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还是上面重复多次的,孔子就是封建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如何把其核心的东西剔除,保留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就像所谓的姓资还是姓社的市场经济的论证一样,不是说它姓资就姓资,说它姓社就姓社的。一把一棵树的生在的土给去掉,你非得给它养在水里,你觉得树能活不?即使活了,它不成了巨大的水草了?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它能不能成水草,成了还好,好歹还活着,不能怎么办?
第二,所谓的孔子学院其实就是中国软实力的一种表现,个人还是比较赞赏这样的做法。但是问题又有了,你孔子两千多年前的老古董了能不能代表先如今的中国?你教给老外的都是什么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之类的,他怎么能理解其中深奥的思想?通常就成了,你自己不愿意干的事也不要强求别人干,可是其体现的仁爱的思想在哪里?你自己不愿意干的事也不要强求别人干,普通人都知道的,用你教?教了他会做吗?最重要的应该是通过孔子学院这个平台让世界了解现在的中国,不是背点论语,就成圣人了。
第三,一段时间以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几个大佬们,极力推动把国学列成一级学科。我看了看他们的简介,名声说出来都是显赫的吓人,怎么都突然冒出来搞这个事情?一个个都阵阵有词的说,国学怎么怎么的,怎么怎么的。王国维能背十三经啊,陈寅恪能怎么怎么样啊之类的,然后转而说现在都没人能读完了。人家王国维,陈寅恪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还留学欧美,你怎么不提倡国家把所有大学生都送出去读书呢,我看这个要比复兴国学要重要的多吧。中国的教育,相比你们这些人应该是最了解的,都是国内著名学府的掌门人,究竟我们的培养模式怎么样,你们比谁都清楚。急着复兴国学有什么用?国内已经有些不错的学校搞国学了,干嘛非要推广?唯一的解释,就是通过国学这个一级学科,又可以成立不少的研究机构,可以办学,可以问国家要钱,可以提升某些学校的排名?忘记是任老还是季老曾今说过:儒家思想不能救中国的。这些所谓的御用学者们的做法实在让人感到诧异,研究者不都认同的方法他们极力推崇。清末清华有个国学院,当时的师资之强,有号称四大金刚的国学大师:梁任公,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这四位的学术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而且都有留学背景,但是每个人都可说代表的是一种思想和体系,梁任公完全是清朝的遗老遗少,所谓的封建残余,王国维大学者,就是一个知识份子,陈寅恪留学欧洲,师从篮曼教授、随路德施教授、缪勤,分别学习梵文和巴利文,东方古文字学,中亚古文字等,精通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等八种语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可谓是个大语言学家和大史学家,赵元任则留学美国,精通中国音讯学和普通语言学,各有所长有都会国学熟知。现如今有谁有他们其中一个人的水平高?就连去年去世不就得任老和季老都是门下的弟子,不敢企及。就以目前中国这种学术环境怎么能培养所谓的国学大师?哪个学校敢聘请个反动势力的大学者?何清涟,北岛这些造诣还算不错的人,都还流亡海外着。尤其是现在有多少是真正在做学问的人呢?
最后有关国学或者是儒家经典的传承和发扬问题,个人以为不宜搞全民运动,作为中小学的教育方面足够了,终归说起来,这应该归到语文这门学科的教育上来。如果归到语文这门基础课程上来的话,还是应该加大力度去做的。现在我国的风气是英语最重,破相十几年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状态。这是让人很伤心地事情,英语不是重点,它只是一门工具,把工具看的这么重,足以看出时下中国是多么的急功近利。语文功底不好,学什么国学,看都看不懂。重要的是理智的学习!
上述说了那么多儒家和复兴国学的问题,现在说说这跟鲁迅的关系。
貌似看上去二者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想起鲁迅就是颠覆“孔家王朝”的主旗手的话,似乎问题就好像有些眉目了。不管怎样,先生及其他们那个时代的知识份子对孔子对儒家思想都不大带有好感,这跟封建势力的影响有关,儒家经典发展到后期就是一个制约人独立思考的桎梏,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要反对,为什么要批判。由于鲁迅先生是当时左翼的代表,就似乎与共产党结上了不解之缘,后来先生成为毛主席话中的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并且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全国上下掀起一股鲁迅热。我一直认为时代造就英雄,数千年前造就了孔子,上个世纪造就了鲁迅。但是现如今下,国学的兴起和儒家的提倡是不是又是一轮对鲁迅的打压呢?似乎有这个趋势。人教版语文教材大幅缩减鲁迅作品,先生的作品能让学生学习的越来越少,在过两年估计把论语都装进去,鲁迅全部撤出。
暂且不论思想性,就是单看文学性,先生的文字还是很有感染力的,他的那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言之犀利,恐怕中国文坛无人能及;《故乡》一文中那种深深的眷恋着故土,又对现实改变的无可奈何让人不免为之落泪,先生不只在写自己的家乡,更是中国的变迁;《狂人日记》中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入木三分,又饶有兴趣;《阿Q》中对中国人性的描写至今都魅力不减;《记念刘和珍君》中一个长者对晚辈的关爱,对恶势力的憎恶却有无力挽救的愤懑。先生的作品时刻提醒着我们,时刻警醒着我们。每每读先生的作品本已焦躁的心会不自觉的沉静下来,由先生带着一同思考。
可是,为什么在今天为什么在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时下,把先生从教科书中删除,这不是几篇文章的问题,而是对批判力的删除,这不是把先生删除的问题,而是对尖锐话语的删除。也许早已预谋,只是现在才开始实行。 什么叫“让年轻人拥有健全的人格”,读鲁迅年轻人就没有健全的人格?可笑!荒唐至极!如果说读路线就没有健全人格的话,读孔子就是告诉你要为封建礼制服务,那么大家现在都是在学习封建残余。
全篇最后,我想说看上去儒学的复兴似乎与鲁迅从中学课本的消失没有多大联系。但是这是一种思想层面的意识问题。他要告诫我们的是现在应该要服从而不是批判,这才是问题的所在。以后就这个问题单独再次论述。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