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信仰就是冥顽不化
我们可以把宗教信仰和类宗教信仰(拜物教、学说、主义等),统称之为信仰。对信仰,我曾写过多篇文章讨论过,现在,我想再说几句。
信仰,具有两面性。在传统社会即未全球化时代,信仰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它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或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信仰的积极和正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能够维护国家、民族的统一,而且还能起到防止人们精神分裂的作用。但在全球化时代,信仰的上述功能却变成了消极和负面的了。首先,它阻碍并延缓着人类全球化的进程;其次,它还是人们精神分裂的一个主要因素。前一个方面好理解:固守自己国家、民族的传统信仰,很难容纳与自己不同的信仰,所谓耶稣与安拉不能同席共饮。后一个方面,我们必须做出具体分析。
严格说来,任何信仰,都是排他的(有人说佛教不排他。其实,这是对佛教的无知。佛教,严格来说并非宗教信仰,而是成熟理性的哲学和大智慧)。可是,全球化时代,人们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与自己不同质的文化、文明或信仰,于是,信仰之间的冲突就是必然的。这就是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的理论基础。亨廷顿以及很多人都看到了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实质是“文明的冲突”。这且不论,我们只说个体。因为任何信仰都是通过个体承载的,所以,信仰即文明的冲突便首先表现为个体心理的矛盾和冲突。如果这种矛盾和冲突无法化解,那么,精神分裂便必然在个体身上普遍地发生。
由此看来,全球化时代,如果人们继续坚守自己的信仰,则无异于把自己置于准精神病的边缘。
对信仰在全球化时代的消极和负面作用,当代思想家们几乎都有所觉悟。因此,当代人类思想的主流都提倡“文明对话”。
提倡文明或信仰之间的“对话”,这是一个正确的思路和选择,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对话,必须有一个共同遵守的前提即平台。如果缺少了它,则对话就成了鸡同鸭讲。因此,当下人类思想的当务之急是打造一个诸文明或信仰之间能够对话的平台。
这样一个平台,非超越所有信仰的现代人生哲学莫属。
2010,1,5「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