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假,回家过年。老少爷们坐在一块,聊天喝茶饮酒,倒也快活得很。风俗习惯大致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大年三十团圆饭,初一拜年,初二上坟(本地小范围风俗),初三开始走亲访友。鞭炮从三十一直响到初五。有不变的,也有变化的。据我所见所闻,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日子越过越好。虽然农业税不是从去年才免除的,但去年春节相比前年春节的变化,不如现在明显。农民不再缴纳农业税,种粮补贴虽然不多,但因缴纳的少了,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了。我没有统计究竟收入增加了多少,据我母亲说,即使农资价格上涨,现在种两季作物,也能稳赚一季。大型农业机械的普及,使村民有了更多的富余时间,青壮年可以外出打工的时间更多,因而农业之外的收入增加明显。大年三十晚上,原来一般以鞭炮为主,二响算是花样,几十元一个的稍大型礼花从去年春节开始出现,今年更多了。我们乡镇旁边有一个大一点儿的村庄,今年回家路过时看到有几家外面停着伊兰特、雪铁龙,去年没有发现。经后来打听知道,可能是那个村的几个搞运输的农民买的。与原来的两位同事及一位同学一起喝酒,两位同事已经买了车,一辆是千里马,另一辆是POLO。
二是农民对政府的厌恶、抵触情绪基本没有发现。老少爷们普遍反映,他们经常与之打交道的交警、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态度比之前大有好转,一般讲话都比较客气。因为对这一方面比较关注,我多作了一些了解,发现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严重,请客送礼、收受贿赂、个别干部生活作风不正派、包养二奶的情况还存在。比之前有所发展的是,在涉及到省级权限的事项中,有人直接到省城主管部门送礼拉关系,如教师职称评定等。基层农民及机关事业前一段单位干部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掩盖了这一现象。所以说,基层群众对现状的满意及上访事件的大量减少,并不一定说明基层已经没有问题。这一点应当注意。
三是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加强。这么说或许有点过头,但村里的老少爷们确实更关注文强、海地地震等与他们关系比较远的大事。这说明,通过电视节目进行的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也表明,通过这种形式,我们还可以做更多有用的工作。
四是风俗习惯也有小的变化。例如,过年时醉酒的人已经很少见,大年三十整个晚上不停的鞭炮声现在基本上集中在六点钟之前,十二点左右有零星的响声,然后就直到初一凌晨四点左右才响起。农民兄弟们过年似乎也越来越理性了。
我以上说的这些都是真实的,可能有的地方的网友会有不同意见,如农村矛盾依然激烈。我想这是有原因的。近二年来农民上访闹事,多是因为土地补偿款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在我们村及周围村落并不存在,我们离县城很远,村里至今没有卖出过一亩地,也没有出租过一亩地,所以还没有这方面纠纷。另外,因为我们村地处偏远,所以村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不大,两极分化基本不存在。
以上情况还说明一个问题,农村不实行土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也可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至少像我们这样的村子,如果急于推动土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且管理不善的话,效果可能不如现在。不过我的几个爷们兄弟——我们村的有识之士——认为,如果实行万人村,搞村民集中,可以节约出很大一部分土地,我认为这也很有道理。但这需要比较充足的条件。一是管理完善,确保村民收入不比现在减少。做到这一点需要资金做为后盾,如预先支付村民小区的建设资金及村民一年或几年的收入,以取得农民对新政策的同意。二是村民们的生产活动能够得到合理安排。如部分村民可以就近在集中的土地上实现新形式的就业,其他村民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其他工作,或者打工,或者经营其他行业。他们不能有后顾之忧。三、村民自治应当更加完善,村长自治必须杜绝,村民大会或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但从目前看,这些条件还不完备,尤其是第一方面条件,还很难满足。
免除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后,农村也出现了新的矛盾,亟待解决。如减人户不愿意让出已经超额的土地,而增人户种不上自己应得的土地。我们村存在这种情况,虽然没有发生激烈的冲突,但争吵已经发生了好几次。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只怕也会使矛盾激化。农民承包土地后就把这些土地看成自己所有的,村集体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些束手无策。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