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到了考虑并制订高考外语“退出机制”的时候了
世人皆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故,笔者发此言论,在世人看来实有越俎代庖,杞人忧天之嫌。但因笔者有“国家是我的”,“我的国家我做主”之识见,故,自己心安理得。
高考是一种最有效的选拔培养人才的制度和机制,它的最大特点是公平。高考在所有中国人生活以至生命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所有空前成就,都与1977年恢复的高考息息相关。时至今日,高考制度是改了又改,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平从而有效地选拔和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总理是焦急的——世界级的最优秀的人才并没有通过我们的高考制度选拔和培养出来。对此,人们可以找到千千万万条也许不无道理的理由,但我想,从反思我们的高考制度,特别是高考外语制度入手,或许是一个更为关键的突破口。
闲话少说。我要说的是,抛开其他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等等原因不谈,中国高考制度设计中的外语比重太高,已经成了扼杀中国世界级优秀人才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笔者1981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外语成绩只按50%计入总分。此前,1977至1978年,外语成绩只作参考;1979年,外语成绩先按10%计入总分;1980年,外语成绩先按30%计入总分。从1982年开始,外语成绩又按70%计入总分;自1983年至今,外语成绩100%计入总分了。
出于快速与国际接轨,恶补由于闭关锁国造成的与世隔绝以及由此导致的贫穷落后局面的需要,国家在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高考制度设计中逐渐加大外语成绩占比的分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问题是,这种高考制度设计只应该具有暂时的合理性性,而不能把它绝对化,适当的时候,它应该有一套“退出机制”。可是,我们不幸地看到,这种只具有暂时的合理性的高考外语加分制度,不仅没有适时地退出,相反,它已经变本加厉,走火入魔了:从1999年开始至今,高考综合测试实行“3+X”(3为语文、数学和外语,各门150分;X为自选小科)。
语言不分优劣,每一种语言都是平等的。笔者不是语言霸权论者。这一点,在2004年出版的炮轰英语霸权的《走火入魔的英语》一书中,笔者写得清清楚楚。然而,把一门外语与自己国家民族文明结晶的语文和全人类理性文明结晶的数学等量齐观,恐怕是世所罕见!通俗一点说,不会外语的人,在中国是没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的,即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人才”,更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了。
在《走火入魔的英语》一书中,我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由于外语(主要是英语)成绩在高考中的比重太高,给国家民族造成的危害和灾难是毁灭性的:从开始的一套有利于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好制度异化为扼杀大量优秀人才的罪魁祸首。这主要是因为,以英语为主的外语,与我们的母语汉语有着本质的差异,要掌握它,必须付出较之母语一倍甚至几倍几十倍的时间精力。这一点,只要问问大学生们用在哪一门功课上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多就彻底清楚了。外语几乎吸干了所有青年学子的时间和精力。此消彼长,其后果可想而知。而且,它直接破坏了高考的公平公正——对外语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大量农村学生是极为不公平的。
笔者认为,今天,已到了让恢复高考以来的外语逐步“退出”的关键时刻了。刻不容缓!我们的有关教育部门,应该考虑并制订一套有效的“退出机制”,让外语从我们的高考制度设计中逐步退出。在笔者看来,外语,绝对不应该在“3+X”中的“3”中,它充其量只是“X”分之一!
2010,3,27
是到了考虑并制订高考外语“退出机制”的时候了
世人皆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故,笔者发此言论,在世人看来实有越俎代庖,杞人忧天之嫌。但因笔者有“国家是我的”,“我的国家我做主”之识见,故,自己心安理得。
高考是一种最有效的选拔培养人才的制度和机制,它的最大特点是公平。高考在所有中国人生活以至生命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所有空前成就,都与1977年恢复的高考息息相关。时至今日,高考制度是改了又改,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平从而有效地选拔和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总理是焦急的——世界级的最优秀的人才并没有通过我们的高考制度选拔和培养出来。对此,人们可以找到千千万万条也许不无道理的理由,但我想,从反思我们的高考制度,特别是高考外语制度入手,或许是一个更为关键的突破口。
闲话少说。我要说的是,抛开其他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等等原因不谈,中国高考制度设计中的外语比重太高,已经成了扼杀中国世界级优秀人才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笔者1981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外语成绩只按50%计入总分。此前,1977至1978年,外语成绩只作参考;1979年,外语成绩先按10%计入总分;1980年,外语成绩先按30%计入总分。从1982年开始,外语成绩又按70%计入总分;自1983年至今,外语成绩100%计入总分了。
出于快速与国际接轨,恶补由于闭关锁国造成的与世隔绝以及由此导致的贫穷落后局面的需要,国家在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高考制度设计中逐渐加大外语成绩占比的分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问题是,这种高考制度设计只应该具有暂时的合理性性,而不能把它绝对化,适当的时候,它应该有一套“退出机制”。可是,我们不幸地看到,这种只具有暂时的合理性的高考外语加分制度,不仅没有适时地退出,相反,它已经变本加厉,走火入魔了:从1999年开始至今,高考综合测试实行“3+X”(3为语文、数学和外语,各门150分;X为自选小科)。
语言不分优劣,每一种语言都是平等的。笔者不是语言霸权论者。这一点,在2004年出版的炮轰英语霸权的《走火入魔的英语》一书中,笔者写得清清楚楚。然而,把一门外语与自己国家民族文明结晶的语文和全人类理性文明结晶的数学等量齐观,恐怕是世所罕见!通俗一点说,不会外语的人,在中国是没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的,即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人才”,更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了。
在《走火入魔的英语》一书中,我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由于外语(主要是英语)成绩在高考中的比重太高,给国家民族造成的危害和灾难是毁灭性的:从开始的一套有利于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好制度异化为扼杀大量优秀人才的罪魁祸首。这主要是因为,以英语为主的外语,与我们的母语汉语有着本质的差异,要掌握它,必须付出较之母语一倍甚至几倍几十倍的时间精力。这一点,只要问问大学生们用在哪一门功课上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多就彻底清楚了。外语几乎吸干了所有青年学子的时间和精力。此消彼长,其后果可想而知。而且,它直接破坏了高考的公平公正——对外语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大量农村学生是极为不公平的。
笔者认为,今天,已到了让恢复高考以来的外语逐步“退出”的关键时刻了。刻不容缓!我们的有关教育部门,应该考虑并制订一套有效的“退出机制”,让外语从我们的高考制度设计中逐步退出。在笔者看来,外语,绝对不应该在“3+X”中的“3”中,它充其量只是“X”分之一!
2010,3,27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