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及其晚年失误的根源
中国现代史核心人物之一就是毛泽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中国在建国前、后的历史,就必须对毛泽东有一个全面准确地认识。这是正确了解中国现代史,进而维护中国统一最关键的问题。为此必须对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他晚年失误的性质,主客观因素和社会根源讨论清楚。
当前国内特别是互联网上对毛泽东有褒有贬,争论得甚是激烈。持批判态度者强调毛泽东在反右、大跃进、特别是文革中的错误,持肯定态度者对毛泽东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为中国建立了丰功伟绩。争论的双方实际上是对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代所持态度的反映。批判毛泽东的人认为改革开放前问题极大,没有什么成绩可言,改革开放后才使中国经济有了巨大的进步,一定要捍卫改革开放成果;拥毛者感到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3年以后出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如贪腐遍地,贫富的两极分化,医疗、教育、住房三座大山,环境污染,黄、赌、毒猖狂等等。因而怀念改革开放前的时光。每个人的态度与其生活经历中的感受有一定关系。感受不同,态度各异。
如何评价毛泽东,这关系到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历史的大问题。我们不能感情用事,既不能认为毛泽东一无是处,否定一切,反之也不能肯定一切。我们应当从是否促进社会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的长远和眼前利益,以及推动历史前进与否的角度,全面准确地认识毛泽东,充分理解毛泽东对我中华民族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不但对中国建立了巨大的功勋,而且对世界的历史进程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为全面认识,随本文之后,还想发两篇后续文章:《大跃进的前因后果和教训》、《文革悲剧发生的原因和教训》
一、毛泽东的五大功绩
(一)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流砥柱
有人说抗日的胜利主要归功于有几百万正规军的国民政府,而不是共产党。他们用国民党军队在抗日中牺牲了 200 多名高级将领,共产党只牺牲了两位将军,国军打死日军高级指挥官 100 多名,而共产党才打死几个?又说平型关战役只是消灭一千多名日军的后勤部队。以此来贬低共产党毛泽东的作用。
9.18 ,这是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有数十万人的东北军广大官兵却在不抵抗的命令下含泪退走,使日本人轻易地占领东北,不久又让出华北,随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一直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毛泽东力主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终于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抗日的前几年,国民政府的一些人在穷凶恶极的日本人面前,一直存在着国际上主持公道,中日和解的幻想,并为自己留一条和解的后路,日本人已经占据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遭受了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却不敢对日宣战,居然还一直跟日本保持着外交关系。直到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后的第二天( 1941 年 12 月 9 日)才匆匆忙忙跟着美国正式对日宣战。这时才丢掉了幻想。在这之前,如果不是共产党一再向全国人民呼吁,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在远东慕尼黑的国际阴谋作用下,很可能真的实现“中日和解”了。汪精位绝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政治人物,在国际大环境和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力面前,恐怕不只他一个人有“与其最后败给日本还不如早一些和解为好”的想法,只不过汪氏抢先下手罢了。如果国民政府真的实现了“中日和解”,也就是把中国绑到法西斯的轴心阵营中,遭受到极大痛苦的中国最后反成了战败国,那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下场!
