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米格
3000名专家参与,历经8个寒暑搞《通用规范汉字表》,能拿得出手的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居然仅仅是“44个汉字整形”,日前,又有30多位著名的文字学家聚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集体对此举的科学性表示质疑并呼吁叫停(8月31日《哈尔滨日报》)。一时间专家学者们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折腾得不亦乐乎,但笔者作为旁观者,却只感到了滑稽,还有些许悲凉。
真没有想到,这么快,中国的知识分子又再次“孔乙己化”了。当然,说他们“孔乙己化”,并不是说他们像孔乙己那样是“穷措大”,因为他们不是先富即为中产,酒钱早已不是问题;也不是说他们像孔乙己那样迂腐,因为教授潜规则女生,以嫖娼的方式“扶贫”等,现在连新闻都算不上了。笔者在这里说他们“孔乙己化”,是说他们像孔乙己那样,专门喜欢研究“茴字有四样写法”这种没用的学问,区别仅在于,孔乙己不论替人抄书也好,“窃书”也好,反正是靠自己弄钱养活自己,而这些专家学者,则又是工资,又是国务院津贴,耗费民脂民膏无算,但研究的学问与“经世致用”这四个字,却连边也沾不上。
试问,这44个汉字究竟为什么非要整形呢?难道不整形就妨碍了中国收回南海权益?不整形就妨碍了“保八”目标的实现?不整形就不能降低文盲率?不整形就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统统都挨不上,整形仅仅是为了“好看”,而所谓“不好看”,也仅仅这些专家自己的感觉而已,从大多数网友的反应看,大家也都觉得没有什么不好看。老实说,好看不好看,纯粹是个人偏好,这些专家学者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审美趣味强加在全体华人身上,未免太霸道了一点吧?
虽然汉字整形毫无道理和意义,但由此产生的成本却相当惊人。有人指出,一旦这44个汉字真的被整形,“各类文化产品诸如辞书之类的东西就得从头修改一遍”,此外,“全社会的信息系统都要发生变化”,各类信息操作系统,“即使是‘打补丁’升级所花费用也是天文数字”,花费之巨,肯定会令人咋舌。现在危机还没有过去,大家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最近猪肉价格也一路飚升,眼看连肉也要吃不起,所有这些,专家学者们都不关心,只关心汉字怎么写才好看这类莫名其妙的古怪问题,还要无端耗费无数纳税人的血汗钱,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知识分子的孔乙己化,说到底,是中国文人自命“精神贵族”的悠久传统在当代社会的死灰复燃而已,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尤其隋唐之际科举制度出现之后,文人们总是情不自禁想弄出一点看似高妙而实际上却毫无用处的“学问”,来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近代以来,救亡、革命的紧迫使命,使得这种陋习多少被抑制了一些,近十几年来,专家学者的地位渐趋优越——虽然不如官员显赫,老板富有,但也没有他们的压力或限制,到了教授、研究员一级,便待遇优厚,终身无虞——于是乎老毛病又犯了,这些年来,一会儿要改春节,一会要用熊猫代替龙来做中华民族的象征,一会儿又要用繁体字代替简体字……总之没有消停的时候,这些伪议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分散人民解决紧迫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注意力,客观上帮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忙,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专家学者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生存状态。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现在看来,知识分子掌握的话语权也是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如果不受制约的话,也会被滥用,也会产生腐败,围绕汉字整形的喧嚣,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先生当年对孔乙己式中国文人的批判,仍然没有过时。前两天,又有人试图把鲁迅作品赶出教科书,但质之中国专家学者的精神状态,我还要大声地说:先生不能走!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31/061718544615.shtml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