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度的财政赤字声辩
对于过多的财政赤字,传统的财政理论对其大有非议,这在“短缺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必要的控制也是必须的。自从我国进入到“过剩的市场经济”和引入了“按资分配”这各种方式的“食利赤字”方式以后,财政适度的赤字也就冲破了这种传统财政理论的束缚。也就是说,不管你财政赤不赤字,这种有如股票等证券资本市场的印钞机,大规模的银行放贷等,客观上是始终开动着这个“巨型印钞赤字机器”的。
一般地讲,财政的适度赤字,如果大多数的钱是用于民生的各种具体社会公共福利支出上,并且是相对均等化的雪中送炭方面,这就要比股票等证券资本市场整天大把大把地给少数富人印制钞票并只给他们少数人享受不知好过多少倍。股票等证券资本市场的巨型印钞机的超大量印钞,那是一年几万亿,甚至是几十万亿呀,那才是最大的赤字,那些钱从取款机上取出来,就是可以实打实地可以冲向各种实物商品市场的。如果你以为那些富人的钱,除了自己赚的,再就是从银行贷的,那就错了,那钱其中的大部分也有从股市等证券资本市场“赤字”下来的呀。其实,财政赤字也是要还的,跟银行的放贷款性质的赤字要还贷是一样的“预支未来,超前消费”,这在“短缺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物价是有很大上涨推动作用的。但对于”过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则就有很大不同了。
政府的财政因为“三公”过多的消费是有些浪费,但财政收入的大多数还是要为社会公共福利进行投入的。比如:农业不投入,不补贴,那大米可就不是2元钱一斤那么便宜了,国家的农业补贴正是在为所有城里人可以买到便宜的粮食和农副产品等在买单,实际上补贴的是所有的城里人,农民只是一个过路财神,实际上什么也没得到,别以为农民占了多大便宜似的。
再说那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公共福利部分,那都得国家财政的真金白银往上顶呀,没有这些财政的钱顶上去,你还能享受到什么公共福利?这里是有个社会公共福利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但不能因为不公平就抹煞了整个政府的社会公益性福利共享支出。政府要给民众扩大福利,钱不够赤点字,多是许多硬性指标逼的没有办法。比如:企业职工养老金要涨百分之十,这个钱,以前企业没交,职工也没交,为了与公职人员的退休金拉近距离,财政的钱不够,就只能通过赤字的方式把这格外增加的费用支出顶上去。
人们按照传统的“量入为出”财政理论在“过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看这样大的赤字会有很大的不舒服,但对“按资分配”的股票等证券资本市场可以随便进行的大规模赤字,和银行大贷特贷地赤字等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缺乏资本赤字理论的认识造成的,这里不是为财政赤字唱什么赞歌,而是在讨论这种必须需要认识和面对的资本赤字理论。就象现在对“按劳分配”开的那几个小钱要征个人所得税,而对“按资分配”的房产、金融资产等各种大宗收入却视而不见是一样的荒唐和不可思议。
什么是钱,那过剩的粮食、钢材、住房、公路铁路、衣物等“衣食住行用”等的东西,就是“钱”,只要有足够这些物质存在,那做为这些东西等价物或是替代物的“纸钱”,多发点或是少发点是可以有适度的伸缩空间的。中国必竟不象朝鲜那种“短缺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相对缺乏的时代,朝鲜在物质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搞大规模货币改革的赤字是肯定会出问题的,也即朝鲜大规模均等化增加工资的货币改革就是实质性的“大规模赤字”。而我们的那点大多要用在均等化社会公共福利上的赤字是有足够的物质在那顶着的,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在中国真正要预防的大赤字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炒房和囤房的房产收入等的“按资分配”。在中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食利者阶层要靠“按资分配”的发票子生活的呀,这些人在干什么?是在印钱呀,是在赤字呀!他们并没生产实际的物质财富,而是靠资本的“食利”在剥削为生的呀。
GDP注水也好,不注水也罢,都不是什么约束必要赤字的依据。在“过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公共的必要福利支出是可以直接按一定比例发票子并不用再还债进行赤字的”。这个命题和观点问题是需要有个讨论和认识的过程的。
一方面民众整天要求增加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福利,要求涨养老金等等;另一方面又对财政必要的赤字可能引起的物价上涨充满恐惧。其实,一万亿的财政赤字平均给14亿中国人分,每人一年平均摊七百多元,每人一天也就能摊个2块钱,仅靠这点钱去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值得怀疑的。只要“衣食住行用“等的物质极大地丰富,就是抵御物价上涨的最坚固的防火墙,难道说人们怕涨价,每天还要必须多吃一斤肉吗?要说股票等证券资本市场和银行加在一起的那十几或是几十万亿钱冲进实物市场的“大赤字”,可以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可能更让人相信一些!
有不同意见我们可以讨论,但用过时的“量入为出”的“短缺的市场经济”的传统财政理论来说“过剩的市场经济”今天的事,就有些“驴唇不对马嘴”了。说这些并不是要给谁辩护,这是在探一个“过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经济理论问题。
2010年3月7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