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ina.oushinet.com/369-519-60539.aspx
温家宝指点“大国贵民”时代
来源:《欧洲时报》 :欧时评论员 时间:2010-03-08
【欧洲时报网】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第七次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由于历届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议程的重中之重,属“指点江山”之“激扬文字”。加之这是后经济危机时代堪称复苏“引擎”中国之政府的首份政策性文件,自然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与多种解读。
西方媒体聚焦人民币政策或是经济增长预期;从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摸出中国经济政策脉络,乃至评估对世界经济将产生的影响;岛内舆论则热评大陆多年来首次军费预算下降,体味其所包含的“和平善意”和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站在不同立场,对温家宝报告作各自的解读,堪称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典型效应。
可以说,打动现场民意代表的长篇报告中,有多少次掌声就有多少亮点。但在我们看来,“条条大路通罗马”,点点归宗:一是“大国思维”,二是“贵民情怀”。
报告中的“大国思维”,首先表现于冷静解读“率先走出危机”的成绩,继续锁定高增长目标;负责任面对“经济模式转型”当务之急;下决心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深层问题。
日本《读卖新闻》分析称,中国今年将继续保持经济高增长目标,从而实实在在地走向“超大国化”。经济转型,拉动内需,改革分配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制,都将触及诸多利益集团既得利益与诸多内部深层矛盾,没有大国智慧、大国勇气、大国效率,谈何容易?
“大国思维”还表现于对政府改革之坚守、信心、拓宽与长袖善舞。
环顾后危机时代的西方大国俱乐部,具改革文化、善于改革者生,不思改革或无力改革者则面临沦为“小国”之命运。在改革面前一筹莫展的政府,都很难再被称为大国政府,“不作为”将使之坐吃山空,成为乏善可陈的“小政府”。
很多西方观察家都透过意识形态的眼镜片,盯住了温家宝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宣示。其实,这一改革并非新选项,而是早已存在于中国政府的整体改革方略之中。只是今天,风云际会,中国人审时度势,更为“全面”的改革方略已提上大国议政之日程。
温家宝解读“全面改革”时说得很明白:“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它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当今中国高层很清楚,改革30年发展之灵魂,更是推进未来事业进步之动力,任何改革都不容回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财富爆炸,尽管中国脱贫人数当惊世界,提高草根阶层生活水准成绩斐然,以人为本思想深入执政思想,但由于各种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中国仍以“国富民穷”、“国进民退”而广遭诟病。似乎中国越是富有,不同社会阶层收入差距越大、社会资源分配越是不公,加之社会保障水平尚低,造成社会强烈的“公平危机”感。这成了中国社会矛盾的交集热点。对此,温家宝报告给与了正面回应。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要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不仅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他还提出了三条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举措。针对“高房价”问题,温家宝提出,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针对加强社会保障,他称“要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提高服务质量。
温家宝还强调,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这个道理要永远铭记。”
温家宝报告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高层所关注的重点,正在从追求经济增长率向以民为本、科学发展转型;中国政府执政方略,正在实践从“国富”向“贵民”的重要转身。这种思路,西方媒体也称其具“大国思维”。
温家宝对此进行了极具感情色彩的诠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国强乃民贵之基石。但是,国强之际,只有民之“幸福”与“尊严”,天下之“为公”与和谐,随之水涨船高,并超越“国富”价值之上,中国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大国梦。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