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信仰与长寿秘诀 | ||
---|---|---|
现在生活条件稍微好起来了,在街面上有很多“养生馆”,在电视节目中也有很多“中医养生专题类”内容,到底人们为什么会长寿? 在浏览长寿相关资料时,发现很多老红军、老八路、老革命们十分长寿,活到90岁以上,甚至百岁老红军比比皆是,为什么这些老革命们能够长寿呢? 在旧社会,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35岁,截止毛主席逝世的1976年,中国人口比旧社会增加了4亿,平均寿命达到69岁,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这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带来的必然结果。 养生的方法是很多的,拿如今社会比较流行的“养生之道”来说,一种情况是“中医养生”,主要强调“季节性饮食”、选择性饮食、规则性的锻炼与休息,还有一些所谓的“养生馆”,以各种滋补营养品为主,夹杂某些“高级化妆品”,这其实是“资本养生法”。 中医养生有一些道理,但是,仍然属于“消极养生”的范畴。 考察老革命养生的秘诀,可以发现如下几个原因: 1,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信仰资产阶级思想,追求名利、金钱、地位、吃喝玩乐、吸毒、赌博、玩女人,这样的信仰,这样的生活方式能长寿吗?显然是不能的。所以,共产主义信仰者思想坚定,是非分明,内心不混乱,具备了长寿的先决条件。 2,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人生难免遇到各种挫折,如果具备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遇到挫折时,就不会随便自杀,而会展望未来的光明前景,克服困难,度过难关。而当今的很多大学生、博士生轻易就自杀,最主要是失去了信仰。 3,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4,积极而规律的生活方式。 鉴于此,为了宣传共产主义信仰,在如今相对和平的年代,我们有必要研究共产主义信仰与长寿的关系。 附资料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6:56 扬子晚报 | ||
扬州有条长征路,长征路上住着一位96岁高龄的“百岁老红军”刘应启,刘老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入党,身经150多次战斗,数次身负重伤,所获荣誉无数,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近日,刘应启作为我省重大典型,成为“新闻人物”。其96岁的高龄也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年龄“之最”。7月下旬,记者在“解读”老红军的长寿“秘诀”时,近距离感受了老人的精彩人生。
“秘诀”之一:君子坦荡荡 96岁的人能演讲,且声音响亮,上台时先敬一个标准的军礼。接受访谈时,思路清晰、思维活跃。如不是介绍,你无法将他和一个“百岁老人”联系在一起。记者采访中惊奇地发现,这个老人简直就是一个“六亲不认”的“怪人”。正军职离休干部,女儿当农民,儿子修理摩托车,儿媳在街上卖报纸,不是亲眼所见,你根本就不敢相信! 饭桌用了30多年,14英寸彩电用了10多年还在使,旧冰箱把手上缠着胶布……进了刘老家,记者被深深“震动”,而尤其使记者“震惊”的是,这个老人太“不近人情”了!老伴田静3次入党,3次被刘老“卡住”,理由是,她思想上没有入党,她离党员的标准有距离,她关心群众疾苦还不够。老伴今年80岁了,还不是党员。女儿刘兰新75年下放到金湖农村,国家落实政策后,可以回城,刘老说,农民的孩子可以种田,红军的后代也能种田,你不能回来!女儿哭哑了嗓子,父亲不改初衷。女儿后来在集镇上烤烧饼卖,手上都是泡,老伴看见后,求老头子把女儿调回来,刘应启说,没有烤饼的,哪有饼吃?我的女儿不烤饼,别人的女儿就得烤,就让她烤吧。女儿一直呆在农村,哭够了,最后也理解了老爸。刘老说,心底无私,坦荡做人,我不长寿谁长寿? “秘诀”之二:助人乃快活之源 刘应启说,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没有群众就没有我。刘老生活极其简单,对自己和家人“吝啬”得很,可遇到有困难的人,真是“花钱如流水”。老家太穷,他花4万多元,购买1000多棵名贵花木送去;逢年过节,他主动联系困难家庭送去自己的慰问金; 扬州的、外地的孩子没钱上学,只要他知道,一笔笔汇去,常常名字也不留,很多孩子考取了大学,不知道是谁帮了自己。近年来,刘老先后资助困难群众110多人、特困学生120人,捐款15万多元。这位享受正军职待遇的离休老红军,虽说每月工资有好几千元,可常常转手间就作为助学金捐了、作为扶贫款送了,老人手里至今竟没有一分钱存款! 刘老说,帮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感觉到社会的温暖,自己真的快活,成天生活在快活的环境里,哪有不长寿之理? “秘诀”之三:闲不住,必长寿 老人家真是闲不住,90多岁的人还到处跑。老人离休41年,在外“宣传”了41年,在外宣讲、做报告,刘老风趣地称之为自己的“新长征”。41年里,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老红军常年担任扬州30多家机关、院校和企业的政治教育辅导员,先后为800多个单位做报告1000余场,听众达百万人次。很多人说,老红军不简单,他还在长征! 作作报告,对于高龄的刘老来说,还觉得“不过瘾”,活动不开。公益活动经常看到他的身影,1996年,扬州响水河清淤,86岁的刘应启挤到队伍最前面,率先跳进淤泥里大干。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高邮湖水猛涨,形势危急。得知军分区组建抗洪抢险队准备开赴抗洪一线,93岁的老红军找干休所领导“拍胸脯”,坚持要去,谁也拦不住。就这样,老人家拄着拐杖,走上大堤,指挥保障队送茶送水,刘应启告诉记者,吃得下,睡得香,闲不住,必长寿,自己正在向100岁发起冲击! 本报记者陈咏 |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