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纸币理论
——试用纸币理论说明现实(1)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了什么?为了认识我们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象的关系是什么?就是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社会现象的来龙去脉,指明了社会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以及社会现象的必然的发展运动规律。马克思发现的社会现象的运动规律和哥白尼发现的地球围着太阳转动的运动规律,和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的运动规律一样科学,是自然的、不可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正像人类认识地球的运动时,离开了太阳中心说就会陷入迷惑之中,正像人们认识宇宙的运动时离开了万有引力就会一无所知,当我们认识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运动时,离开了马克思的的理论就会进入五里云雾之中辨不清东西南北,找不到出路。
马克思的理论核心就是: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灾难,消灭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唯一途径。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揭露资本主义在社会中如何产生、如何发展、如何消灭的运动过程。《资本论》前提条件是:第一,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不仅一切产品是商品,劳动力也是商品。第二,货币是金货币。第三,以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材料为根据。
众所周知,货币作为纸币成为唯一流通手段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成为现实,在马克思时代没有出现。但是马克思按照金货币的运动规律(也就是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国际货币)的发展,必然要发展到没有价值的纸币。因为纸币没有成为唯一流通手段,马克思没有对纸币做系统的研究,所以,当我们生活在纸币成为为一流通手段的时代,似乎就从马克思的理论中找不到对纸币的运动规律的理论,并因此得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我们总是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金货币的规律,认识解决我们现在的纸币,这种认识毫无疑问是牛头不对马嘴。正如我们认识资本的时候总是把资本当做商品来认识(资本是从商品交换中产生出来的,但是它并不是商品而是资本),我们现在认识纸币的时候总是把纸币当做金货币来认识(纸币是从金货币的运动中产生出来的,但是它并不是金货币而是纸币)这样的认识能不问题吗?
商品有商品的运动规律,商品发展为资本,一方面要遵守商品的运动规律,另一方面也要遵守资本的运动规律。资本和商品的本质区别是:商品仅包含价值而资本包含剩余价值。这里重要的是认识资本的运动规律。金货币有金货币的运动规律。金货币发展为纸币,一方面要遵守金货币的运动规律,另一方面也要遵守纸币的运动规律。纸币和金货币的本质区别是:金货币按照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纸币不按照价值规律发生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纸币进行系统的研究,是不是就没有对纸币做出指示呢?回答是肯定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对纸币做了简单的但是深刻的指示,这就是:纸币的交换价值随着纸币的数量的增加而贬值,商品的价格随着纸币的数量的增加而上涨。马克思说:“商品价格的随纸票数量的增减而涨跌(这种现象发生在纸票成为唯一流通手段的地方),不过是被外力机械地损伤了的法则——流通中金量决定于商品价格、流通中价值符号量决定于它在流通中所代表的金铸币量——由流通过程所强制贯彻。因此,从另一方面说,不论多少纸币,都可以被流通过程所吸收,同样地被消化掉,因为,价值符号不论带着什么金招牌进入流通,它在流通中总是被压缩为能够代替它来流通的那个金量的符号。
在价值符号的流通中,那支配实在货币在货币流通的一切法则似乎都反过来了,颠倒过来了。如果说,金的流通是因为金有价值,那么,纸票的有价值是因为纸票流通。如果说,已知商品的交换价值,则流通中的金量决定于它自己的价值,那么,纸票的价值决定于流通中纸票的数量。如果说,流通中的金量随商品价格的涨跌而增减,那么,商品价格似乎是随流通中纸票数量的改变而涨跌。如果说,商品流通所能吸收的金铸币有一定的数量,因而流通中的货币量的交替地发生紧缩与扩张乃是必然法则,那么,似乎纸票不论多少都可以纳入流通。如果说,国家发行铸币只要低于名义内容百分之一克冷就已经是贬低了金银铸币和损害了它当做流通手段的机能,那么,国家发行那种除了金属的铸币名称以外连金属的什么都没有的无价值的纸票,倒是作了完全正确的措施。如果说,金铸币显然只有在商品价值本身用金量计算或表现为价格的时候才代表商品价值,那么,价值符号似乎直接代表商品价值。由此可以明白,那些片面地、根据强制通用的纸币流通来研究货币流通现象的观察家,必然对货币流通的一切内在法则发生误解。实际上,这些法则在价值符号的流通中,不仅颠倒了,并且消失了,因为,当纸币以适当数量发行时,纸币所完成的运动并不是它当做价值符号所特有的运动,而当它当做价值符号所特有的运动,不是从商品形态变化直接产生出来的,倒是从纸币与金的正确比例的破坏中产生出来的。”
