当地的水资源。同时,在水价制定上,外资具有更多的话语权,甚至可能垄断水价。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有机会了解到更多溢价收购的细节。在他所了解的几份合同中,对价格的说明都是未来按照《价格管理办法》调整,依此规定,将遵循成本收益法,成本只要“合理”就可以记入价格。此外,收购方可以有效通过对水价上涨进程的约定与服务范围的约定来降低长期投资的风险,而且一旦运作得当,很容易在单个城市或者城市群间形成同类项目的联动收益。傅涛担心,溢价可能性越大,公众和政府吃亏的可能性也越大。过度溢价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将对城市水业的改革与发展造成不良的误导,也会使部分利益组织因为极端溢价而获利。
中国水协会长李振东一眼看穿问题实质,“外商今天高溢价收购供水资产,明天都要成倍地赚回去。一届政府的政绩,将成为今后历届政府的严重隐忧,最终都会转嫁给老百姓。”
喝得起水是穷人永远不可剥夺的权利
“ 不能因为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价。”16日上午,在一场“解读水价问题”的小型论坛上,有专家语出惊人。到场的专家和官员包括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世界银行高级环境与市政工程师樊明远、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第一财经日报》7月 17日)
专家这番雷人之语让人听起来咋就那么的冷酷?又那么的刺耳?诚如论坛上有专家所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老百姓兜里的钱越来越多,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必然的。供水企业必须去满足这一部分需求,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但是,满足这一部分人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在同一座城市里,还生活着大量的低保户等弱势群体。
谁都清楚,自来水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有着刚性的需求,即使价格再高,居民也还得用。因此,自来水不同于普通商品,还存在着一定的公共品属性,难道让水成为极少数人才能喝得起的奢侈品,专家才高兴?岂能为了满足某一部分人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而忽视甚至侵害公众权益,甚至不管低收入弱势群体喝得起水与喝不起水呢?如果真有老百姓喝不起水了,那我们这个国家还能构建起和谐社会,还有和谐、稳定的社会吗?
专家语出惊人,其目的再清楚不过。就是为助推新一轮自来水价格上调制造舆论攻势。实际上,即使是专家不讲,绝大多数民众对组成、合理的水价调整也能够给予理解。毕竟适当的水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供求规律,可以进一步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可是,自来水价格上调需要专家们如此这般的大放厥词吗?居然说什么,“不能因为这部分人(低保户)喝不起水,就让所有的人都享受不到好的供水服务,这实际上不符合历史的潮流。”照这些专家看来,人们享受不到好的供水服务,竟然是低保户的错,是低保户们影响、阻碍了部分人的高品质生活。其逻辑何其荒谬!水平何等的低下!
本来,高收入者多用水多付给费,低收入者少用水少付给费,实行“阶梯水价机制”基本上能够完全化解其中的矛盾,照顾到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也不会妨碍一部分人对好的供水服务需要。可现在,有专家却无端在低收入弱势群体找茬,是何用心?难道真是想要将水价提高到穷人喝不起了才高兴?需要那些大放厥词的专家们记住的是:不管水价以什么理由上调,也不管怎样上调,喝得起水是穷人永远不可剥夺的权利!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