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探索集——差别篇》
目录
64.论差别2004.3.29
113.论改革(六)2004.6.29
157.缩小城乡差别的几点建议2004.8.5
178.差别与发展2004.9.22
1288.差别经济学2007.4.2
1291.差别与流通和进步2007.4.4
1292.追求差别与追求一致2007.4.5
1293.差别与生态平衡2007.4.7
1357.社会矛盾与社会进步2007.6.7.
1358.我的科学共产主义纲领2007.6.8
1440.差别2007.9.28
1491.工厂生涯让我知道了差别的意义2007.12.8
1603.社会科学与社会实践2008.5.10
1921.差别、差价与同质同价2009.4.27
1927.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09.5.3
2010.差别与一致2009.7.7
2076.不要重犯三十年前的错误2009.9.24
2077.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2009.9.26
2078.差别、分工与产业转移2009.9.27
2079.警惕社会结构“早熟”和国民经济虚拟化2009.9.28
2089.差别定律2009.10.16
2237.理论与实践2010.3.20
64.论差别
2004.3.29
在物理界,越是宏观的物体,差别越大;越是微观的物体,差别越小。在生物界,越是进化,差别越大;越是原始,差别越小。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克隆,科学的发展似乎无所不能。还有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当生产力获得了极大发展的时候,人类社会形态可能会趋于一致,三大差别可能会消失,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差别不会完全消失。
差别并不是坏事。如果物质世界完全一致就不会有人类,不会有宇宙,不会有五彩缤纷的世界,绚丽多姿的生活,探索不尽的问题,千差万别的物种,可以区分的父母、老人、子女。
差别可以产生动力,催人奋进;也可以叫人气馁,一蹶不振。总之,事物是可以转化的,差别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我国的东西部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是历史和自然条件形成的,自然条件是主要因素。只要产生差别的条件没有改变,差别就不会完全消失。
缩小差别可以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使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方式,不是简单的抽肥补瘦,不是让城市和农村一样,把工人变成农民,把脑力劳动者变成体力劳动者。这需要统筹兼顾抓住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取得国民经济发展的最佳效益。
贫富差距是另一个社会热点,情况更为复杂。只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就不能打土豪分田地,只能采取扶贫的方式,化解矛盾。实践证明,平均主义在生产力发展的现阶段不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间大同,是生产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发展生产的手段。只有承认差别,按劳取酬,才能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只有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能带动一片人富起来。
我国最近修改宪法,承认私有权,保护私有财产,是实事求是的明智之举,鼓励和发展私营经济的需要。实践表明,私营经济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最少官僚主义,最快决策,最少国家负担,最快积累,最大贡献,最快发展。而我们过去的人民公社、大锅饭,助长的却是消极怠工大家泡,滋生的是官僚主义。因为在私有制社会,利益驱动是推动社会和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和个人利益结合得越紧密的生产方式,越能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而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要使自己出丑。发展私营经济的必然结果之一是两极分化,差别必然产生分化,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努力的结果是大家一样,那么谁还会去努力奋斗呢?只有差别的推动,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创造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所以,消灭差别必须承认差别,有时还得发展差别。有些差别发展的结果有利于更快的消灭差别,因为发展快的地区和企业一定有它的优势,代表更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只有他们发展的更快,才能提供更多的积累和财富。这叫好钢用在刀刃上。
因此,我们必须全面的、辩证的看待差别。只有承认差别,认清产生差别的原因,找出缩小差别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113.论改革(六)
2004.6.29
二十二
改革就好像红舞鞋,一旦穿上了,就再也脱不下来,只有不停的沿着国际化(市场化)、私有化、民主化的路子一直舞下去,直到走向与世界多数国家大体相同的发展道路。其实,起作用的是客观规律,也就是马克思早就指出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们搞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可谓不好,也基本上按马克思说的去做的,为什么取得了失败的后果?直接的原因是没有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深层次的原因是违背了客观规律。马克思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他对资本主义分析的还不够透,对社会主义研究的还不够深,主观上存在着片面性,学生们又比较教条、性急,焉能不走进死胡同?