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把马克思关于纸币的规律和改革开放中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认识这些现象,说明这些现象。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
劳动者
2010年2月22日
附文:
消灭货币的理由(4)
——马克思的纸币论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对纸币作了论述,对我们认识当今全世界各国的纸币,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我把全段一字不差地摘录如下:
“我们在这里讲到的纸币,仅仅是指国家所发行的强制通用的强制通用的纸币,国家的这种干预,似乎废弃了经济法则。国家,在规定造币局的价格上,不过是对于金的一定重量起一个教名,在货币铸造上,不过是对金加上它的印记,现在,表面看来,却是通过它的印记的魔术,把纸变成了金。因为纸票有强制通用的效力,所以谁也不能阻止国家任意把大量纸票硬塞到流通中去,并在它们上面印上任意的铸币名称,如一镑、五镑、二十镑。纸票一经进入流通,就不可能再脱离流通,因为国境界牌既阻止它们流出,而它们在流通过程之外,一切价值——不论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都丧失。离开了它们的机能的存在,它们将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可是国家的这种权力,纯粹是个表面现象。国家虽然可以把任意数量的纸票印着任意的铸币名称投入流通,可是它的控制同这个机械动作一起完结。价值符号或纸币一经为流通过程所掌握,就服从于它的内在法则。
如果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额是1400万金镑,而国家把2亿1000万张名为一镑的纸票投入流通,则这2亿1000万张就变成1400万镑金的代表。这就好比是国家把镑票来代表其价值只等于金的1/15的别一种金属,或者把镑票来代表其重量只等于从前1/15的金。除了价格标度的名称有改变外,什么也没有改变,而这种名称自然是人为的,无论它的改变直接是铸币含金量改变的结果,或者间接是依照一个新的、较低的价格标度所需要的分量增发纸票的结果。‘镑’的名称现在既然是指只相当于以前1/15的金量,一切商品价格就会增加到以前的15倍,于是2亿1000万张镑票,事实上就会同以前的1400万镑一样,全部都成为必需。价格记号的总数增到几倍,每一记号所代表的金量就减到几分之一。价格的高涨不过是流通过程的反作用,流通过程强制着价值符号去等于它们所代替着流通的那个金量。
在英法两国政府使货币贬值的历史上,我们一再看到价格不是依照银铸币贬值的比例而高涨。这种情况,不过是因为铸币是不是依照贬值的比例而增加,就是说,金属含量较低的铸币的发行量,还不足以让商品交换价值从此以后用成色较低的金属做价值尺度来计算,并用适用于这种较低尺度单位的铸币来实现。这一点解决了洛克与朗斯的争论中没有解决的困难。价值符号——不论是纸或贬值的金银——对于按造币局价格计算的金银重量所持的比例,不是决定于这些符号本身的物质,而是决定于它们存在于流通中的数量。这个比例难于理解之点,就在于货币在当做价值尺度和当做流通手段这两个机能上,不仅受相反的法则所支配,而且这些法则似乎是同这两个机能的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在它的当做价值尺度的机能上,货币只当作计算货币来用,而金只当作观念上的金来用;对于这个机能,货币的自然物质有决定意义。交换价值用银计算或表现为银价格,自然与用金计算或表现为金价格完全不同。相反,在它的当做流通手段的机能上,货币不仅是想象中的,并且必须当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东西与其他商品并存;对于这个机能,它的物质倒变得无关重要,而一切决定于它的数量。对于尺度单位来说,有决定意义的是它倒底是一磅金、一磅银、还是一磅铜;而使铸币成为这每一种尺度单位的适当体现者,倒只是它的数量,不论它自己的物质究竟是什么。但是,就只是想象中存在的货币而论,一切决定于它的物质实体,就感觉上存在的货币而论,一切决定于观念上的数的比例,——这一点,是与人类的常识相矛盾的。
这样看来,商品价格的随纸票数量的增减而涨跌(这种现象发生在纸票成为唯一流通手段的地方),不过是被外力机械地损伤了的法则——流通中金量决定于商品价格、流通中价值符号量决定于它在流通中所代表的金铸币量——由流通过程所强制贯彻。因此,从另一方面说,不论多少纸币,都可以被流通过程所吸收,同样地被消化掉,因为,价值符号不论带着什么金招牌进入流通,它在流通中总是被压缩为能够代替它来流通的那个金量的符号。
