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么说呢?
我们人我们这个社会一直在不断的寻找合适的模式,去发展。
发展就是社会变得更好,生活舒适便捷。
现在生活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是, 科技和商业。
我想对大家说的是:不要科技崇拜,不要迷信科学。 科学的发展现在还在有限层次上,远没有到达无所不能的境界。如果是飞船能够把人运送到外太空,我相信这也是耗尽物力,只能运走少数人。人类对外太空一片茫然,不可能存在污染完地球就搬家的情况。宇宙很大,人很渺小,心怀敬仰最好。
人工合成的东西不是最好的,自然界的合成能力。自然界可以合成人类,可是人用工业手段合成一个蛋白都是目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现在的手段更多是利用,创造性的比较少,创造的东西破坏性或许更大。自然界才应该是我们的宗教信仰,最应该敬仰的神,自然界创造了我们,给我们最优雅美妙的世界,奇妙的一切。
我们平时用的很多东西其中潜藏很比较大的危害,塑料袋这种白色垃圾的危害想必大家早有耳闻。有很多回收塑料袋对人的危害更大,就算是质量很好的塑料袋都会有危害。塑料袋用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据说是近年来男人精子密度大大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我是这样觉得的,人类是一个进化了漫长时间的生命,周围的环境进行着交互性的联系,这种联系很脆弱很平衡,比如说: 人类适应水,钠盐,钾盐,钙,微量的铜,锌, 糖,蛋白,氮气,氧气,等等。而化工厂合成的呢,绝大大多数是以前地球上不存在的东西。人的身体去接触这些物质的时候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有好处还是有坏处,我觉得是坏处大于好处。
当然我们不会去吃塑料橡皮等,但是难免是要接触的,比如说你用塑料袋装着油乎乎的肉或者菜,有害的成分就渗入到你吃的东西里面了。 这些东西进入身体内,就产生了毒害作用。 塑料袋是有商业用途的,它是便利的,但是民众不了解它的危害,商业公司起初也不了解其危害,所以这是个短视的产品,从它开始出现,厂家会把他推向市场,以后的事情由谁负责,当时是目前的利润最重要。目前的利润胜过一切,哪怕是这种利润建立在巨大的破坏上,商业口号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告诉我怎么定义这个“好”?? 回过头来说,怎么定义利润,利润是什么?钞票?换取权?所有权?
不止是塑料制品,目前全球已合成的化学物质约1000万种,每年还新合成约10万种,其中以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防腐剂、塑料增塑剂和软化剂,洗涤剂,医用品,药物,食品添加剂,残留农药,化妆品,汽油排放物等等,为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品,这些化学物质进入环境中,对人体就可能产生有害作用。
地球开始的环境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浓度较高,火山活动频繁,二氧化碳从开始到现在的浓度降低了几十倍。一方面是在地球表面沉积,一方面是植物的功劳,光合作用是最特殊的化学反应,一个它是将无机的二氧化碳转向有机体碳的反应,跨越了有机和无机,是生命的奇迹,二是二氧化碳在碳酸盐矿石中的沉淀也是从光合作用开始才开始的。 总的来说,没有绿色植物和它们的光合作用根本不可能出现人类。
再简单点说,我们的化学反应都是破坏性的,把有序的东西变成无序,而光合作用可以把无序的东西转变成有序。你可以简单的燃烧一切,例如烧煤烧油,但是有机体们为了沉积出来这么一点点的碳,花了几亿年的时间,大家把它们烧完200年就够了。在我们使用这些不能重生的资源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点,这是巨大的浪费,一百年去消费前后上千年的消费权。而且还把自然生物好不容易沉积下来的碳,极短的时间消耗掉了,而且完全没有办法扭转,只能坐等着其他生物慢慢的沉积。我们应该尽快发展新技术,摆脱这种模式,如果是科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商业就是用十分夸张的方式来扩大消耗的。崇拜和盲目相信哪一个都不好。