先说社会需求,是按最低标准设计,还是按生产能力设计?如何预测人们千差万别,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这是只有市场才能解决的问题。资本主义固然存在着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化,从而小生产有计划,大社会无计划的问题。但市场自发的调节,总比计划调节来得及时准确,并且国家同样可以通过经济手段调控市场变化。
再说内在动力,形式上的共同所有和平均分配虽然满足了人们的平等理想,却挫伤了人们追求更大、更多、更好、更快、更新、更强、更胜一筹的积极性。而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要求不平等的收益,不但也是人的本性,还是推动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这就是私有社会决定的私有观念、个人追求特殊利益的作用。只有生产资料与生产者、经营者的直接结合,才能适应这种需求,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调动他们最大的热情和能力,达到最大的建立在个人能力基础上的平等。
接着说人的本性,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是每个人的愿望,强行的统一,表面的民主,带来的只能是压抑、反抗和消极怠工。不可能实行有效的群众监督,也不可能充分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它在一端形成了特权阶层,在另一端培养奴隶。铸造的是一个集权、官僚、表面平等,自发的倾向腐败的效率低下的社会。它超出了每个人的愿望。
最后说商品经济的要求,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自由、平等、流通、公开、公平、公正、民主的社会环境。它不但要冲破封建专制的藩篱,还要冲破一切民族国家的障碍。
看到了这些,改革的原因、方向和最后结果也就大体清楚了。策略和步骤可以选择,最终结果无法回避。因为客观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157.缩小城乡差别的几点建议
2004.8.5
随着改革的进展,城乡差别在逐步扩大。有数据表明,我国城市与农村的人均实际收入差距已达1:6左右,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影响安定团结的问题。
城乡差别的扩大与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有关,与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关,也与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关。在一切不变的情况下,有自然扩大的趋势。因此,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
建议如下:
一、 充分挖掘农业的生产潜力,在制度上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实行农村集体土地私有化;
二、 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承担农村的义务教育和基层政权经费;
三、 对出口农产品实行退税;
四、 对农村合作医疗、小额贷款和税费减免以更多的关注;
五、 扩大农村的直接选举范围,给农民更多的民主权力;
六、 对老、少、边、穷地区,优先实行上述政策。
178.差别与发展
2004.9.22
水没有落差是不会流动的,落差越大,动能越大。社会也是一样,差别产生竞争,产生动力,推动社会发展。不同的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水汇聚到一起之后,会形成一个波动的平面。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也会达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但是物质循环和社会发展不会停止:水会以形态的变化继续循环,社会也会在人类新目标的追求下,继续发展。
1288.差别经济学
2007.4.2
一、不同的工时定额和技术级别是如何产生的?