在价值符号的流通中,那支配实在货币在货币流通的一切法则似乎都反过来了,颠倒过来了。如果说,金的流通是因为金有价值,那么,纸票的有价值是因为纸票流通。如果说,已知商品的交换价值,则流通中的金量决定于它自己的价值,那么,纸票的价值决定于流通中纸票的数量。如果说,流通中的金量随商品价格的涨跌而增减,那么,商品价格似乎是随流通中纸票数量的改变而涨跌。如果说,商品流通所能吸收的金铸币有一定的数量,因而流通中的货币量的交替地发生紧缩与扩张乃是必然法则,那么,似乎纸票不论多少都可以纳入流通。如果说,国家发行铸币只要低于名义内容百分之一克冷就已经是贬低了金银铸币和损害了它当做流通手段的机能,那么,国家发行那种除了金属的铸币名称以外连金属的什么都没有的无价值的纸票,倒是作了完全正确的措施。如果说,金铸币显然只有在商品价值本身用金量计算或表现为价格的时候才代表商品价值,那么,价值符号似乎直接代表商品价值。由此可以明白,那些片面地、根据强制通用的纸币流通来研究货币流通现象的观察家,必然对货币流通的一切内在法则发生误解。实际上,这些法则在价值符号的流通中,不仅颠倒了,并且消失了,因为,当纸币以适当数量发行时,纸币所完成的运动并不是它当做价值符号所特有的运动,而当它当做价值符号所特有的运动,不是从商品形态变化直接产生出来的,倒是从纸币与金的正确比例的破坏中产生出来的。”
我觉得当今全世界,中国改革开放正是以毫无价值的纸币,进行无休止的用钱赚钱的活动,从马克思上述关于纸币的论述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用纸币发展经济不仅破坏了价值规律,而且破坏了社会的经济!所以我们要彻底弄清纸币的运动规律!
劳动者
2009年12月18日
消灭货币的理由(5)
——理解马克思纸币论(一)
一个多世纪以来,自从纸币和金本位脱钩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就是用纸币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用钱赚钱的活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样是用纸币实现用钱赚钱的活动。虽然纸币是以金铸币(也就是货币、金货币)的代表来到世间,但是,它现在已经不是按照金铸币的流通规律在资本主义的经济中发生作用,而是以纸币的流通规律在资本主义的经济中发生作用。所以,当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现状和前途的时候,就不能以货币规律、价值规律来分析,而是应该以纸币的规律来分析。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时候,明确表示他是以金货币为核心分析资本主义,然后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而马克思对纸币的论述,却很少。纸币在马克思时代已经使用,但是还没有出现纸币成为唯一流通手段的实践。所以马克思只能根据金货币以及它的代表纸币当时出现的现象,做出他的判断。由于我没有时间,不能够认真地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找出对纸币的全部论述。我仅仅看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对纸币的论述。这段论述尽管很短,但是分析的却很全面,准确。这种准确性就表现在,虽然纸币和金本位脱钩或者说纸币成为唯一流通手段是近100年的事情,可是马克思在150多年前就预见了现在的纸币的活动规律。所以当我们认识当前纸币的作用的时候,离不开马克思的纸币论。
现在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所谓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使用的货币,不是金铸币,不是金本位的纸币,而是完完全全的和商品对立的、由国家任意发行的、毫无价值的纸币。这种纸币成为唯一的流通手段。这个事实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但是,无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还是中国的经济学家,他们分析世界经济问题的时候,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时候,总是把纸币看成是货币,看成是金货币,看成是金铸币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要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寻找理论根据。殊不知马克思的《资本论》说的是金货币、金铸币。金货币、金铸币的流通规律就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的理论根据。马克思没有用纯纸币的规律分析资本主义,所以把马克思主义的金货币规律和现在的经济活动联系到一起,就必然得出马克思的的理论是不适合于现实情况,就会得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结论。
现在当我们把马克思的纸币论和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准确地认识世界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现象,我们就会认识改革开放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当我们认识了这些经济现象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知道世界的前途在哪里?我们就能够知道中国的前途在哪里?我们就能够知道世界无产阶级、中国的无产阶级要像人一样生活的的道路在哪里?
学习马克思的纸币论,掌握马克思的纸币论,用马克思的纸币论分析世界分析改革开放就是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劳动者
2009年12月19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