在困难面前就悲观失望,稍有点成绩就趾高气扬。在中日军力悬殊面前,极度悲观的亡国论调迷漫着中国大地,打了两次胜仗以后就不认识东西南北了,速胜的论调又充斥报章。正是毛泽东力排众议,他用了 7 天 8 夜的时间写出了《论持久战》,从理论上战略思想上反驳了这两种错误认识。从精神上武装了全国军民,从而坚定了中国人长期抗战的决心。这不是中流砥柱是什么?满清政府是“屡战屡败,一败即降,割地赔款”,毛泽东彻底抛弃了满清政府的思想路线,改为“屡败屡战。不怕牺牲,坚持持久”的思想路线,这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军事方面有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各游击队的敌后战场。国民党正规军有几百万,其中确有一大批坚定的抗日中坚分子。国民党打的是阵地对抗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国军中有不少高级将官为国捐躯,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共产党在抗日初期不到三万人,高级将官不多,又采取了能打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作战方针,牺牲的将官自然是没有国军的多。另一方面又说共产党不是为了消灭日寇,而是为了扩大队伍。敌后游击战就是要组织人民,不断壮大自己,由弱变强的法宝。中国人弱在何处?就是弱在没有组织起来,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一次消灭敌人几十个,几百个,积少成多。如果八路军不消灭日本人,从敌人手中夺取武器能壮大自己吗?不消灭敌人保护老百姓,老百姓能信服吗?他们能参军支前吗?消灭敌人才能壮大自己,扩大根据地,如果总是三万人,甚至是越打越少,怎么能由弱变强?又怎么能取得最后胜利?八路军组织的平型关战役虽然只消灭了一千多敌人,但那是第一次对日本军队的胜利,打破了日本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以后的忻口战役,奇袭敌人飞机场,百团大战等大大小小的战役和战斗,总计消灭了日军五十多万人。这不但使日本人想把中国广大国土作为物资、人力供应后方的企图完全破灭,相反敌后战场却吸住了几百万日本军队,不但对正面战场起到了极大的支援作用,减轻了国内正面战场的压力,而且对国际反法西斯的太平洋战场也起到了国际公认的配合与支援作用。
何谓抗日的中流砥柱?就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高举抗日大旗,不惧怕,不妥协,就像屹立在黄河激流之中的砥柱山一样,不管河水如何湍急拍打,砥柱却巍然挺立,绝不随波逐流。首先是在政治立场上毫不动摇,坚持团结全国各界,及时指明方向,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在精神上思想上坚定全国各方人士的抗日信心,指明我们必胜的科学依据;在军事上不断消灭敌人,发展壮大自己,用军事上的胜利证明积小胜为大胜,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必然结果。这些都是毛泽东阐明并组织实施的。因此说毛泽东就是抗日时期的中流砥柱。
(二)他是把世界公认的一盘散沙组织起来的第一人,是孙中山唤起民众理想的实现者。
近百年来列强对中国的多次侵略中,中国人民也一再自发地起来反抗,由于缺乏有效地组织,每次都以惨烈失败而告终。统治者害怕民众组织起来并多方压制。全世界公认中国人是一盘散沙。这是我国最大的弱点。毛泽东看到了这个关键所在,首先从精神上给人民以振奋,从组织上不断进行发展。人民群众在日本人的刺刀面前逐步觉醒,人民认识了共产党毛泽东。据说毛在接见日本人曾幽默地说过,日军侵华是对中国人的帮助这样的话。有人以此为据对毛进行攻击。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人活不下去了,就起来向敌人拼命,敌人用刺刀逼着中国人觉醒起来,也就是“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嬴得了战争”。毛泽东对日本人的诙谐而幽默的谈话不正是说明人民大众在战争中逐步觉醒,并从一盘散沙状态下逐步组织起来的过程吗?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唤起民众的理想,由毛泽东实现了。毛泽东提出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发动和组织民众,推翻三座大山。他就是当代的愚公。
(三)他完成了救国志士们的未竟事业,建立了为经济发展铺平道路的完全统一的民族国家。他是中国近代取得完全胜利的第一人。他是我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
自鸦片战争以来,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无情宰割。从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到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真是国耻累累,江山破碎。有多少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总是在内外交困中血泪沾襟,饮恨倒下,始终找不到救国出路。回顾一下历史的辛酸历历在目。打出国威的林则徐却被发配新疆;关天培血染炮台以身殉国,北洋水师将士邓世昌最后只能用向敌人撞船的办法进行最后一拼;谭嗣同仰天长啸,为唤醒国人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推倒帝制后,无奈又进行二次革命,最后带着革命尚未成功的遗憾而去;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入了英、法、俄的协约国,大批中国人被派往欧洲,在对德作战和后方施工都表现得英勇出色,不少人牺牲在异国他乡。然而在巴黎和会上那些国际老爷们扬言“没听说世界上还有个中国”………所有这一切时刻都在刺痛着中国人的心。就是在找到马列主义建立了共产党之后,又遭受多次失败,几乎走向悬崖绝路,正是毛泽东胸怀大局,以其超人的智慧,异乎寻常的忍耐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领导中国人民闯过了激流险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巨大声浪划破长空,百年来全世界所有倍受屈辱的炎黄子孙无不为之饱含热泪。以前所有为我中华民族自救图强的志士仁人,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但是他们的事迹无论多么悲壮,多么可歌可泣,却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失败了。毛泽东完成了救国志士先贤们的未竟事业。他是实现无数倒在血泊中救国志士们理想并取得完全胜利的第一人,他是我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否定毛泽东就是否定我中华民族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奋斗抗争的历史。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历史,更不能是只有胜利没有英雄的历史。
(四)他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为中国的工业打下基础,为后来改革开放积累了足够的本钱,干出了两弹一星,他是使中国经济也站立起来,并挺直了腰板的第一人。
人们对毛泽东创建新中国的功绩没有太多分歧,只是觉得他在解放后的经济建设方面多有不同看法。毛泽东在经济建设时期虽然有一些失误,但他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的功绩却是不容置疑的。
中国的经济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是“从无到有”,改革开放后是“从有到大”,今后还要“从大到强”。从无到有是最困难的阶段!