我1968年3月2日穿上军装,离我的17岁生日还差20天,我把它定为参加工作的日子,虽然我的军龄是从4月份算起。
我1973年3月2日复员,选择了产业工人的生涯,目的是想了解什么是大工业生产,什么是产业工人,他们是如何生产、生活的。我被分配到沈阳水泵厂木金型车间,成为一名木型工。
工作中发现:凡是老定额都偏紧,因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特别是58年延续下来的老定额,很难超越,因为那是计件工资时产生的定额。据说,那时的工作效率要比七十年代高出百分之三、四十。
《资本论》中说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计算方法的不同,何以在实践中会产生不同的工作效率呢?原来是利益驱动。
按照平均的劳动效率计算的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确实只有计算方式的不同。但定额一旦确定,并与物质利益挂钩,就会激发人类为了自身利益突破定额的潜能,根据每个人自身能力的不同,创造出不同的劳动生产率。
我还发现:一同参加工作的老工人拥有不同的技术级别,差别产生于五十年代的频繁“跳槽”。因为那时每跳一次槽,就要考一次工,就有一次升级的机会。根据自身的能力把握住了机会,就比在一个单位按部就班的晋级快得多。
二、社会主义何以创造不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
按照传统的说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计划经济与缩小差别。
然而,社会主义创造出来的却是不断的调整计划、超越计划与紧缺经济。因为任何计划都离不开现实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而千差万别的社会需求是很难计划的,僵化的计划与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反而束缚了人们追求特殊利益的激情和创造性,使社会趋向单调和凝滞。这种单调和凝滞,绰绰有余的抵消了计划经济与缩小差别带来的好处,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三、差别是客观存在
地球诞生时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只能参照宇宙中类似的星球推测,而类似地球的星球迄今还没有发现。而宇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千差万别,使宇宙充满魅力。
地球的魅力也在差别:高山与平地;海洋与湖泊;电闪雷鸣与风和日丽;目不暇接的各类生物和自然资源、自然现象。
人类自身也有许多差别:不同的种族、性别、身高、年龄、容貌、爱好、信仰、文化程度和生活能力,连血型都有差别。还有继承与创造的生存条件的不同,包括时间、空间、生产能力、技术和文化水平、社会人文、财富和地理环境等等的不同,决定了人们不尽相同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气质风度、意识形态和社会形态,也激起了人类追求平等的愿望和要求。
然而,自然条件的不平等,决定了社会存在的不平等和不平等的绝对性、平等的相对性,产生了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理学、心理学、哲学等诸方面的差异,使人类区分为不同的种族、国家、地区、团体、阶级、阶层、性别、职业、年龄、爱好、生活状况等等,激发人类向上和超越自我,也使人类能够区分自我,产生七情六欲。
四、差别与发展变化
如果没有大自然的灾变毁灭了恐龙时代优越的自然条件,现在的人类是不会进化出来的。统治世界的仍将是恐龙,类人猿是无数不必通过艰辛就可以生存的生物中的一种。
然而,自然的变迁是不可抗拒的,变迁是差别产生的差别,通过差别体现出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的进化和自然界的改变。
差别产生城市和农村,产生工业和商业,产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分工和意识形态,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差别也产生矛盾、对立和斗争,产生形形色色的罪恶和不平等。然而,也正是差别使水向低处流、人向高处走。
如果地面是平坦的,地球就会被海洋覆盖;如果人人相同,就无法区分男女老少、亲疏远近、无人愿意从事相对艰苦的劳动。所以,差别未必就是坏事,只是人类的情感使其不应过大,人类的努力使其逐步缩小,适当的差别是对客观的认同,有利人类的存在和发展进步。而差别,也是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和研究的对象。
——客观认识差别、利用差别推动经济的发展,就是我所说的差别经济学。
1291.差别与流通和进步
2007.4.4
《1288.差别经济学》是我写得最好的文章之一,有些网站却将其封杀了。原因不外乎该文揭示了差别的客观性和作用,与人们的某些良好愿望相悖。
差别是世界多样性的体现,是基本常识。不会因为人们渴望平等而消失,也不会因为基本粒子和某些方面的相似和相同而改变。消除某些方面的差别是社会革命的任务,而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条件和环境,并会产生新的矛盾。
