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体制之痛
体制是个什么东西?在一般人的眼里,可能是一个不太好理解的内容。那么我们要想能一般比较容易的理解它,那其实只要想一想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是人们也都全像今天一样,每天必须时时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休息,必须得不断的担忧,那我们就会明白,体制,其实就是个说好也不好,不好,人们又拿它没办法的东西。
简单讲,今天人们对体制的感受可能是绝不会像十年前,二十年前,刚刚开始改革时那样,感觉是一种如释重负。比如刚开始改革时,那时人们是每天都有一种总算从一定的樊笼中走出来的感觉。因为计划的体制虽然也不能说有什么特别的使人感到压抑,但起码那时受到的限制也还是不少。比如工作调动很难,两地分居不易解决。还有种种的吃也难,睡也不容易等等。所以那时的人们虽然精神不紧张,但总起来物质生活的保障却也还是极其的有限。要不怎么会流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呢?
可改革以后就不一样了。改革以后,人们不但在精神上仍然充裕,就是在物质方面,也开始逐步的显露出一种以前所从未有过的宽松。具体的像人们的穿着打扮,像每天人们的衣食住行,其实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不像改革前,有那么多的感觉处处拮据了。所以改革是什么?改革就是解放,就是一种从从未有过的自由、随意里,挣脱出一种绚烂的不再受拘束的光芒。
可后来的改革却不知是怎么搞的,不知是为什么要由某些人要给这样的充满自由的改革,要开始给套起一个笼头。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人,虽然嘴里说着也是要改革,但实际却总是今天看着这个改革不顺眼,明天看着那个改革不顺意。于是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他们想要的就是要让改革全都顺着他们的意见去走。结果就搞成一个国企不像国企,私企更不用提。一些私企明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先锋,实际干的却全都是损害社会,危及他人人身健康的事。所以社会主义的改革,不知怎么搞的,从这时就已经开始转向了。转到一些人所说的,社会主义主要就是搞市场经济,不搞市场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于是乎,一个本来应该是波澜壮阔的改革,结果一下子就像被打入一座冷宫一样,所有的活力、热力,在这里必须全部得像被冰冻凝结住一样,一切全都得重新以一种新的体制束缚,把其给紧紧的裹住。
比如讲,当时社会上曾流行一种双轨制。而所谓双轨制,实际上也就是在经济成分上既有原来的国有的全民或集体所有制的经济,但同时,一定的私有企业,私有经济成分也开始已在流通、生产等等领域开始有一定的发展。这样就是说,这里的双轨制,其实只是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双轨制,而并非是像后来搞的什么退休双轨制,看病双轨制,上学双轨制,工资福利待遇双轨制等等,不是!那时的双轨制是有双轨,但基本并没有多少“制”。也即所谓有双轨,实际顶多只是工人可以继续在国有企业里上班,同时也可以下班或暂时离职搞一点自己的经营。而机关干部呢?机关干部其实那时还是基本比较守法、遵法的。也即那时的机关干部,其实大多数其实还是很少有知道,有需要,要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去为自己谋一些什么额外的利益,没有,几乎没有。
当然,有些人可能要不服气,要讲,当时的批条子,当时的从计划轨道,无偿的通过各种私人关系,为自己的子女,亲友,搞出各种廉价的资源,比如紧俏的物资,然后到市场转手高价倒卖,这是不是搞不正之风?这是不是搞双轨制呢?
我说不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感觉确实有那么一种想通过从计划手中套取紧俏资源,然后又通过不公平的手去倒买倒卖,以占有不合理,不应有的利益之风。但总的来讲,在我看来,当时之所以形成这样一种改革的错觉,也即改革就是可以允许一些人既占着公家的便宜,又无偿获取私人高利,主要还是我们对改革的意义理解不足。具体就是改革当然是要释放生产力的解放,但释放,是否就是应该可以无偿让计划体制,无偿的为某些私人利益而大放绿灯?这一点当时未能有效的解决好,这确实是当时改革的一个漏洞。可问题是如果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从一个计划的体制,可以源源不断的为新生的新兴经济领域、经济发展,能不断提供各种有力的支援,那我们就又会发现,其实当时的双轨制,其实可能比后来的,现如今的一轨制,市场体制,可能又不知要有多少、多少的“优越”了!
为什么呢?因为起码那时工人就业不发愁,看病不发愁,养老、子女受教育不发愁,还有就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基本也还算稳定。比如不会煤电气整天涨价,不会有今天的市场零售额持续的下降,结果菜价、物价却连番的涨起个不停。所以总的来讲,当时的双轨制虽然也不一定合理,但它并未能从根本上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相反,多数情况之下,更多的提供给全社会的还是属于能积极的充满各种经济发展活力的成分。
可自从搞开了一些人迷信的所谓市场体制的改革以后,我们看到的是好好的国企被拆得七零八散,七零八落。有的到现在几乎就还连一点影子都找不到了。而剩下的不是大批被外资收购,就是高高在上享受超国民待遇。工人的就业被完全失去了自主的地位,农民进城却又丝毫解决不了不断延续的城市发展饥渴症。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今天的改革,今天的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呈现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症呢?比如改也不好,不改又不成,为什么呢?我理解,主要就是一些人把“体制”看得太重。把体制的改革当成了一种重于一切的改革。似乎没有体制的改革就不会有一切真正的改革,也不会有真正的经济发展。可事实上一些人可能还是忘了,体制这个东西,经济发展这个东西,你越是把它搞得十全十美,越是想把它搞得可持续不断,它就越是容易显露出其原有的不可克服的痼疾。这就是人的对经济事物的发展、创造、承受能力,其实总是得能在一种越是无拘无束的情况之下,它也才能越显得容易有充分的暴发力。而你如处处让其规规矩矩,循规蹈矩,一点不能有出轨,一点不能有特殊的存在,那总的来讲,它不是给你显得死气沉沉,就是要暴露出无数的体制的“漏洞”。具体的就是即使我们有再好的,再严密的体制之法,其实也杜绝不了人们要冲破体制的束缚,以获取意外之财的可能。所以体制是什么?除了应给人们以更多的方便和自由,而不应该是把人们能隔离的极其紧促。可我们搞的体制改革是什么?除了让人们普遍的感觉无所适从还能有什么?
体制改革——不能承受的痛!
* * *
其实回想起来,共和国60年的历史之中,最好的时光还是体制既不明显,也不严重的时候,无论是计划体制还是市场体制。而一旦这种体制业已形成,且还要严重的阻碍、束缚人们对经济、社会等等的发展欲望时,那么它们就无一不显示出其本来、本能的就极其不适合社会生产发展的严重需要来了。从这个意义也可以说,越是体制越明显,越严重之时,也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最为危机的时候。
市场体制下,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不得不以钱为轴心。这样就迫使得更多的人不得不一个个全都变成敛财不要命,花钱不敢从命一样的小人。结果当然就只能造成有效需求的严重不足。
解放生产力根本不是为了制造出无数的根本不需要的物质财富,而只应是为了培养一种能力,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