所以说,不恰当的说,现在的社会就是教你怎么搞破坏。如果经济发展意味着大家全都在得到,或者消费,把经济看成一个各种管道相连的池子,里面是纸币的流水,流动的越快增加的越多。同理你消耗的东西越多越快,那么在这个池子里给你增加的享受和机会越多。但是它的原理就是把一切能拿出来的东西全都拿出来。一切资源全都拿来。用这些资源要么直接提纯,要么化学反应生成地球从来没有过的有机物质,也就是某些碳氢化合物。应用到某个领域,不可避免的污染整个生物系统。
为什么不充分评价之后再去用?不存在完全可行的评价系统,人类目前是没有这个能力进行事先的完全评价。一切都变好是你美好的愿望,承担相应的后果也是你必须的。我恶意的认为,说商业帝国的基础就是少数人的享乐冲动,所以难于保证他们发展公司壮大业务不把民众当做小白鼠。民众既非专家也不是教授,不可能人人什么都懂。
上述的言辞有很多是过激的,但是我们的整个生物圈遭受巨大的破坏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举个例子,以前所用过的杀虫剂DDT,认为是低毒高效的,尤其是防治蚊子,降低疟疾的传播速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发现者还被授予了诺贝尔化学奖。但是农业上的过度滥用导致的恶性后果是:该物质在我们整个地球的生物系统中循环,很难分解,每个动物体内都能检测出来DDT的存在,主要在海洋里,大约有100万吨。动物实验证明其有致癌性,人体试验证明尚未发现,其例子就是生产DDT工厂的100多个工人一直没有患癌症,也有文献指出接触DDT会增加妇女的乳腺癌风险,或者早产风险,对人的肝的毒害是确切证明的。
我再说说氟利昂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氟利昂是被禁止使用了,说是破坏臭氧层,为什么会破坏臭氧层,破坏的后果会是如何呢?给大家介绍一下。氟利昂有特殊的作用,1份可以破坏10万份的臭氧,所以它是极端很危险的。而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大家都知道紫外线对人有害,其实对动物植物也都有害,大海里面的海藻也会被紫外线抑制生长,那海洋的生态平衡就是大问题了。还有就是臭氧层吸收了很多的热量,对地球的气候温度平衡很重要,被破坏了就了不得。
下面举两个公司的例子(待续)
一个公司是孟山都,另一个公司是杜邦。 相关的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我提几个关键词。孟山都:糖精,四氯化苯、二噁英、越战、政府部门、FDA、转基因玉米、农药搭配种子销售、生物基因专利。
大致的内容包括:这个公司是缺乏良心的公司,越战的落叶剂就是他们提供的。
他和美国政府部门关系密切。
转基因玉米或者大豆更多是抗病性上,增产上并无什么优点,但是除草剂搭配种子一起卖,这除草剂除了该类型的玉米其他一切都清除。
国内一度风传的跨国公司控制中国农产品市场,孟山都为首。
另一个是杜邦:氟利昂、超级温室气体、催化臭氧分解、特氟龙。
大致内容包括:特氟龙的致癌性。
氟利昂是超级温室气体,高度催化臭氧分解。大气中有上千万吨的氟利昂等待分解。
两个公司是比较典型的化学公司,当然他们并非要蓄意谋杀民众,破坏世界,只不过追求利润的冲动,让某些事情变的很糟糕。他们或许无心评价商品对未来带来的危害,或者了解一点也假装不知,更甚者是明知有害却刻意隐瞒。民众并非化学专家,也不能对未来的事情准确预测,甚至臭氧层空洞这种事情对我有什么问题?大部分都不关心,倒是不粘锅致癌对个人健康来说影响比较大。
如果你搜索了我列出来的很多主题词,就可以了解到更多内容,我并非说某些超级大公司是谋害世界的恐怖组织,只不过利益之下,很多东西要变型。
化学改变了我们生活,但是带来的问题同样非常巨大,因为很多有机化学的产物可以是很小的量造成极大的污染。化工厂的废水通常都是排入了河流,河流进入海洋,很多有机化合物都在生物圈内循环,也许就无法清除。
长江的白鳍豚灭绝了,沿岸的化工厂都往里排污水,不灭绝也奇怪了。所以我也在想,什么是经济发展,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经济发展模式,制药厂(也是有机化工)生产药品,然后排放污水,排进河道里面,居民饮用水水平下降,得病的几率上升,用的药就更多了。经济非常好的循环起来了。 也许大家会说为什么不治理?,我的观点是,现在已经污染了只能等大自然的自身的清除了。当初都治理的话,不就没有污染了吗?我觉得一方面,不可能存在治理之后不污染这种情况,因为治理也是相对名词,没有绝对治理。另一个方面是逐利,如果全国的化工厂99%以上的都不真心治理(明治暗排),那么是所有的厂子领导都不是好人吗??逐利的冲动,大家都是这样…我当厂长也会这样,要不厂子就难以生存..。我真的不认为市场上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东西,因为西方国家是先污染后治理,中国也是先污染后治理,谁都没逃开,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这一节我再来介绍一下三聚氰胺。让大家记忆犹新的三聚氰胺的事件,很多人都是归咎于政府,认为政府办事不利。我个人却不这么认为。