如果水没有外力的推动而又高度一致,流动就会消失。如果世界各地的景观完全一样,又没有其他的需求,旅游业就会消失。如果世界各地的价格水平和币值相同,又没有特殊的需要,流通业就会消失。如果商品或服务没有质量上的区分价格完全一样,就会退化到成本最低时的形态。如果人类的工资水平完全一样,人类也会退化,不是因为万不得已和某种志向,没人愿意从事艰苦的工作和研究,或者付出超常的努力。只有差别的追求,促进人类的发展进步,最终实现某些方面的趋于一致。
这就是水有差别流动,人有差别进步的道理。如果本末倒置,在条件不具备时强求统一和一致,就会产生笑话、导致失败。
当然,过大的差别也会导致矛盾的激化,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核能好,风险也大。高坝落差大、发电多,一旦垮坝也会一泻千里。人类的社会差别过大,也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只有将差别控制在适当的程度,才能求得稳定与发展的平衡。
——这是差别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方面。
1292.追求差别与追求一致
2007.4.5
追求差别与追求一致,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似乎矛盾,却客观存在。哪个对人类的诱惑更大一些呢?哪个是人类生存经常性的动力呢?显然是前者。后者通常是没有达到一致时的目标,一旦达到就会产生新的目标和要求。
差别有两种:超越与不足。超越是经常性的选择。
一致有相对与绝对之分:相对是普遍的、大量存在的,绝对只是一种相对的肯定、质的确认。
差别产生个性,一致产生共性,可以转化。
多样性追求个性,标准化追求共性。前者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需求,后者适合大规模生产。如果个性的东西成为了标准,也就具有了某种共性的意义。如果标准有了改变,原来的标准就成了某种个性的东西。即便有标准存在,也不能保证完全的一致,允许一定的误差。而任何个性的东西,都具有某种共性;任何的一致,都有不同的地方和各自的特点。如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存在形式。
差别与一致都是客观世界的存在形式,更快、更强、更好是追求差别,统一与平等是追求一致。
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差别就是差别,一致就是一致。超出了一定的时空范围,一切都可能变化。即便是时间,也有时区之分。所以,不能僵化的认识人类对差别与一致的追求。
总的来看,在私有制社会渺小的个人利益的追求处于人类生存发展的主导地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共同利益的追求处于从属地位。因为人类首先要保证自身的生存,才能谈到奉献和其他的追求。二者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者是大量的普遍的因素,后者是不可低估、需要大力提倡的因素。而二者的矛盾,可能导致犯罪。
所以,我们设计制度、制定政策不能片面,不能将提倡的东西作为主要的依据,也不能低估觉悟的作用。要防止以权谋私,也要保护合法的私人权益。要利用人们对差别的追求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也要利用人们一致的追求推动社会民主和公平正义。任何片面,都会导致社会的呆滞、动荡和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1293.差别与生态平衡
2007.4.7
人类活动的成果之一,是使世界趋于单一:保留和发展起来的,都是对人类有用,或人类暂时无法消除的物种。
人类的社会结构也趋于简单:差距缩小、食利阶层增加、人口逐渐向城市集聚;民工潮、移民潮,相应出现,许多艰苦的工作转由他们承担。
人类的社会主义实践更曾使全社会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所有劳动者都成为按劳取酬的雇佣劳动者,计酬方式也简化成计时工资,反而束缚了人们为了自身利益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不得不走上改革之路。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人类忽视了世界多样性,也就是差别与生态平衡的意义。
差别产生不平等,也产生竞争和丰富多彩。人类之间的差别过大,有违人性和社会的安定;过小则会扼杀竞争,使社会分工出现缺失、发展失去动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有客观规律支配,强制改变发展方向只能产生两种后果:或者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的发展进程。基本适应,可以适当超前。过于超前,等于不适应。日本的明治维新和我们今天的改革相当于前者,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以前的实践相当于后者。
所以,差别并非越小越好,社会并非越单纯越好。我们在选择生产关系和社会体制时,不能忽视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和客观规律的支配作用,在注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时,也要注意社会发展的生态平衡,有所为、有所不为。
1357.社会矛盾与社会进步
2007.6.7.
