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黄昏时分,正在店里埋头吃饭,忽然听见孟提(店里的发型师)低声说:“赶紧给他找两毛钱让他走”。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上脏兮兮的瘦弱男人,五六十岁的样子,一手里捏着几张红纸,一手握着一杆毛笔,站在柜台前满脸堆笑着说:“我是来送福的!我是来送福的!”临近年关,看来这又是一个讨钱的。“过去我也干过这个!不过我那时给人送的是门画。”我与那人搭话。孟提找了两角钱给了那人;他讪笑着转身出店了。“给的有些太少了!”我嘀咕着。“上哪去给他找零钱?给他一张一百元的吧?就这也比你强,你连一毛钱也没给人家!”孟提笑着抢白我。稍停一会儿,隔壁海尔专卖店的文辉跑来问:“你们看见王耀军了吗?刚才要钱的那个是王耀军呀!”“什么?王耀军?”我一把抓起刚才那个男人留在柜台上的那张红纸,只见书本大小的红纸上写着一个稍大的草体毛笔字“福”,下端是我熟悉的笔迹签名,王耀军。“不错,是他!”我和文辉跑出店去向东张望,浓浓夜色中,王耀军已走得很远。灯火珊阑处,只看见他一个蹒跚而去的背影、、、、、、。
我并不认识王耀军,只是见过许多他写的字,认识他的笔迹。王耀军,男,开封杞县人,自号乐天杞人,关于他的经历有两种版本;一说他本来是全国恢复高考后的杞县高考状元,名额被人顶替,却因家境贫寒,无权无势,不能伸张正义。悲愤抑郁太久,精神就有些失常了。另一种说法是王耀军虽然文采出众但却最终没能考上大学,在家务农时与村干部发生矛盾导致棉田被毁却又上告无门。最后的结果也是精神失常。两种版本不管哪种是真、哪种是假,但后来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王耀军此后就效法孔子,周游全国各地,常常是左手提一个石灰桶,右手掂一个大个的扫帚,文思泉涌时,就会攀爬到沿公路村庄的房子墙壁上肆意挥洒,风格多样。“毛泽东血战打天下,王耀军大笔写春秋 ”; 从此,他天马行空。常年在全国各地的墙壁上醉心于他的文学和书法创作,经年累月下来,倒也作品无数,因此,被人称作“墙上名人王耀军”。
王耀军有一首诗在网上广为流传;那就是题在许昌鄢陵“少年童子取高位”——甘罗的陵墓旁的一处墙上的诗文,《复拜甘罗祠》:十二拜相一奇人/名载青史几数春/千秋古柏历沧桑/神童佳话传至今。关于王耀军的故事还有很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周口日报》登载,王耀军在北京流浪被警察收容。当警察听说眼前的这位流浪汉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耀军时就对他说:王耀军,听说你才比曹子建,七步能作诗;给我们来一首,立马放了你。谁知王耀军一步未走张嘴就来:“大鹏锁囚笼,有翅难飞腾。眼望幽燕地,欲游在梦中。”警察佩服他的才华当即将他释放。我中学时的班主任老师也有关于王耀军的一段故事:我的老师有一次进城,在太康西关见到王耀军;当时王耀军正在一堵墙前完成他的作品;他在他的作品一侧落款:中华共和国诗人王耀军。我的老师提醒他:“耀军,国名里你漏写俩字”。“哪俩字?”“人民。”“人民?谁记得谁有心添,就添上吧!”王耀军说完竟头也不回地走了。我的老师后来跟我说,看来王耀军并不是漏写,而是有更深一层意思、、、、、、。
因为王耀军是河南人氏,故而其作品在河南境内流传最广。有人这样评价他的作品风格:“道尽人间酸苦,骂遍世上贪官。虽俗,但易懂;文风飙野,诉尽百姓心声。虽不是阳春白雪,但回味回味,他象二锅头。”网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评论王耀军的遭遇:“从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高中学生,到一个四处漂泊为家,被周围的人当作精神不正常者来对待,在这有着强烈反差的两种身份转换的背后,显然有一张看不见的黑手,显然曾经发生过一桩许多人参与其中的罪恶,而在这个事件当中,他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挑选,扮演了一个被伤害、被抛弃的角色。 《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古代杞国,所处地理位置即现在开封杞县境界,古代杞人忧天,千百年来被人传为笑谈,而现代杞人王耀军的遭遇,却是令人感到愤懑和无奈。忧天的杞人,尚‘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最终杞人能够‘舍然大喜’,皆大欢喜,而自号乐天的杞人王耀军又有谁能够去唤醒他那处在清醒与黑暗交界处的灵魂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