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穆斯林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正在减少,阿拉伯之宗教文化认同正在加强。(这里所讲的“中国穆斯林”包括突厥人种和蒙古人种的诸民族。根据我在甘肃和云南等地的了解,存在着如下几种情况:
A.原先汉语就是他们的母语,现在他们认为阿拉伯语才是他们的“母语”,而且通过清真寺的经堂教育普及很快。
B.在清真寺建筑方面,原来都是汉式传统的四合院,但现在却开始盛行“阿拉伯风格”。
C.女人,尤其是西北地区学校的回族女生,包头蒙面的日益增多。 D.去麦加朝觐成为时髦,回来后被称为“哈吉”,在穆斯林中享有崇高威望,并认为那才是他们的“精神首都”。
E.与中东国家的商贸频繁,也促进了其宗教文化的亲和性。
F.穆斯林人口迅猛增加。一是在各民族中其自然人口增殖最快(普遍多生),再是与异族通婚,不管男婚女嫁,全都穆斯林化。
G.“9,11”之后,特别是西方国家“中东反恐”之久战不胜,增强全体穆斯林(包括中国部分)的自信心与团结性。另外,苏联之解体与西方的反华,都促进了中国内部的民族分离的意识。
H.近年来由于宗教政策宽松陆续有一部分汉族人版依了伊斯兰教,而被称为汉族穆斯林,此种现象只需在网上搜索便知。
上述现象现在仅为“隐患”,将来大有可能变成中国的“内忧外患”的一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从事的中东战争(伊拉克、阿富汗),只要有一个结果,不管谁输谁赢,则中国的穆斯林问题均会变得凸出。如果是西方赢,美国就会利用中国内外的穆斯林来制造事端(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来搞分裂)。如果是西方败退出局,那么,阿拉伯和穆斯林势力大振,“统一与团结”的呼声便很高,并顺势向东扩张。假如是带有汉人血统或者蒙古人种的穆斯林在中国从事恐怖活动,则具极大的渗透性和隐蔽性,中国是防不胜防的。19-20世纪上半期,中国衰落之际,中国的穆斯林问题之所以未成大气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东被西方列强殖民化,四分五裂,文化(宗教)低迷,加上十分贫困(尚未发现石油),故穆斯林没有“中心”,没有“奥援”。那时只有苏联支持维吾尔人发动“三区革命”,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斗。幸亏国共易帜,新中国在共产主义的旗号下,顺理成章地接管了苏联介入的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并以苏联作后盾而接收了英国和美国介入的西藏。。
我认为,根据当前中国穆斯林问题应该立即采取上中下之三种对策,而且是三管齐下,有所侧重,详述如下:
上策——行政改制:各族平等。总的原则是一句古训:“齐其政不易其俗”,即:不改变风俗,但须政制划一。逐步取消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特权保障,特别是那个人所诟病的“两少一宽”司法不平等政策更是必须立即取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改自治区为自治州,改自治州为自治县。另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一直奉行“严宗教而宽民族”的政策,起到了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效果;但现在却有新的势头,即:有些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宗教思潮(传统宗教与西方思潮相汇合),在民族政策的保护伞下泛滥起来。
中策——文教战略:中华统摄。总的原则是:“和而不同”与“雅俗之辨”。“和而不同”是指:大和谐的前提下的多元化。如何做到“大和谐”?鉴于各民族宗教都是兼具和谐性与排他性,既能同德又会离心;所以必须要用更高的文化来统摄,唯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和而不同”。进言之,如何做到“文化统摄”,那就是以“雅”统“俗”,亦即古训的“雅俗之辨”。中国古代法家学者荀子说:“楚人安楚,越人安越,君子安雅。”俗分各地,雅通四方,唯有代表中国文化的士君子才能合同殊异。这就是说,用中华主流文化来统摄各民族各宗教。
下策——地缘政治:拦腰切断。古话说“分而治之”——既要在境内分割,又要阻隔外部联系。即:以增加边疆地区的汉族数量,来防止外部的反华势力与中国的分裂势力之合流;同时也要设法防止中东穆斯林与中国的穆斯林连成一片。发挥中国的历史文化之优势,以阐明汉人乃新疆地区的最早的原著民之一,而维吾尔族(突厥人)在1000年之后才移居那里。增加边疆地区的汉人数量的办法是:A.民族平等,保护少数民族、也要保护汉人的合法权利;B取消少数民族的优惠与特权,提高边疆汉人的政治、经济之待遇;C.开发西部,鼓励移民和支援工作;D.在鼓励各民族通婚的同时,要尊重和保护个人的信仰自由与选择权利。与此同时,要严格限制外国在边疆地区设立官方与非官方的机构和组织。
最后,我用一位日本哲人的话,来说明往昔中国文化对于中国穆斯林的统摄与融合之成就:“中国文化的一个奇妙,就是特别富有追求力、保守力、综合力和融化力。中国古人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心地十分开朗。由印度的佛教文化和突厥的回教文化,传到中国,一律受到优容善待。甚至以前略带刀剑性的回教,在中国各地流传,也变成了羊儿一样的和善。所谓的‘汉回’,早已接受了基本的中国文化,这一情形,是与中国人全无种族歧视相符合的。只要不破坏中国民族的自尊心,中国人绝对不会排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