共产主义是以消灭了三大差别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形态,因而成为人们向往的天堂。
但是,数千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却是以三大差别的存在为基础的,差别成了推动人们努力改变现状的基本动力。
所以,衣食无忧、消灭了三大差别的社会形态也是最少社会发展动力的社会形态,只有在阶级社会,严格的说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积累的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达到了足够高和世界范围的人口增长得到控制和逆转的情况下才有实现的可能。
资本主义不过是一种与普遍的雇佣劳动相联系的社会形态,相比于以往的社会形态,不过是社会劳动的商品化,通过等价交换的形式将剩余价值提取出来,我们大事标榜的社会主义也不过是资本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所以,我们要客观的分析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既不能因为今天的改革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也不能因为我们过去的宣传和伴随着改革产生的一些必然的矛盾怨天尤人。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人们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是由人们的想象和爱好决定的,而是由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决定的。这些出自他们之手,或继承于前人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即便有一些超前的想法和做法,也改变不了基本的社会形态。如我们以往的社会主义实践,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法权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巢臼,只不过让全社会采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表面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实际上由国家取代了资本家的角色。由于基本的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相去甚远,反而形成了全社会的消极怠工。由于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的市场需求很难计算,勉强的计划经济反而束缚了人们发展社会生产的积极性,形成了长期的短缺经济。人定胜天,变成了天定胜人。我所说的天,是指客观规律。
在重新开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中,有一些资本主义原始阶段必然经历的阵痛,如许多国有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失业人口的产生,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人口的大量过剩,加上计划经济时代累积下来的许多欠账,更加重了我们改革的困难。然而,只要方向对头,矛盾总会一点点的解决,社会生产力总会一点点的释放出来,形成高速发展的蓬勃气势。而只有在资本主义躯壳中累积了足够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力,三大差别才有可能趋于消失,共产主义才有可能实现。
——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而不是依靠暴力的剥夺和强制的平均主义凑合的。而这个过程,始终是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不能没有矛盾,也不能矛盾过大。就像高坝蓄水,落差与动力成正比,与安全成反比。
1358.我的科学共产主义纲领
2007.6.8
昨天我发表了《1357.社会矛盾与社会进步》,它探讨的核心是共产主义产生的可能与一般发展道路。
我没有沿着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传统思路探索,我认为依靠暴力剥夺和勉强的平均主义建立的不是人们期待的共产主义,也创造不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在资本主义的躯壳内累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达到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和社会矛盾,才有可能实现人类的共产主义理想。
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和社会矛盾不是勉强的、人为的平均主义过程,而是科学的利用社会矛盾和差别产生的社会分工和谋生动力,使其保持在社会所能容忍的范围内,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们发展社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共产主义的早日实现。
实现人类的共产主义理想还必须控制人类的繁衍,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很难设想在一个日益拥挤的、资源有限的地球上人们能够长久的和谐相处,缩小自身的社会矛盾。人类不能妥善的解决地球资源和空间的有限与人类繁衍能力无限的矛盾,共产主义就只能存在于人们的空想之中。
共产主义虽然有社会和谐的一面,也有动力不足的一面,既人们衣食无忧带来的懒惰。因此,只有在资本主义的躯壳中累积了足够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力,可以实现社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微耗化,它们才会以创造的乐趣,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至于资本主义躯壳内的社会矛盾如何趋于平衡和化解,正是我们今天面对和不断解决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必然导致官僚资本主义和社会发展的迟缓,因此不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市场资本主义经济辅以适当的国家调控,是目前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通向共产主义目前阶段的最佳选择。
——这就是我的共产主义纲领。
1440.差别
2007.9.28
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中国的历史,我们会遇到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差别。
