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用自己在学习、教学与研究中掌握的自然科学理论——熵理论,试着理解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某些思想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建立有序化结构使内部熵值降低,与天斗、与敌斗吸取能量及排除高熵值的物质,使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大概念上保持平稳发展。
毛主席肯定没学过熵理论,甚至可能也不知道热力学,但在伟大的共产主义实践中运用的“运动”学说,完全可以用《热力学》中的熵理论——体系的熵值是不断增加的和体系的熵增是以最小速度实现的——来阐释。
大家知道,生命在于运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中。运动有抽象与具体之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中的运动是具体的,是那个年代真正的奥运精神。老人家把抽象的“运动”用到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实践中绝对是“前无古人”的天才创举。
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形式——在敌人统治最薄弱的地方使老百姓觉醒并坚持武装斗争——确定之后,就开始了实施“运动”学说的新举措。占领井冈山作为革命的起点——从此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便开始了体系熵增的过程以及维持革命根据地所必耗的能量——耗散结构。井冈山武装由三个来源:毛泽东领导的进攻长沙退下来的起义军、袁文才领导地方农民武装和王佐率领的绿林好汉。刚刚组成,熵值非常大,也就非常不稳定,必须使内部组织结构的有序化从而降低其熵值——表现为消除非无产阶级思想。另一方面,这个体系形成之时,就开始了自然熵增的发展过程——熵增到一定程度自行灭亡,所以啥也不干肯定是不行的——四处动员老百姓使体系发展壮大以及寻找维持这种结构所必耗的能量——是必须的。这两种形式的“运动”都需要付出一些代价——高熵值的东西——即对敌作战和战士的牺牲,但是井冈山革命武装体系得以以最小熵增生存与发展。
但中国革命不是孤立体系,一定会受到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军阀的外来袭扰,导致熵值增大,也就是说体系的熵增主要来自于外部敌人。就像被火烧的水一样,壶中水看起来虽没有太多变化,但外部的火使其熵值增加。而打仗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相当于耗散超多的能量。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在一步步的成长过程中,相当于一个体系的自发发展变化,其熵值是不断增大的。但通过会议统一认识有序化、战役消灭敌人及自己消耗(即牺牲)等手段使高熵值排除体系之外,避免了其熵增过快——这是一个自然趋向,相当于“两害相权取其轻”主观思想。从“五次反围剿”一直到长征胜利结束时期基本是属于这种模式——体系熵在不断增加,但毛泽东却以超常智慧选择最小速增加。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体系的外部环境相对平和,但是熵值仍然会自发地增大——表现为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潮的出现。主席就用“整风运动”使体系暂时熵值增加(就像一个人锻练身体时体内新陈代谢加速、出汗、心跳加快等导致熵增一样),然后铲除非无产阶级思想与行为——向体系外排出高熵值物质(就像人运动时消耗能量和出汗一样),从而实现整个体系更加有序化的低熵值状态。而“大生产运动”是佐证《热力学》中耗散结构最恰当不过的社会科学的实例,耗散结构原理表明要维持一定的结构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而要使中国革命继续稳步向前发展,延安必须进行生产自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来解决衣食住行。
当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革命这个体系的内涵又发生变化了,已经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存在与发展,而是要解放全中国的劳苦大众。整个体系的熵增又一次突然急剧增大,超乎想象(增幅要比井冈山革命武装的产生大得多)。这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排除高熵值物质——所以主席说“解放战争拖不得!”这块高熵值物质就是非无产阶级的代表——蒋中正领导国民党反对派及其军队。所以毛泽东及其战友们以摧枯拉朽之势,经过三大战略决战、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快速建立起了低熵值的有序化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体系的内涵又发生了变化,虽然仍然存在非无产阶级思想,但不能用“疾风暴雨地消灭方式”排熵。只能进行结构有序化——政治思想斗争——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大跃进运动以及大文化运动,其原理与“延安整风”完全一致。至于为什么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毛主席无关,属于个别问题、或有人不明白装明白、瞎指挥导致的。【主席还一直号召全国人民提高警惕,防止一切敌人的疯狂反扑呢,有多少人明白、多少人听话?】
伟人、圣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战略家,这些汉语中形容人最奢侈的词藻绝对涵盖不了毛泽东所有的特质。鄙人学习毛泽东及其思想,感觉越学越摸不着头绪,有时扪心自问“入门了吗?”绝对不敢说“是”,充其量也就会鹦鹉学舌般背几句语录而已。尖晶石坚信:毛泽东思想不仅仅是全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最有力思想武器,将来也一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基本理论。
下面来说说什么是熵、它是怎么出现的。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基因是研究人与人关系为主,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为辅;西方的哲学思想基因正相反。纯自然的科学研究就在西方开始了。虽然人们早就知道“天上掉馅饼”、“不劳而获”是绝对不可能的,但一些科学超人总是不死心,非要找到第一类永动机——一种不用能量就能自动为人类服务的机器,就像人不吃饭也能生存一样。研究来研究去,发现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又叫热力学第一定律)。既然不能创造,科学家们进而转向研究能量的使用效率问题(同时又有人开始研究第二类永动机:从单一热源吸取能量,没有损耗地转化成为人类利用的有效能量),进而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这里说的“代价”就是与一个被称为“熵”的物理量有联系——通俗地说,就是表示体系混乱度的概念,某种条件下体系热量的增加或减少量与其温度升高或降低量的比值。【体系就是研究对象,比如一个社会、一个人、中国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一个馒头、一盘菜等等】
再来说说熵理论的三个重要原理:(1)在自然状态下,体系的熵是越来越大的——这曾导致一个反科学的、宇宙将毁灭的“热寂说”的一时兴起;(2)在自然状态下,熵以最小的速度递增——水的确向低处流,但一定是以最便捷的途径流;人向高处走,但一定“愿意”以最小的代价到达高处!(3)体系即使不求发展,维持现状也要消耗能量——今天我啥也不想做,但也要吃饭;昨天我啥也没做成,但也肯定吃饭了。
尖晶石
己丑年腊月初四酉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