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化”和“文明”
xulin123123
“文明”和“文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两个词,但是你真的知道这两个词的含义吗?恐怕知道的很少。
(一)大家发现没有,“文化”和“文明”这两个词,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一个“文”字,看来要想弄明白这两个词的含义,首先应该弄清“文”字的意思。
《易·系辞》曰:“物相杂,故曰文”。“杂”,不是杂乱无章。“杂”最初是指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差,从这种运行差中可以推算出阴阳历法。太阳为阳,月亮为阴,所以“杂”泛指阴阳交错变化的规律。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阴阳交错变化的规律称为‘文’”。(小提示:由于今年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存在的时间差,所以今年可谓阳差阴错,没有立春,所以今年不宜嫁娶,"不宜"可不是"不能"哦,呵呵)
【小插曲】中国的词汇发展很有意思,很多词汇经过发展后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虽然里面有社会发展的自然需要,但有很多却是人为的,充满了阶级的因素。这和“文匪”的“贡献”,不无关系,“文匪”是其主子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只要给他利益,他什么都干,能把白的说成黑的,丑的说成美的,他们的目的就是颠倒是非,数典忘祖。所以“文匪”是比小人还恶劣的人。“杂”原本是指“多而不乱的意思”,可是有人楞在后面加了个“乱”字,就变成杂乱无章了。意思截然相反;“群龙无首”的真实意思,《周易》卦辞:“用九,群龙无首,吉”,意思是弄明白了乾卦里的“潜龙、见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的精妙,那么一个有贤德的人,在这些不同的阶段,要随着该阶段的特点做出不同的调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表现的时候表现,该警惕的时候警惕,该升迁时要抓住机会,即不要得意忘形,功高盖主,也不要怨天忧人,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君子有所得必有所失,居安能思危,追求无咎中庸的最高境界(“无咎”不是不犯错,是少犯错,做事如果得民心、顺民意,为人民利益做事,犯点错误别人也会原谅你);如果贤能的人不会变通,而是把意识偏执的停留在某个阶段,那他一定会遭受不测,遭到人生的打击。如:贤德的人做“见龙”表现自己,一旦把自己的才能完全展示出来,有了成果,必招小人嫉妒。所以自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心态应该从“见龙”调整到“惕龙”的状态上,做事的同时要提防住小人的攻击,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变成“跃龙”,一直到“飞龙在天”的人生最高境界。而现在“群龙无首”的意思却完全反过来了,是指乌合之众。“乾卦”是教人如何做“天子”的,如果“群龙无首”这个词是褒义的,那肯定不符合统治阶级利益了,所以把“想做天子的有才能的人”称为乌合之众,当然也就在情在理了!
《系辞上》曰:“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解释:“天地一切都按照一定的数理关系进行变化,通晓这种变化,就能找出所有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包含着上面提到的“物相杂”。
综上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文”,就是指规律性的东西。能够用数表达的物象运动变化规律称为“文”,和“理”相通。《易经》就是用象、数、理来研究表达事物的。
(二)那我们首先来解释一下“文明”。
《易经》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这是“文明”一词在中国文字记载中首次出现。这句话的意思是“阴阳交错变化可以展示出自然的规律,把这种规律推及到人的日常行为中,就知道人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即:人合理的行为规律)。这句话阐明的是“天人合一”的道理。关键是这个“明”字的意思。这里的明显然是个动词,意思是揭示、明示、告诉的意思, “以文明人”,要告诉人什么?当然是“人的行为规律要符合道德的要求”。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很显然:“文明”的意思是“以文明德”,既:以德明理、以德育人,总体上说就是人的行为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同时,还要符合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用这种规律性的东西来明确人的道德。
《易经》乾卦:“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贤能的人用他的聪明才智,为天下人谋福利,那人类的文明就开始了”。所以“文明”的相反意思是野蛮、混沌、不开化。这句话有一个暗指,“龙”,指的是伏羲氏。在伏羲氏之前,人类处于混沌未开化的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是由阴主导的。女人掌握着性行为的主动权,她可以选择不同的男人进行交配,所以孩子生下来以后,只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根本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而伏羲这个男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个现状。伏羲才华横溢,他观天文,察时变,演八卦,创立法,龙图腾;观人文,制嫁娶,正姓氏,始熟食,创灸针;观兽文,始六畜、创网罟(结网捕鱼)。据《史记·三皇本记》记载:伏羲氏“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以类万物之情”。 伏羲氏正是凭借自己的德行和才干,赢得了当时社会所有男男女女的认可,创办了男聘女嫁的婚姻制度,男人代替女性,逐渐成了婚姻家庭的主导,父系氏族社会开始逐渐取代母系氏族社会,人类从此有了根。所以可以确认的说,伏羲氏是华夏文明之始。有云“木本乎根,人本乎祖”。民族始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表现。
