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既不是为了防老也不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而是为了出卖。“生娃比养猪赚钱”(链接:http://gongyi.people.com.cn/GB/11283250.html ),这是人民网今日引自《新京报》的一篇消息中披露的偏远、贫困地区某些农户“发家致富”的新方式。中国有“虎毒不食子”的传统观念,这一观念在民间的流传范围或许并不小于学术圈,然而某些农户还是采用此种方式“致富”,其原因究竟是被逼无奈还是自甘堕落,就非常值得琢磨了。
“养儿发财”应当属于一种新的“致富”方式。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万恶的旧社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会卖儿鬻女以求活命,这也是我们对旧的社会制度进行鞭挞与批判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天又出现卖儿鬻女的现象,那些被卖孩子的父母显然不是为了活命,而更可能是把这作为增加收入、提升生活水平的一种手段。因为在当今之中国,不卖儿鬻女就不能生存的人群应当早就消失了。
然而,无论怎样,靠出卖孩子赚钱,总不是令人痛快、非常光彩的职业。即使是对出卖孩子的家长来说,相信也会有这种认识。因为不仅法律禁止买卖人口,道德也有很大约束力的。按西方的法律及道德思维,为了活命做任何事情都是合理合法的,但就算在今日之中国,舍生取义仍然是被推崇的,况且出卖孩子之人还不是为了活命。在没有危及生存的条件下,就选择卖儿鬻女,除了要冒法律风险之外,还要受到舆论的谴责。另外,对于一个脱离于自身的生命,也不可能没有一丝感情,怎么能舍得拿来做交易呢?还需要考虑到的一点是,以孩子为标的的买方与卖方的直接交易与通过人贩子进行交易也有不同。人贩子对孩子生命的关心程度远不如买来作为自己孩子的直接买方。这些常识性的东西,我们有理由相信,出卖孩子的家长也会考虑到。然而他们还是把这当作了一个产业。从消息中看,在有的村庄,几乎是在打造一个以此为主导产业的新兴产业区。
虽说没有这些钱,出卖孩子的家长也不至于有生命危险,但这些钱中的一大部分,还应是他们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如孩子上学,老人及自己看病或建房子。也就是说,这些钱多数不是用来挥霍的,更不是为了追求什么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我无法排除个别家长会拿这些钱去赌博或干其他的,但这些用途几乎可以肯定不是主要的。靠卖孩子也得不到几个钱,“出厂价”男孩最多2万,女孩几千元。古人卖儿鬻女除了要保自己的命之外,还有一个打算,就是也为孩子谋条活路。而今天卖儿鬻女的人们并没有考虑这一切,他们只是为了得到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之上的那一点钱。伟大的父爱、母爱在这里变成一点并不可观的钱。并非为了保命的钱也比孩子重要。这里我想标题中问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被逼无奈与自甘堕落在诱发卖儿鬻女潮流的因素中,或许都占一部分。
金钱至上的理念冲击了城市之后,又冲向了乡村。乡村古朴的人际关系已经被染成了金黄色,也可以称之为粪黄色。对一个社会具有巨大破坏力、冲击力的金钱至上理念,尽力抵制也只能限制其发挥作用的范围,奈何还在被多方推动。报纸报端媒体采访的人物中,有多少人是穷人?某地来一个大款投资,各级“长”都苍蝇一般的围着,还有媒体跟踪报道,该大款又在短时间内进入人大、政协,戴上个红顶子。执法部门不敢查,警察不敢问。有钱就是大爷!乡村里早不见了原来那种互帮互助的古朴人情关系。谁家没有为难事?一切为难事都可以用钱解决。所以在农村也是谁有钱谁就是大爷。一个人最难堪的事就是日子过得永远不如乡邻。其他赚钱的门路难找,只剩下卖孩子这条路了。这是出现卖儿鬻女现象的环境因素。
为了活命出卖孩子,是因为缺“钱”,或曰“财富”。而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或提高自家在村里的地位而出卖亲生孩子,这里缺的就是“人性”。这两种现象哪一种更可怕?人还活着,人性却没了,是令人痛苦、悲哀还是恐怖?这实在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是靠钱或GDP能够解决的吗?依靠招商引资能够解决吗?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不危险的学者们,你们看了这样消息还认为中国很和谐、很稳定吗?你们还认为贫富差距对中国来说没有问题吗?一旦国家有难,这些出卖孩子的人以及其他生活于底层的人们,你们指望他们来“匹夫有责”?在享受国家发展成果的时候,你们咋没想到他们也有“责”呢?面对这样的消息,当你们大言炎炎的时候,是否应当感觉到那么一丁点儿羞耻呢?
录音重放:“生娃比养猪赚钱!”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