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管理的哲学批判
随着丰田“召回门”事件愈演愈烈,昔日的“车坛霸主”、“管理之神”的金字招牌瞬息之间轰然倒地,不少人开始反思和探究其原因何在,看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似乎基本上都停留在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战略扩张、危机处理等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是笔者认为丰田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缺陷,但这只是一些表象,为了避免重蹈丰田的覆辙,有必要更深刻剖析一下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认为丰田今天所尝到的,不过是其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早已栽下的恶果而已。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企业哲学,人们常把哲学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一个企业来讲就是它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础。而“丰田生产方式”从一开始就导致了丰田公司企业哲学的偏差和错位。
关于丰田生产方式的目标,在国内的一些权威嘴里“被崇高“了,例如什么“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的使顾客满意。”(程远《丰田生产方式》中文版序三)其实你翻遍了那本被奉为生产管理教父的大野耐一所写的《丰田生产方式》原文根本找不到这样的“高尚”的话,他对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表述只不过是“彻底杜绝浪费”而已(见《丰田生产方式》第一章),在他的《大野语录》一书中他更是直白的说“丰田的终极目的是通过降低成本获得收益”(见“大野语录”第二章)等等。在这个终极目的的指引下,他提出不采用原价主义,把原来的“价格=成本+利润”的公式,改为“利润=价格-成本”,虽然这好像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却反映了以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价值观,这里“利润至上”的“拜金主义”嘴脸已经暴露无遗。
当然,追求利润是每个企业必须的,否则企业就无法生存,但是在企业的“利”(利润、利益)和“义”(对客户、社会、员工、环境等的责任)的问题上如何权衡好二者的关系,确是一道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而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这就牵扯到了企业哲学的第二个问题,即方法论的问题。
丰田“召回门”事件是方法论上的绝对化导致的恶果。一个企业的文化与其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继承性。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极端化的因素。譬如,做事情注意细节,执着,追求极致,但缺乏战略眼光和大局观,容易偏激,历史上有许多战术上、战役上胜利,而战略上失败的例子就是最好的例证。
其实,丰田生产方式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本身确实有许多科学先进之处,不管是丰田公司还是学习丰田生产方式的企业从中都受益匪浅,但是如果把丰田生产方式中一些东西极端化就会造成事与愿违的恶果
例如,在成本上过度倡导“消除一切浪费”,“浪费为零”,导致拼命削减成本,简化开发试验过程,压缩采购费用,把许多不该节约的东西也节约了,牺牲了安全和质量。其实、不仅是丰田,日本车的安全和质量的充裕度普遍偏低,这已经被广大的消费者所诟病。
再如,无限制的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大量利用海外廉价劳动力,削减培训费用,导致了制造质量的下降,同时,高强度的作业充实度,加班加点,把人变成简单的机器做法,牺牲的是人的健康、本性和尊严,颠倒了生产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在本质上“丰田方式”与“福特生产方式”没有什么不同,在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方面他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改善无止境”提法,作为抽象的对象是对的,但是到具体事务上,就是瞎折腾。因为世上不存在值得无止境去改善的事物,例如,今天已经到了内燃机、电气化高速铁路时代谁还会对蒸汽机进行无止境的改善呢。许多钻牛角尖的持续改善、形式主义的提案活动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我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还是有必要好好学习一下毛泽东的《矛盾论》等著作,学会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原理,指导和修正我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例如,注意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平衡好成本、数量与安全、质量的关系;运用好“量变到质变”规律,为防止隐患数量的积累演化为重大事故,就要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注意新技术、新理论量积累,实现产品、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和革命;重视“否定之否定”:防止因为极端化的倾向,导致事与愿违,走到自己的反面……。
在对丰田事件进行文化反思的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吸收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国文化的营养,丰富我们的企业文化内涵,完善和修正我们的方法论和行为方式。
如提倡“重义轻利”的思想,“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故通商者,相仁之道也,两利之道也,客固利,主尤利也。”,处理好“利与义”、“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升华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业常青”打下牢固的基础。
学会顺“道”重“人”。顺应客观规律,敬畏自然,尊重员工,尊重人才,学会节制自己的贪婪和欲望,“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吕氏春秋》指出“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企业经营之道莫不如此。。
遵循“守正”的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牢记“物极必反”,注意“凡事皆有度”,“真理再前进一步就是谬误”,控制好做事的“度”。同时注意掌握好“时空”的概念,“事以时举”,做事“必因于时也,时而动,不时而静”。不顾时间的变化,用老一套的办法,不注意“视时而立仪”,“审时而举事”,必然招致失败。
通过对丰田召回门事件的哲学反思,从更深的企业文化层面探究其原因,认清资本“唯利是图”价值观的实质和危害,对防止重蹈丰田的覆辙,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