改革开前30年是打地基,改革开放后30年是盖高楼。打地基就是要打好七大基础:1、政治基础,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2、社会基础,清除了旧社会留下的一切污泥浊水;3、军事基础,建立了兵种齐全的人民军队;4、外交基础,打破国际围堵,逐步走向世界,70年代初进入联合国,撞开中美关系的大门;5、文化教育基础,建成了初、中、高教育体系,培育大批人才,特别是扫盲为后来培育了大批劳动后备军;6、思想意识基础,有成功有失败;7、经济基础,这是最困难又是最重要的任务。建国初期物价飞涨,经济将要崩溃之时,侵略战火又烧到中朝边界,毛泽东下决心在反侵略战争中,也就是在经受抗美援朝战火的残酷考验的过程中,去恢复已经快要崩溃的国民经济,终于创过了这第一道难关;第二道难关是在极为险恶的国际环境下,在美、苏冷战夹缝中如何走出工业起步阶段。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工业起步就像在巨大岩石的缝隙中冒出来的一颗幼苗,无论岩石多么坚硬,也挡不住幼苗顽强的生命力。毛泽东决定一方面节衣缩食以积累原始资金,另一方面明确表示向苏联一边倒,为我国争来156项工程的外援,并以高度集中的体制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在重工业方面才建立了初步基础。这个初步基础对我国是太重要了。有了这个基础,才为干出来两弹一星准备了条件,使我国在经济方面也站立起来,西方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核大国地位,我国从此真正挺直了腰板。同时也为后来改革开放积累了足够的本钱。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一系列正确决策能说没有功绩吗?
(五)他从思想方法上,普及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毛泽东思想。
哲学是使人们望而生畏的非常深奥的一门学问。以前人们称之为经院哲学,只有在极为高深的讲经论道的场所和高等学府才能谈论。哲学是大知识分子和专家们的专利。不用说普通的劳动人民,就是在一般知识分子中对哲学也是望而生畏。看懂一本哲学的书很费力气。毛泽东主席用《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本小册子深入浅出地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讲得特别透彻,而且在《毛泽东选集》的文章中处处都能体现出他运用哲学思想的高超艺术。他不但把广大干部各个行业的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引导到正确道路,而且对广大劳动群众也进行了普及工作,使得人们觉得哲学并不是原来想象的那样神秘。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面、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的常识。这在改进人们的思想方法方面的作用不能低估。
毛主席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太宝贵了。毛泽东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结合起来,并以哲人的眼光观察中国与世界,纵观从古到今中国的伟人没有能出其右者,他是自孔子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毛泽东不但为中国建立了巨大功勋,而且对世界历史进程特别是促进被压迫民族觉醒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处在殖民统治下的人们,从中国看到了希望。他们仰望着北京。非洲纳米比亚的一位女青年历尽千辛万苦万里迢迢来到北京,求取救国救民的经验,毛泽东接见了她。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震动了全世界,各国元首和知名政要,对毛泽东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巨人。我们有这样的世界级的伟人,这是我中华民族的光荣,我们应当感到自豪。
二、毛泽东晚年失误的性质与根源
人非神仙,孰能无过,就是圣贤也会犯错误。只要是人,谁都不可能一贯正确,永远正确,因为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不一致时就要犯错误。同样毛泽东也有失误的时候。其中影响最大的计有四项:
1、右扩大化。极大的伤害了知识分子的感情,压制了人们的创造精神。
2、批判马寅初,失去了抑制人口急剧膨胀的大好时机
3、急躁冒进,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群众运动,导致了全面大灾荒。
4、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伤害了不少人,形成了新的仇恨
毛泽东的失误特别是文革悲剧不但延迟了我国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人们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很多人的精神创伤到现在也难以愈合。其结果是非常严重的。这些都是历史事实。
毛泽东晚年失误的性质和根源是什么?有人说他是为了争权,整人,这是不对的。文革悲剧是在我国的文化积淀、思想意识与国际大事件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了认识上的分歧,并逐步发展为路线之争。大跃进则是急于求成心理惹的祸。为了全面准确地认识毛泽东,进而找回民族的自信,必须把他失误的性质和根源讨论清楚。