【小插曲】那究竟以父系氏族的以阳为主导的阴阳结合的文化,和母系氏族以阴为主导的阴文化,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自从人类从原始人群迈入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经历了4万年左右的时间,这和自从父系氏族开始直到今天,才经历的5千年左右的时间相比,何其漫长?但是直到父系氏族开始,人类才逐渐走向文明。人类在母系氏族发展如此缓慢,这虽然有自然的因素,但是不能不说和母系氏族的婚姻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有的学者说:“道德是伴随着性开始的,是性关系左右着道德的发展”,我觉得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男人们经过长期复杂激烈的斗争,把人类带到父系氏族社会后,开始逐渐打压女权的原因了,尤其是到了封建社会打压女权到了“裹小脚”的变态地步,这是对女同胞身心的一种残酷的摧残,我们是坚决反对的。从武则天掌权到慈禧太后问政的各自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以女性为基础的政权体系(女权)充满了淫乱和奢靡,无以复加。所以古人说:“万恶淫为首”。女主阴柔,所以女权文化是内向收敛的文化,内向导致淫乱和奢靡,收敛意味着集团内部的争斗;男主阳刚,是外向的扩张文化,外向意味在天地间寻求人类生活的物质,扩张意味着通过斗争实现大一统。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所以父系氏族社会在短短的几千时间里创造了人类光辉灿烂的文明。
小结:文明一词包含自然因素,也包含人文因素。自然因素是指生态领域和物质领域;而人文因素,则包括社会因素和人的行为因素。所以在今天,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构成了一个四位一体的文明建设格局。
1.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 精神文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
2)是思想道德方面,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
2.物质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
3.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三个层面的内容。
1)政治观念文明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道德等。
2)政治制度文明是人类社会中所形成的适合社会政治发展的组织体系和办事规程。政治制度文明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方面,突出体现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发展进步,既合理有序。
3)政治行为文明是指文明的政治行为,其标准是合理、合法、和平、理性、公开、公平、公正等。
4)生态文明是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在自然生态与社会关系上的具体表现,是体现天人合一的文明,体现的是人的行为活动要顺应自然规律。涉及体制文明、认知文明、物态文明和心态文明。总之,政治文明属于整个社会文明的范畴,它既是人类文明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文明水平。
(三)说完“文明”,我们再谈谈什么是文化?理解完“文明”,“文化”也就不难理解了。“文化”这个词古已有之,但它的含义与现代的理解不一样,是指与“武力”相对的“文德”。既:以文化人、文治教化。
《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文化”在古代是指人文方面的内容。这句驳词的意思是“观察天文,可知时序的变化,观察人文,可以用道德教化民众,使之通晓“文明以止”的做人道理。
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功。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治,然后加诛”这句话的意思是“贤德的人在治理天下的时候,应该先用文治教化的手段让让大家心甘情愿的服从,如果顽固不化,在使用武力。凡是先用武力征服的,那不是真正的服从(口服心不服);文治教化不起作用,再付诸武力。
小结: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最初是指用符合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规律去教育感化别人。突出了古人“以人为本,以道德伦理为纲的文化观,具有极为浓厚的人文性意蕴”。
今天“文化”的概念,不在单一指向古代的人文科学,已经大大拓宽了文化的外延。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宗教伦理学等,表现于生活中各个方面,包括生产、教育、文学、医学、艺术、宗教、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
(三)“文化”和“文明”的关系。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明”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要素,而“文化”是指对精神思想方面的认识。所以“文化”指是“文明”的一种,而“文明”包含了“文化”的因素。这就如同你说苹果是水果,大概没人反对;但你说水果是苹果,就很荒谬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