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自我表扬与自我出丑
——兼谈我之“科学表扬观”
中国人是善于表扬的。学生学习自觉,老师表扬,战士训练刻苦,长官表扬,当官的出了政绩,上级表扬,等等。表扬的形式,有口头表扬、书面通报表扬(彰)、媒体宣传等,诸多形式相沿成习,流传久远,被交相运用。因为表扬的内容多、形式多、对象多,与此相适应地,往往使被表扬者在表扬面前显出受之有愧态,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谦”字。什么 “谦虚”、 “谦逊”、“谦让”云云,总之,只要你在表扬面前“客气”一下,就会得到“这人谦虚”、 “这人谦逊”等夸奖,夸奖是什么啊?夸奖也是表扬的意思。于是就有了“表扬复表扬”的意外收获。这种长期的心理导向,使国人形成做了好事不留名,有恩于人不图报,内敛而“谦”的性格。《现代汉语词典》对“表扬”的阐释是“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这非常正确。可见,表扬决不是人们自己跳出来说自己好,而是他人对做了“好人好事”者的“公开赞美”,否则,就叫做王婆卖瓜。人们“公开赞美”好人好事,使表扬形成了“良性循环”,被表扬的人越多,说明“好人好事”越多,通过表扬使“好人好事”产生乘数效应,涌现更多的好人好事。一部“表扬史”,除了少数被表扬者受到不应有的表扬外,多数被表扬者一定有优异于常人的“好”处,甚至做过很大贡献和牺牲。如,新中国以来的焦裕禄、雷锋、孔繁森,他们哪一位不是事迹感人至深,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公开赞美的呢?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进军四川”、“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等众多战役、战斗,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五次,并荣获“四野”授予的“孤胆英雄”、“开路先锋”、“青年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还曾获得东北人民解放军英雄奖章两枚、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纪念章一枚、毛泽东奖章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奖章一枚。出席过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等亲切接见。 他复员回到地方后却对赫赫战功只字不提,甚至连他的家人也无从知晓。不仅如此,他竟将原名“张国富”中的“富”改为“福”,在一家工厂默默埋头工作40载,过着清苦的日子。直到女儿一次路过西安,顺道到父亲所在的47军军部打探父亲的过去,才发觉她的父亲非同一般的经历。后来他的事迹理所当然地得到众多媒体“公开赞美”,而这是他自己从没有想过的事。1970年清明节,我随某部队来到盐城一个叫伍佑的地方,祭奠该部队解放战争时期在伍佑战斗中牺牲的先烈。祭奠大会上,某副师长(伍佑战斗时他是班长)“公开赞美”了一位农民模样的老同志,他说:这位老革命,在伍佑战斗时是我们的营长,伍佑战斗中他负了重伤,部队把他留在地方养伤。后来,他在农村带头搞土改、搞合作化,隐姓埋名十几年,当地群众只知道有位“老模范”、“老积极分子”,却一点不知道他的过去。部队找了许多年才把他找到。以上这样的表扬与被表扬,对表扬者和被表扬者双方,都是很高尚的,对人生和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以上这种表扬,虽然意义重大、好处很多,但从科学表扬观角度看来,仅属于传统表扬的范畴,已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需要。实践证明,传统表扬有许多不足:一是覆盖面小。新中国的几十年,各条战线有无数的焦裕禄、雷锋、孔繁森式的人物,但是,真正得到“公开赞美”的又有几人呢?多数人当了无名英雄。二是时间滞后。如,焦裕禄、雷锋、孔繁森这些好同志,生前几乎都是默默无闻,焦裕禄的事迹,是焦裕禄死后,新华社记者穆青发现的;据说如果不是张全景非常了解孔繁森同志,他的事迹可能难为人知;雷锋同志的事迹,也是在牺牲后,被所在部队披露出来的。被表扬的人要靠他人去发现,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使得对他们的“公开赞美”,在时间上明显滞后。传统表扬往往都成了马后炮。三是被表扬的人所做的贡献未能和待遇挂钩。穆青笔下的焦裕禄,贡献突出却生活困难。穆青写道:“焦裕禄同志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他的孩子们常常吃不饱。雷锋更不要说了,一个小战士,还谈什么待遇。身为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也和焦裕禄一样,个人牺牲那么大,经济显得紧巴巴,身患多种疾病的夫人王庆芝,不仅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还得挑粪种地养家糊口。这些都足以证明,传统表扬违反了物质利益原则,是平均主义思想在表扬问题上的集中反映。使“表扬”成了白表扬。此外,发现“好人好事”难度大。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本来就传播难,更何况有人做了好事还故意不说,有的不仅不说,还故意隐姓埋名。如,张国福、老营长们,竟生怕人家发现他的英雄事迹,结果,不仅增加了老部队寻找他们的难度,也使自己失去了享受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的机会,使物质利益原则在他们身上未能得到体现。