首先我们假设,如果市场是个自由的市场,不存在政府的干涉。会不会出现三聚氰胺的事件?我认为一样会,中国的奶农是分散的单一家庭组织,盈利的冲动会让他们做很多事情。并非只有三鹿一家奶粉有问题,几乎所有的奶粉都检测出来三聚氰胺,除了极少数公司采用自己牧场的奶粉,而从不用养殖户的奶。这说明什么??绝不是一家两家的问题。
我们再假设,政府措施非常得当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吗?假设政府监管的力度可以达到你想象的任何程度,但是一样难逃厄运,三聚氰胺的掺入其实是为了提高蛋白质的检测含量,因为目前使用的方法都是用滴定总氮含量来得出蛋白质的含量水平,测不出来三聚氰胺和蛋白质有什么区别。三聚氰胺就是能够提高氮含量的物质。除非有更好的改进方法,否则多半就会出问题。直到捅出篓子才会大白于天下。
再解释一个问题,其实最初是掺入了尿素而不是三聚氰胺,尿素的氮含量也是挺高的,在奶粉制造工艺中有一步喷雾干燥的方法,温度比较高,瞬间温度我估计在200度左右。尿素高温脱水几乎可以定量的生成三聚氰胺。他们为什么要掺入, 回答:降低成本。 他们的意识是:尿素没有毒,害不死人。而且可以让兑过水的牛卖买个好价钱,(尿素1000元左右一吨。三聚氰胺9000左右一吨,从成本上说还是掺入尿素的可能性最大)
成本,利润,一切都为这个。化学与商业的结合下总会弄出些问题。
这一节再讲一下食品添加剂,
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没有对我们绝对有益的东西。任何吃的食品都是有“毒”的,
超过了一定的剂量就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我们不应该过分信任某些补品。某些稀有名贵的食物,要保持适可而止的心态。
我想用一个逐渐深入的方式,去说明一下我们生活中接触的食品添加剂。避开那些过于晦涩难懂的名词,让更多的非食品专业的人士了解到食品背后的事情。
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要买一些零食。所以当你在工作之余,进入一个常常逛大型超市中,毫无疑问,最显眼的位置往往摆放着超级多的糖果和小食品。随便选一些你觉得不错的牌子。购物结束回到家中。
但是这个时候我想问,你真觉得你了解你所选择的物品吗?我们虽然是理性的,但是不是机器人那样的理性,而且我们每个人也不是万能的,什么专业都能够博大精深。不过我也建议大家日常生活时候多注意一下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
先拿起一粒糖果,看看包装纸上写的是什么。
比如我手中的这个高级牛奶糖,仔细看包装的塑料纸上,写着:白砂糖、果葡糖浆、炼乳、氢化植物油、奶油、磷脂、二氧化钛、食用香精。有些我们了解,有些不了解。
用我有限的知识分析几个我知道的成分,白砂糖我们都知道,应该是用甘蔗或者甜菜提取的,日常生活经常接触,当然大家也都知道糖吃多了不好。
下一个,果葡糖浆,从字面上的意思分析是果糖和葡萄糖,感觉应该没有什么害处,再通过网络搜索得到结论是,淀粉发酵得到的,尤其是通过玉米淀粉发酵得到,也介绍这种原料有一大堆的好处,它不比白砂糖那样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不容易龋齿。
但是我也看到了不和谐的音符。比如它也难以让大脑产生“饱”的感觉,无形中你会摄入过分的量,比如可乐中就含有果葡糖浆,一听可乐的热量大概是半碗米饭,当时喝完了也不会有吃了东西的感觉,但我们一天一半的热量已经得到满足了。重要的是,它对血糖的升高作用当时不明显,但是它能引起胰岛素对抗,会慢慢的破坏人的糖代谢系统,还会引起高血脂,比蔗糖有害的多。
氢化植物油,这个名词应该很多人比较熟悉。这种东西有很多别名,比如说人造奶油,植脂末等。了解这个东西需要有一定的化学基础。
首先,氢化这个过程,简单说就是氢气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对植物油进行的反应。植物油的分子结构是是很多原子的相连,在整体结构里面都有个不太稳定的小结构,这个小结构我们叫它“分子双键”,也叫“烯”,通过引入氢原子与让双键相连,“双键”就变成稳定的“单键”, 双键是不饱和的,而单键是饱和的,所以天然植物油是不饱和脂肪酸,那么氢化的植物油就是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是有害的。