对于任何事情,既要看动机,也要看效果,我们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者。有时是好心办错了事情。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识过程要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改革开放前发生错误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即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认识问题;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思想意识与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交互影响;毛泽东个人的主观因素。其中千百年来存在的文化思想意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认识问题:社会主义怎么搞法,怎样发展生产,怎样走向共产主义只有一些轮廓认识,谁也说不清楚。王明要超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要毕其功于一役,立即搞社会主义革命;与这类似,毛泽东要超越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急速地向共产主义推进。他没认识到市场经济历史阶段是不能超越的。虽然我国为经济建设准备了最充分的条件,计有:
1、彻底结束了困扰旧中国的诸侯割据军阀纷争的局面,有一个真正统一的中央政府;
2、在全国实施了土地改革,解决了中国最大的社会矛盾;
3、全国人民已完全组织起来,结束了一盘散沙的状态;
4、清除了旧社会留下的一切污泥浊水,对贪污、妓女、吸毒、赌博等丑恶现象进行了大清扫;
5、经过抗美援朝,振奋了民族精神,从此不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而且此后世全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有了以上充分条件还不够,还缺少市场经济这个必要条件。利用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发展生产力,才能达到物质极大丰富这个共产主义的前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那时经济界称之为短缺经济。粮票、布票、棉花票、肉票、白菜票、萝卜票┉┉还有工业卷,几乎所有物资都是凭票供应。事实证明,不搞市场经济,人们的能量和智慧就不能充分调动出来,生产就上不去,所以说市场经济这个历史阶段是不可超越的。毛泽东没有识到这一点,中央其他领导人当时也未必认识到这一问题。多年来东西方人民生活的巨大反差,人们常说的“东德不如西德,北朝鲜不如南朝鲜,中国大陆还赶不上台湾”。这些事实没能引起领导人的反思。经过了文革等重大挫折之后,才悟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就是在改革开放后,虽然对此有所认识,也还要摸着石头过河。何况一直处于国际封锁状态下的毛泽东呢。
马列经典著作中关于逐步消灭三大差别(即城乡、工农、脑力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的这一远景性论述在平均主义思想支配下误解为近期任务。实际上没有物质的极大丰富,消灭三大差别只不过是小农平均主义的幻想。
(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思想意识与国际风云之间的交互作用。
毛泽东以及中央其他领导人都不能不受到民族的文化意识,社会上思想情绪,国内外的大环境、大事件的影响。文革运动前有一个的极左理论体系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左的理论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小生产意识是发生一系列错误的社会思想基础。国际大事件则是一种催化剂。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一再声言要用和平演变政策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并寄希望于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第三代和第四代。1956年苏共召开了20 大,国际上对赫鲁晓夫以反对个人崇拜为名,全面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大做文章,掀起了国际反共高潮。后来又出现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这对中共中央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些都引发中央领导的警觉,因而产生了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感。这是反右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反右派运动是解放后积累下来的各种矛盾的一次爆发。在解放战争中立有战功的工农干部进城后当了各级领导,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把军队中的命令式作风带到新的岗位,特别是带进知识分子成堆的部门,引发了一系列矛盾。而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不向权贵折腰的清高思想,不懂得只有为这些工农干部当好参谋(如古代的张良、陈平),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知识分子只是对本部门的领导作风有意见,平时积累起来的一股怨气和牢骚在共产党整风会上一齐放了出来。中国人有一种随着大流涌动的毛病,当形势偏向某方时,大家就一齐涌了过来,说话掌握不住分寸,调门儿一个比一个高,措词一个比一个狠。知识分子们既没有思想准备,更没有组织去夺共产党的权,只是借机出出气,要求得到尊重罢了。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在苏共二十大等事件的影响下认为知识分子不可靠,是资产阶级复辟的社会基础,把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匈牙利的斐多菲俱乐部相类比,把事情看得过于严重,才导致反右扩大化。从此以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存有戒心,并制定了一系列左的教育改造政策。