在山呼海啸般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更新观念”的感召下,落后的传统表扬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终于取得新突破,一种叫“自我表扬”的新的表扬方式蓬勃兴起。什么是“自我表扬”?查《辞海》没有,查《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有,借鉴《现代汉语词典》对表扬的定义原则,我把“自我表扬”简单定义为:“自己公开赞美自己”。实践证明,“自我表扬”一经问世,就显示出无比优越性。一是覆盖面广。从老百姓到当官的、从机关到基层、从党内到党外,等等,总之,各种各样、各行业的人,无不可以“自己公开赞美自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参与性。二是及时性强。凡认为自己做了好事,就可立刻象母鸡下蛋,咯咯叫起来,速度之快,如照镜子地达到同步显示。三是方法灵活。可以在群众面前自己赞美自己,可以在上级面前自己赞美自己;可以在小会上自己赞美自己,也可以在大会上自己赞美自己:可以个别去上级的办公室自己赞美自己,也可以上门去上级家里自己赞美自己;可以口头方式赞,也可以书面方式赞;可以报纸赞,也可以广播、电视赞;可以一事一赞,也可以数事一赞;总之,不受任何时间、地点、方法和对象限制。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我表扬”能够做到好事不白做、好人不白当。只要自己把自己赞美好了,就可以得到物质鼓励、精神鼓励,或评先记功,或晋级提升;也利于组织上发现人才,可以弄个官当当,或使小官变大官。实在不行,也可以赢个好口彩。一句话,自我表扬使贡献与待遇(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密切挂钩,具有内在积极性和持续的驱动力。
为了充分发挥“自我表扬”的无比优越性,多年来,各条战线涌现了许多自我表扬的带头人,他们刻苦实践“自我表扬”,坚持“创新”“自我表扬”,使“自我表扬”不断发扬光大。一是进行了表扬主体创新。使“自我表扬”,从个人的自我表扬,亦即自然人的自我表扬,发展到“集团人”(这个名词暂时在工具书找不到,我想,工具书不久就会收录)的自我表扬,其中包括,特殊利益“集团人”等,一句话,而今的中国社会,已经不仅自然人“自己公开赞美自己”,而且,发展到“集团人”“自己公开赞美自己”,使自我表扬的主体呈现多元化。二是进行自我表扬的方法创新,他们发明了:“贬人褒己法”、“虚拟成就法”、 “涂脂抹粉法”、“假手于人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把自己说成一枝花,把他人说成豆腐渣;大讲前辈犯了严重错误,宣传自己一贯正确,自己开创了历史最好时期。任意夸大政绩,搞假数字,什么假产值、假利润、假GDP、假丰收等,只要对自己有利,什么假都可以制造出来,弄的中国统计数据假得世界闻名。无视客观事实,掩盖社会矛盾,把“太平盛世”的调子整天挂在嘴上。又怕自己老说自己好,弄得丢人现眼,就利用社会舆论为自己吹喇叭。此外,“移花接木法”、“无中生有法”、“贪天之功法”等实用性很强的方法,都是他们的创造发明。三是进行自我表扬的组织方法创新。多年来,先后分明了“职位竞聘会”、“业绩考核会”、“xxx大会”、“演讲会”、“交流会”、“民主生活会”等,给广大个人、单位和组织提供了最佳平台,使人们有许多机会自己公开赞美自己,还积极运用现代传媒,达到报纸有字、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有效地提高了自我表扬的组织程度。
自我表扬目前正在向更深、更广程度发展,然而,它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显得不够完善。表现在:对自我表扬的素材,有的拿捏的还不够准确。如,有的地方自己表扬自己打击卖淫嫖娼如何得力,往往把人数、案数都上了报纸,这等于在告诉世人,你那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和治安不怎么好;有的地方喜欢把“解困”、“献爱心”之类的词儿放在嘴上,报纸经常报道他们怎样发动群众,为多少穷困学生、特困人员,赞助了多少学费、医疗费等,这不正说明你那个地方的困难群体人数多,说明你的“共富工程”没有搞好吗?与此同时,“解困房”也是一个热点,许多地方把“解困房”盖的多,作为成绩,去大肆鼓吹,这不正说明,你那个地方有许多老百姓连住房都没有解决吗。改革开放30年了,“翻番”过几次了,结果搞出了新的三座大山,有些人不仅自己不反省,还沾沾自喜的表扬自己,明眼人难道不认为,你这是在自我出丑吗?前些日子看见某地方报纸登了一条消息,说他们那里的城乡居民,即将全部饮用长江水。一个好端端的鱼米之乡,本来任何地方的水都可以饮用,结果由于环境污染,连井水都不能饮用了,造成城乡居民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改用长江水。对这样的问题,不以为过,反觉是功,竟在报纸上自己表扬起自己来了。知情人都觉得这是在自我出丑。还有一个腐败问题,现在抓的贪官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职务越来越高。有些人往往把这些作为成绩讲。说起来都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共产党内没有资产阶级(那个陈良宇就这样说),那些几百万、上千万,甚至近两亿的贪官,难道是代表人民利益?难道他们是共产党内的无产阶级?因此,这样的成绩讲的越多,老百姓心里越痛苦,越影响这些自我表扬者的光鲜形象。
所以,自我表扬虽好,但,如果素材拿捏不当,往往成为自我出丑。“出丑”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说的“露出丑相;丢人。”自我出丑,就是自己让自己露出丑相;丢人。为此,要尽快确立“科学表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