事情还没完,如果天然植物油彻底氢化,那么油就变成硬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没法用。所以都部分的氢化。 但是还有个毛病,不稳定的小结构假设是a、b、c、d四个原子按一定空间规律排列起来的,我们称为“顺式”那么工业氢化的过程会一定几率的改变这种空间规律,出现“反式”的结构。这种工业加工下的结构转变,产生的反式脂肪酸,毒性比饱和脂肪酸还要大很多。
我再引用一段话,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每增加2%,人们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上升25%。还有实验发现,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引发老年痴呆症。 Time杂志在曾经公布,氢化植物油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在自然情况下,人体是无法吸收消化这种油脂的。食用后会对肝脏产生伤害,进而破坏人体细胞膜,造成细胞的缺陷,影响细胞未来的复制与再生,长期大量使用,可以使人产生身体过早衰老的症状。
除了上面常见的这些添加剂,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得吃进去上百种食品添加剂,这绝对不是夸张的说法。比如一块新鲜出炉的面包。改良剂是一般面包制造厂家都要用的添加剂,一袋里面有20多种添加剂。到了面包房,光香精就得有几十种。如果是奶油面包,奶油的供货方已经加了抗氧化剂、色素等等,下面包粉,增进剂肯定是少不了的。所以一个面包的制作,从头到尾,估计得用50到100种。
添加剂都必须经过国家质检部门的检验,满足一定标准才被许可使用。国家标准认为,只要是正常的饮食,即便摄取了添加剂也不会有问题。但是,这些检验结果只是基于单种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得出的,一次摄取若干种添加剂会怎么样,这种检验还没有做过。也就是说,当只摄取添加剂A的时候,其副作用实验我们做过了检验。但是如果同时摄取A、B、C等几种添加剂会怎么样呢?关于复合摄取的研究还没进行过。更何况,关于添加剂的毒性及致癌性的测验,都是在老鼠等动物身上进行的。能否使用该添加剂以及使用量等标准,都是基于老鼠实验的结果来决定的。"如果对老鼠施用100克的添加剂,老鼠就会死。那么,对人的话,就按照1%,1克来计算。
中国食品业养活了上万家做香精的企业,大多食品靠香料,甚至动物饲料也靠香料。科技评选中出现的各类香精香料、加稠剂、增鲜剂等科研成果,体现了生产企业科研重点向“引诱”消费者倾斜的现状。一位食品业资深人士考察美国食品后的最大发现是:“中国食品的好吃度已经超过美国了”。这种状况让他感到“头皮发麻”。因此,每当看到自己的孩子特别喜欢吃某种零食时,他会坚决反对孩子多吃。他说,自己20多年食品行业积累的经验是:“某个食品只要你特别喜欢吃,就不符合自然,先停一段时间再说。”
那些香精添加剂,也并不全都是化工工业品,也有从天然来的,比如使用某些低成本的农产品用生物方法转化来的。比如说,纤维素就是锯末,加进去,果汁会有厚重沉淀的感觉。。
有数据说是国内食用香精产量是3万吨每年,那我计算一下,每年的话,3万吨,假设有三亿的人经常接触这类食品,那就是每人每年吃进去0.1公斤,二两香精。说起来其实不是很多,但是这只是香精,还有别的添加剂,防腐剂、色素、增鲜、增稠,再乘以10也不算多,那就是每年要吃2斤这种奇怪的液体和粉末,那确实有点多了。也有分析数据说,估计一年4公斤添加剂进入大家肚子,这个是网上公布的量,也可能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数据,和每年吃的盐的量差不多,这个确实太多了。
婴幼儿奶粉也有“门道”,婴儿这次吃的是某个牌子的奶粉,下次换奶粉很长一段时间会拒绝吃。“这种‘适口性’实际上是通过香精来实现的,某种意义上就是让婴幼儿被‘绑架’。现在所有国内牛奶企业都是这样做的
最简单是抱有一种理性的怀疑态度,不要轻信广告,补钙、补铁、低盐…想补充营养,还是得吃原生态的肉、蛋、奶,不要指望工业产品补充营养。想换换口味,就吃那些超市食品。但最好不要常吃。不要觉得大超市的东西一定是“好”的(虽然不能说是“坏”的),不要觉得大企业一定要对你好
有专业人士说,添加剂的功劳很大,可以改变那些难吃东西的味道,增加食物的供给,解决贫困人口的粮食问题。那些难吃食物包括高粱、红薯等等,真的我可不这么认为,是美国人认为那些不好吃,尤其是韭菜看起来就像野草,可是食肉者们当然会不想吃。没必要非要添加剂撑场面,我觉得添加剂没那么高尚,还是商业性居多,最简单的目的让你吃着觉得特别好吃,然后特别想买,特别的促进消费,就是这样。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