差别似乎是宏观世界的存在形式:物质世界一旦进入原子层面以上的研究,就以差别展现在我们面前。微观世界是否完全一样,我不了解,也不敢妄下定论。一个普遍的规律似乎是越宏观的世界差别越大,越微观的世界差别越小。
可见差别是一种客观存在。
差别未必就是一种坏事:地球如果绝对平坦,就会被海洋覆盖;人们如果完全一样,就无法区分男女老幼、亲疏远近;星球如果完全一样,最有可能消失的就是地球,也就没有了人类和我们研究的问题。
差别过大,也有弊端:离开了地球,人类就很难生存;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区,人口过于稠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而不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区,要面对长期的贫困和落后。
社会差别过大,会加剧社会矛盾;社会差别过小,会削弱社会竞争和发展的动力,使艰苦工作无人问津。
所以,对待差别要一分为二、客观冷静的分析认识。
共产主义是人类的一种理想,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趋势,必须伴随计划生育和人类社会生产的巨大进步才有可能实现。简单和强制的平均主义只会扼杀人们为了自身利益发展社会生产的积极性,使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陷入凝滞和紧缺的境地,无助于共产主义的实现。只有承认差别、利用差别,才会实现人们不同基础上的平等权利,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是改革的基本原因和动力。
差别如高坝蓄水:动能与落差成正比,安全与落差成反比。
差别有自然的形态,也有人为的形态,如高山流水、运河水库。
差别是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1491.工厂生涯让我知道了差别的意义
2007.12.8
通过当兵期间的通读马列和毛选,我知道了产业工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复员之后通过时任沈阳市民政局长的父亲老战友的关系,选择了产业工人的生涯。
我的第二个职业是木型工,也叫细木工,是为铸造制作模型,这是一个兼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特点的技术工种,我用了两年时间就达到了出徒的水平,出徒后就开始带徒弟。工作中,我采用了交叉作业的统筹法生产,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平均每年完成一年半以上的生产任务。
实践中我发现老定额都偏紧,特别是计件工资产生的定额更紧。通过与老师傅交谈,得知计件工资的工作效率至少比计时工资高百分之三十,这显然与《资本论》中的阐述不同。不过细想一下也就豁然开朗,因为马克思阐述的是一切条件相同状态下的生产情况,而计件工资一旦确定,就会激发工人为自身利益超定额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创造出超过计时工资的劳动生产率,这时再按新的劳动生产率核定工时定额,工时定额就会越来越紧。从中我体会到了利益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联想到平均主义、大锅饭产生的消极作用,我发现了差别的进步意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资产阶级法权的基本原因,从而对“四人帮”之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提法不屑一顾,认为那才是对工人阶级的真正剥削和掠夺。
通过对差别的进一步分析,我发现了差别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存在形式,也是分工、阶级、国家和政治经济学存在的基本原因。在私有制存在的历史时期,差别不仅产生两极分化,也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差别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我总结出了差别如高坝蓄水,动能与落差成正比,安全与落差成反比的差别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定律,进而发现在生产力发展的现阶段,并非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而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与劳动者的个人利益结合的紧密程度决定其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发现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竟然是首先大力发展私有制!而在私有制存在的物质条件没有消亡以前,强制消除私有制的任何举动都可能归于失败,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即便我们实行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也消除不了家庭私有制及个人利益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且,社会形态不能仅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判断,还必须结合家庭所有制形式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国家也是私有制的一种形式,我们不能在保留国家的前提下宣布自己是公有制社会。
通过对差别的分析,我还发现了世界、以致人们需求多样性的意义,而计划经济面对这种多样性不仅难于应付,且有一定的遏制作用。所以,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阶段并非计划程度越高越好,一个大概的方向和秩序,相对模糊的计划也许更好,更能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竞争的优势,而减少官僚主义和腐败的滋生。
正是产业工人的生涯使我得以细致的考察了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的生活,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丰富了我的认识能力,也为《评“四人帮”的两篇黑文》、《论社会主义生产》、《论理想的社会主义与现实的社会主义》、《论改革》和《探索集》中许多文章的写作奠定了基础,而这一切首先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对差别的认识。
写到这里,您也许会理解我为什么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情有独钟,在《探索集》中大谈差别的原因了吧?
