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看看康生的豪宅 17图》
在网上看到《看看康生的豪宅 17图》觉得其图真实,其文是拿图写小说;就象网上有人看到某人凸口袋的上身图片,就说那口袋中有半只烧鸡,而本人则认为那口袋中是原子弹。因此想说说写小说也不要太西西体伟,该有证据地方还是应该有。
《看看康生的豪宅 17图》
http://bbs.feirds.cn/thread-42565-1-1.html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64&id=3202509
一,《看看康生的豪宅 17图》(以下简称《17图》):
“前不久,我与几个朋友在北京小聚。其中一个朋友是个文化人,不喜欢去闹腾腾的名家大店。我请他选地方,他说去竹园宾馆吧,虽然菜做得一般,但环境挺优雅的,那地方以前是康生住的宅子。
说到康生,年轻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也是共产党的理论家,1975年死的时候是共产党的副主席,第四号人物。”
评:
一,这段话及全文中都没有证据证明“宅子”是“康生的”。
二,《17图》说:“那地方以前是康生住的宅子。”即包含那“宅子”可能不是“康生的”,“康生”仅仅居住而已,此种可能性的存在,与《17图》中找不到“豪宅”是“康生的”的证据而相一至。
基于上述,本人也“摸仿秀”,写一段:“前不久,我与几个朋友在北京小聚。其中一个朋友是个文化人,不喜欢去闹腾腾的名家大店。我请他选地方,他说去竹园宾馆吧,虽然菜做得一般,但环境挺优雅的,那地方以前是“熬粑麻”住的宅子。说“熬粑麻”到,年轻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摸石头的高手,也是白黑猫论理砖家,19××年死的时候是顶大的官,第0号人物。 ”
二,《17图》
“1、康生的宅子就在这个小胡同里,旧鼓楼大街小石桥胡同24号。在北京,小胡同里藏着不少深宅大院,过去是王公贵族的宅子,解放后成了‘人民公仆’的住所。人民翻身了,人民的仆人的居住条件当然也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2、这是院门。这里原来是清朝大臣盛宣怀的宅子。共产党进城后,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这里住了8年。据说董老嫌这里太大,搬走了,1956年康生搬了进来,一直住到1975年去世。康生死后,这所房子起初闲着。后来,我国与以色列进行建交谈判,为了避免谈判走漏风声,就把以色列代表团安排在这里。再后来,就改成宾馆了。”
评:
《17图》说:“那地方以前是康生住的宅子。”“就在这个小胡同里,旧鼓楼大街小石桥胡同24号。”即“康生的豪宅”。又说:“共产党进城后,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这里住了8年。据说董老嫌这里太大,搬走了,”
按照《17图》逻辑:“康生住的宅子”就是“康生的豪宅”。那么“董必武在这里住了”,“这里”就是“董必武”“的豪宅”了。
“董老”“搬走了”,“康生搬了进来”。麻烦在就于《17图》没有说:“董必武”“的豪宅”康生凭什么就“搬了进来”?而且《17图》池没有说:董必武有何反应?
《17图》说:“康生死后,这所房子起初闲着。”
既然是“康生的豪宅”难道康生就没继承人来继承吗?干吗让它“起初闲着。”《17图》没有说。
《17图》说:“……,我国与以色列进行建交谈判,为了避免谈判走漏风声,就把以色列代表团安排在这里。”《17图》怎么知道:“以色列代表团安排在这里。”是“为了避免谈判走漏风声”?难道不“安排在这里”就不能“避免谈判走漏风声”么?——中国陆地960万平方公里却无一“避免谈判走漏风声”之处!