苏共20大以后,中共中央发表了两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拉开了中苏论战的序幕,以后又发表了《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反修文章,不久发表了25条的《国际共运总路线》和九评苏共文章。这些文章不全是毛泽东一个人的观点,文章是中央领导人分头起草的。在中苏论战中形成的观点和认识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积淀、社会意识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套左的理论体系,即后来称之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我国的文化积淀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呢?我认为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小生产意识,也可以称为小农意识或小资产阶级意识,它不但是革命时期发生王明等人三次左倾错误的社会思想基础,也是发生文革悲剧的社会思想根源。直到现在我国也没有摆脱这种思想意识的影响。总之它是我国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的百病之源。
有关小生产意识的六个方面的内涵见《西方模式与中国阳光大道》(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7506861&bid=60)的四、忧患意识要与信心并存。后续文章《文革悲剧的起因和教训》将重点谈及小生产意识在文化大革命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三) 毛泽东个人的主观因素
以上所谈的重大失误当然由毛泽东负主要责任。为中华民族建立了巨大功勋的毛泽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失误?毛泽东批评王明犯了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他对王明等三次左倾错误看得是那样清楚,把辩证法运用得是那样高超,为什么到了五六十年代他自己也产生了急躁冒进情绪呢? 虽然有认识问题、社会思想意识和国际事件的影响,但他个人因素也发生了不小作用,如三次左倾时期他处于受压地位,而六十年代他长期处于掌权地位,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次胜利后逐渐听不进不同意见。这一时期,唯心史观在他的头脑中占了上风。他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抬到了可以违反客观规律的高度,在全国都有迅速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急迫情绪面前,毛泽东更是热血沸腾,他对于“人定胜天”、“谁说鸡毛不能飞上天”等极力赞扬。上下呼应推波助澜,发动了导致严重后果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群众运动。后续文章《大跃进的前因后和教训》进行议论。
1958年后毛泽东在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关系方面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政治、经济、文化这三者有密切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要中心定位准确,两翼配合有力。革命战争时期以政治为中心,经济文化为其两翼,那时紧紧抓住中心,对经济文化也没有忽略,党中央有人专抓边区的经济贸易,后又搞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在延安建立了鲁迅艺术学院,吸收大批文化人参加革命,他们为政治中心加油呐喊,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这就从两翼方面保障了中心任务的顺利进行。解放后,到了建设时时期,本应转变为以经济为中心,以政治文化为其两翼。在中共八大决议中对主要矛盾的论述中已经明确了这个转变。毛泽东受苏共20大以后国际事件的影响,认为还是要坚持革命战争时期以政治为中心的老经验,继续强调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改变了中共的八大路线,三年灾荒发生后,党中央调整了经济政策,取得了效果。毛泽东不认为这是执行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的结果,而是认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他一直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最后导致了文革悲剧。
毛泽东主席为中国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这是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他的晚年失误,动机虽好,效果不佳,伤害了不少人,因此导致了后人的激烈争论。如果对其晚年失误的性质与根源取得共识或许对全民族的凝聚力有所裨益。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