1603.社会科学与社会实践
2008.5.10
读完《世界全史》的第八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我觉得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人类的社会主义实践做一简要的回顾和总结。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诞生于现代资本主义产生的初期,虽然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已基本暴露,马克思也天才的预见到了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甚至发现了埋葬资本主义的政治力量和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的实现途径,人类的社会主义实践也大体上是遵循着他老人家的理论进行的,却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相反,印证了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产生不成熟的理论,导致不成熟的实践,反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程的一般结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成熟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虽然产生于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却也带有空想的成分,过低的估计了人类资本主义阶段的发展进程,过低的估计了人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差别的客观原因与作用的认识存在片面,因此导致了人类现代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
先说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马克思虽然看到了市场经济的弊端,看到了市场经济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一面,却没有意识到计划经济也有遏制竞争、需要复杂的调查统计和高科技手段支撑、难以满足人们千变万化的需求、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主观片面的问题。所以,中国的改革首先从恢复市场经济开始。
再说公有制与私有制。马克思虽然看到了私有制是计划经济的主要障碍,也是阶级社会的万恶之源,却没有看到私有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人类社会只有在私有制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累积起足够的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才会为过渡到公有制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并且,人类的社会形态不能仅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划分,还必须结合生活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家庭形式,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因为剥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容易,剥夺生活资料的私有制和改变家庭形态难。只有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自然而然的排除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家庭的私有,我们才能宣布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公有制和共产主义阶段。以剥夺和强制的方式实现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家庭的共有,不过是一种低级的共有,只能导致人类社会倒退回原始共产主义。而在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还不能提供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时,生产成果与个人利益结合最紧密的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是最能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和责任心的生产方式、所有制形式。
最后说一下社会差别的积极意义。我们知道差别是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没有差别就没有千变万化的世界,无法区分你我。因此,完全消灭差别是不可能的。人们的社会存在也有差别,这是由于人们生理和社会存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有客观和历史的原因,也有主观和环境的原因。差别产生竞争,推动人们向上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差别产生运动,也产生分工和阶级,产生不平等和剥削、压迫等丑恶现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必然。这种必然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可以限制,而不能取消,因为我们还不具备取消的物质基础,还要利用差别产生的竞争和推动力发展社会生产。当代人类社会主义实践遭受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差别存在的原因和意义认识不足,过分的追求统一和平均的后果就是一潭死水,生产效率的低下和紧缺经济并存。所以差别并非只有消极的一面,包括所谓的三大差别。试想一下,没有城乡差别,有谁愿意当农民工?大家都去坐办公室,谁去从事一线生产?都能当工人,谁还做农民?当然,我们的努力方向是人人平等,一切自由。可这种平等和自由只有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的相对的不平等、不自由才能实现。违背客观规律的强制的平等和自由,只能妨碍这种平等和自由的早日到来。在我们解决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公有制与私有制的认识之后,还要解决对差别的认识。拔苗助长式的消灭差别会加大我们发展中的困难,减少我们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的动力,甚至会像某些西方国家那样依靠输入劳工从事艰苦工作。当然也不能刻意维护差别,顺其自然,适当调节是最佳选择。差别与推动力的关系为正比,与社会安定的关系为反比。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产生于现代资本主义初期,没有经历过人类的社会主义实践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存在某些片面和不足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还是很稳固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基石。即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非一无是处,现代经济理论中的国家干预理论就是取材于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理论,从而避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再发生,我们的改革开放也是吸取了以往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才成为全党全民的一致认识。没有我们以往的社会实践,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也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进步。所以,任何社会科学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921.差别、差价与同质同价