既然这是“康生的豪宅”,凭什把“以色列代表团安排在这里。”?换个句式造一句:即然是“《17图》们的宅子”,凭什把“外国代表团安排在这里。”
《17图》说:“再后来,就改成宾馆了。”即然这是“康生的豪宅”,凭什么把“康生的豪宅”“改成宾馆了”?《17图》应当告诉改制文件的文号及内容。
三,《17图》:
“3、这是介绍原屋主盛宣怀的标牌。盛宣怀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大名人,著名的洋务运动家和企业家,当过清政府的内阁大臣,正部级干部。做过不少大事和好事。他办过铁路、航运、电报、煤矿等企业,创办了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上海交大、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红十字会等机构,还做了许多社会福利工作。他几十年从事慈善事业,组织成立民间慈善机构,发动企业捐款赈灾济贫,做了数不清的实实在在的善事。1916年他在上海去世的时候,送葬的队伍从吴江路排到了外滩。按照阶级分析的观点,凡是封建官僚,都是反动统治阶级的分子,必然是人民的敌人。然而,盛宣怀的的确确为人民做了好事实事,他显然不是坏人,是善人,人民会永远记住他的。”
-----------------------------------------------
参考资料:
“盛宣怀打垮胡雪岩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17:05
连载:追寻历史的真相
:中国散文学会 编选 张秀枫 主编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盛宣怀打垮胡雪岩
时 光
胡雪岩与盛宣怀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胡的后台是左宗棠,盛的后台是李鸿章,而左与李有极深的矛盾。这就是胡、盛争斗的缘由。
……。
-------------------------------
盛宣怀与清朝的灭亡
1907年,盛宣怀奉召进京,次年任命为邮传部右侍郎。1910年袁世凯被免职后,盛宣怀受到重用。1911年,升为邮传部尚书,次年为皇族内阁邮传部大臣,他建议将各省自己建立的铁路、邮政转为中央领导。这个措施遭到了许多地方的反对,四川、广东、湖南和湖北发生了保路运动。盛宣怀命令各地加以镇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盛宣怀请袁世凯出山,同时他遭到了各方的谴责,许多人责怪他的收路政策导致了动乱,盛宣怀被革职移居大连,永不再用。盛逃亡日本神户。
1912年秋,中华民国建立后,盛宣怀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中继续主持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盛宣怀支持袁世凯,二次革命时他希望袁能胜利。1915年日本曾试图拉拢盛,但遭到盛的拒绝。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病逝于上海。他的葬礼极其盛大,盛宣怀大出殡轰动上海,耗资30万两白银,送葬队伍从斜桥弄(吴江路)一直排到外滩,为此租界当局专门安排了交通管制。
http://baike.baidu.com/view/31862.htm
四,《17图》:
“4,正对着大门,摆了几块假山石,这里还有喷泉。康生是个很有艺术修养的收藏家,文革期间,他收集了34000册书籍和5500件文物,许多宝贝是抄家的收获,也有从国家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里拿来的。……。”
评:
请注意这句话,“康生是个很有艺术修养的收藏家,文革期间,他收集了34000册书籍和5500件文物,许多宝贝是抄家的收获,也有从国家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里拿来的。”
这句话中的主语是“康生”,共5个分句;可分述如下:
⑴,“康生是个很有艺术修养的收藏家,”
⑵,康生(在)“文革期间,”
⑶康生“收集了34000册书籍和5500件文物”
⑷康生(的)“许多宝贝是抄家的收获,”
⑸康生(的)“许多宝贝”“也有从国家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里拿来的。”
在⑶中,《17图》用了“收集了”三字,既然是“收集了”;《17图》应该说说:“收集了”这“34000册书籍和5500件文物”的正当性与非正当性。可惜,《17图》都没说。不知《17图》是不敢说,还是不能说,还是不会说;此,让人疑虑丛生。
在⑷中,
《17图》没有公示康生“收获”“许多宝贝”的名录!
《17图》没有公示康生“收获”“许多宝贝”的过程!即便是这“许多宝贝”中的一、二件“宝贝”地“收获”过程,《17图》也没有公示。
《17图》说:“许多宝贝是抄家的收获”,这可是大事件。如果“许多宝贝是”一家人的,自然康生只“抄”一家也就够了。难就难在这个“许多”,因为找不出一家人会有“许多宝贝”——只要有人比你多,哪怕多一,你就不是“许多”。因此《17图》不仅仅是要表述康生“收获”“许多宝贝”,而是要表述康生“抄”了“许多”人的家,鬼扯火的事也就因此而生:当时审判康生,没有公布康生“抄”了“许多”人的家,也没有公布康生“抄”了“许多”人的家“收获”“许多宝贝”,即使在讲“春天的故事”时,也没听说给被康生“抄家”的人家平反,也没听说被康生“抄家”人,要求退赔。也没见康生归还“抄家”“收获”的“许多宝贝”。《17图》也没公示被康生“抄家”人的名单。
在⑸中,
《17图》没有公示:“国家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管理的规章!也没有公示:康生从“从国家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里拿来的。”“文物”“宝贝”的具体名录。更没有公示:康生从“从国家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里拿”“文物”“宝贝”的具体经过!即,康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从什么人手中“拿来”?!听人说过一句话:欲加其罪,何患卑鄙!大约如此。
五,《17图》
梁效说:“许多珍贵的古籍还盖上了康生收藏印。那时康生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首长,特权大着呢,他想要的东西谁敢不给。 1980代年初期,在中央重新评价康生期间,北京曾经举办过一个康生所掠夺文物的专题展览,当时看展览的人都惊呆了,一个人掠夺了那么多无价之宝!”
评:
《17图》说:“北京曾经举办过一个康生所掠夺文物的专题展览”。
⑴,“北京”?是“北京”市政府?是“北京”市共产党委员会?是“北京”市政协?是“北京”市的某事业单位?!是“北京”市的某企业单位?!……?!究竟“康生所掠夺文物的专题展览”的举办方是谁?!此“专题展览”是商业“展览”还是公益“展览”?
⑵,“北京”“举办过一个康生所掠夺文物的专题展览”的具体期间,即“康生所掠夺文物的专题展览”从何年何月何日起,从何年何月何日止?!在北京的什么地方举办?!《17图》没有公示!
