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和《曹刿论战》的历史故事大家都熟悉。《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进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者(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眼光短浅,未必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跟齐国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些(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到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来不敢(对神)虚报夸大,一定如实(禀告神)。”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根据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职责的一件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与您一同前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被打得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手扶横木望了望齐军,(然后)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了,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殆尽而我方的士气高涨,所以打败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有埋伏,我看见他们的车轮印混乱,望见战旗倒下了,所以才追击(他们)。”
战后,庄公拜曹刿为鲁国大夫。
谁敢说今天的中国没有毛遂和曹刿类人才?在我们的网络世界里,不是经常有网民自告奋勇,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吗?事实证明,毛遂、曹刿类人才在今天的中国不仅有,而且有很多。只是有一点很可惜哦,毛遂、曹刿类人才虽多,但信任和欣赏他们的平原君、鲁庄公能找到吗?倘若帝国主义霸权国家也像齐国和秦国那样对中国发起“长平之战”或“长勺之战”,咱们的党中央能像平原君、鲁庄公那样为毛遂、曹刿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机会吗?
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那些有抱负、有才能、有胆识的人才都可以通过他人引荐或自荐 的方式为自己找到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 用武之地”。但是,自从兴起科考以后,那些有真才实学亦即有真本领的人却莫名其妙的被书呆子取代了。选人用人重文章而轻实际能力,是中国封建中后期官场沿袭已久的恶习和弊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对此进行了纠正。但毛泽东逝世后,中国随即恢复了高考,此后又兴起了跟科考类似的国考。在今天的中国官场,那些有理想、有抱负又有创新意识和实际办事能力的人才早被戴着眼镜死读书的高学历书呆子和潜心研究上司个性、脾气、爱好的专业马屁精人才取代了。
笔者敢打赌,未来中国若再遇民族战争,汉奸、卖国贼、投降派的数量绝对会超过历史上任何战乱年代。
(文/曹先锋)
于2010年1月9日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