⑶,“康生所掠夺文物的专题展览”的参观人数,观众留言,及有关“康生所掠夺文物的专题展览”的照片!《17图》也没有公示。
⑷,即然是“掠夺”而且被“掠夺”物是“文物”,因此涉嫌刑事犯罪,《17图》理应公示康生因“掠夺文物”而获罪的刑期!若“掠夺文物”属于非刑事犯罪,则《17图》也应公示因由,并同时公示康生因此而获何等民事责任。
⑸,即然是“掠夺文物的专题展览”,所以“专”“展览”的应该是康生“掠夺文物”的时间、“掠夺文物”地点、“掠夺”“文物”的执有者是谁,以及“所掠夺文物”的名称、出品年代、价值。然而《17图》却惜墨如金静不公示!!!
《17图》前述:“他收集了34000册书籍和5500件文物,”“也有从国家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里拿来的。”是否也在“掠夺文物的专题展览”中“展览”如果列在“展览”展品中,那么这些展品与“掠夺”有何关联?!这也是问题。
⑹《17图》说:“那时康生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首长,特权大着呢,他想要的东西谁敢不给。”这是推理。其逻辑是否严密,是否有实事支撑;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不过由此由于想当下,这种推理在美国应该很普遍,比如:布什是资产阶级司令部的首长,特权大着呢,他想要的伊拉克谁敢不给;于是制造一个借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杀死了伊拉克“许多”“许多”人,而且还制造了“许多”伊拉克人杀“许多”伊拉克人的基因,终于布什用伊奸占据了伊拉克。
《17图》又说:“当时看展览的人都惊呆了,一个人掠夺了那么多无价之宝!”联糸前边分析,此,小说耳。
六,《 17图》:
“11、这房子当初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现在是宾馆客房,大都是老外住在这里。康生在大跃进时期曾经提出过解体家庭的主张。就是把孩子统一交给育儿院,丈夫住男宿舍,妻子住女宿舍。康生认为家庭是私心的来源,只有把家庭解体了,才能够杜绝私心,才能够培育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大家不要以为这是随便说说的。当时,农村就迈出了家庭解体的第一步,不准自己家做饭,统一吃食堂,不久就开始饿死人了。文革时期许多干部被发配到五七干校,也是把家庭都解体了,男女分住不同的宿舍。幸亏红太阳陨落了,四人帮被抓了,左派们的纯洁的“革命主张"没有得到全面推广。倒是毛泽东的虔诚信徒波尔布特在柬埔寨常识了,结果20%以上的人民被杀害,柬埔寨陷入巨大的灾难之中。
左派领袖们往往要求人民禁欲,但要求人民做到的,自己肯定不去做到。康生主张解体家庭,但他绝不会解体自己的家庭。他无论调到哪里,是工作还是养病,都带着夫人,还要带着小姨子。据说康生还有吸食鸦片的嗜好,林彪手下的人背地里称呼他不叫"康老",而是叫"老烟枪"。
评:
1,《 17图》显然缺:“康生在大跃进时期曾经提出过解体家庭的主张”的证据,也没有在此“主张”下“把孩子统一交给育儿院,丈夫住男宿舍,妻子住女宿舍”是康生操办或是康生指令产生的实事。
2,《 17图》没拿出“文革时期许多干部被发配到五七干校,也是把家庭都解体了,男女分住不同的宿舍”的证据。
不过依《 17图》此种标准,当下才是“把家庭都解体了”!君不见!数以千万计的打工者家在异方,或居窝棚,或睡桥洞,或冻死高架桥下,真真正正做到了“男女分住不同的宿舍”!
3,《 17图》说:“左派领袖们往往要求人民禁欲,”先抄一句“左派领袖”的话:“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 17图》们,你们能对这话的作出解释么?更绝的是30年来痛批那年代的一发重磅炸弹——“错批一个人,多生几亿人”。《 17图》们,请将此对照你们的“左派领袖们往往要求人民禁欲,”动手打吧,自已的左脸还是右脸任选。
4,“他(康生)无论调到哪里,是工作还是养病,都带着夫人,还要带着小姨子。”
——“无论调到哪里”,即他(康生)一生自从有“夫人”和“小姨子”起,他(康生)“都带着夫人”和“小姨子”。
这就须要《 17图》出示:“他(康生)无论调到哪里,”“都带着夫人,还要带着小姨子。”的全部证据。特别是康生“带着小姨子”的证据,而且须要对这两个位置的“带”字提供有证据的释义。
5,《 17图》说:“据说康生还有吸食鸦片的嗜好,”这更须要的证据了;如果用“据说”可以作为依据,那么有如下“据说”——“据说《 17图》们有人畜恋的嗜好”(本人没有证明《 17图》们有此“嗜好”的证据,仅仅是“据说”,用“据说”仿《 17图》们例,造句而已,望别生气。)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