2009.4.27
差别、差价与同质同价都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违背了就会受到惩罚。例如我们过去分配领域里的大锅饭就曾经极大的挫伤了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打破这种大锅饭,通过差别、差价和创立与人们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生产方式调动人们发展社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迅速的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面貌。而漠视差别的存在,就会使差别消失,使丰富多彩的世界简单化,不是向高端简单化,而是向低端简单化,因为差别也体现了不同的成本、效益与效率。
同质同价也是人们的基本要求,因此才有同工同酬。如果同工不同酬,也会挫伤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有时,为了解决一些特殊的社会矛盾,我们可以人为的制造一些差价,以工补民、杀富济贫,但其后果会使资源的流向发生变化,使某些领域受到抑制,某些领域畸形发展。如某市大幅度的提高了游泳场馆的自来水价格,不但高出民用,还远远高出工业和一般经营性自来水价格,该市的游泳场馆就大面积的倒闭和大幅度的提价,直接影响了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超定额用水加价虽然可以促进节约用水,也会使收费管理复杂化和流于形式,助长以权谋私和乱收费,影响社会安定。其“花架子”的成分可能大于实际的节水效果,实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总体上可能弊大于利。所以,我不主张对垄断性商品滥用超定额加价的管理办法,因为这种办法加大了垄断性企业的经济特权,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也不符合同质同价的商品价值规律。至于多用优惠还有些道理,向下浮动总比向上浮动容易管理和被社会接受。在社会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同质同价的价格选择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安定。
所以,只要条件许可,我们就应实行同质同价。
1927.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9.5.3
当《探索集》的序号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可写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但决不是没有了。是带带拉拉写过2000篇,还是探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是摆在我面前的两种选择。《论改革(1—22)》似乎已经回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但还不够,特别是后六篇写的不透,也很勉强,因为社会还没有发展到迫切需要讨论那些问题的时候,过早的探讨那些问题总会面对两难。最近我的一个同学从国外回来探亲,提到了中国共产党改为社会民主党和社会主义这面大旗还要不要扛着的问题,吴邦国委员长也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我们现行政治制度的必要性,却没有说透,看来还得由我来完成这些是是而非的两难问题。于是,我想到了本文这个题目,这个应该由国家基金扶持,我却没有勇气申领的重大理论问题。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应该是中国的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时代性决定的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是在世界范围看中国,从历史发展看中国,立足当代看中国。舍此,中国特色就是虚无缥缈的空话和托辞。
首先,中国是拥有七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文化发展上一脉相承,没有重大中断,而保留下来的主要是封建社会高度发达的专制阶段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形态。
纵观世界文明史,可分为发祥较早的东方文明和相对较晚的西方文明。前者已经进入封建专制阶段,后者尚在封建社会初期就被世界科技的进步带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因此,专制成为东方文明的标志,而民主成为西方文明的特点。当然,即便是西方民主与人类原始社会的民主相比也有逊色,与奴隶社会的民主相比各有千秋,但终究是与现代商品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西方文明发展的相对落后保留了奴隶社会和初期封建社会较多的民主传统,因此比较容易与发源于商品经济的资本主义制度接轨,产生了现代西方文明和西方社会发展的后来居上。而视工商业为社会之末、视发明创造为机巧和不务正业的封建农耕意识则必然导致社会发展进入家长制的封建专制时代。
农耕经济具有不断重复的简单再生产的稳定性。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也总是产生人口的增加,从而使土地不堪重负,战争、瘟疫和灾祸就成为新的平衡的媒介,周而复始的动乱和改朝换代不可避免。政治清明,社会就相对稳定;政治腐败,就改朝换代,从而使社会生产总是摆脱不了周期性的灾难和小农经济的特征。而小农经济产生家长制,产生专制独裁和以家长制和专制独裁为主要特征的东方文明。
控制人口是一切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的头等大事,即便是以不文明和看起来残忍的方式也比战争和灾祸的惩罚好的多!没有当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没有当代中国的相对安定。当然,也要有其他政策的正确。
中国特色还有其他许多方面,例如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等等,农耕经济产生的家长制和专制独裁的社会意识和政治形态应是主要特点,也是东方文明区别于西方文明的主要方面,看不到这一点和回避这一点都是愚蠢的。而家长制和专制独裁又是维系封建大家庭所必需的,舍此就难免纷争和动乱。当然,伴随家长制和专制独裁的也有一定程度的民主,家长制和专制独裁需要民主补充与民主制度需要家长制和专制独裁作为补充具有相同的意义。
在典型的家长制和专制独裁与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之间存在许多过渡形态,表明了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与许多中间阶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存在决定意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必有相应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产生,这是任何主观意识所不能改变的。拔苗助长和固步自封都是可悲、可笑,注定受到惩罚的。
二、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发展趋势,更是一种社会制度。作为理论,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发展的一般阐述;作为发展趋势,表明了人类生产发展的社会化过程;作为社会制度,展示了人类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个过程。
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影响了人类社会近百年的社会实践。虽然以改革收场显示了它的不成熟的一面,仍然不失为伟大的科学贡献。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无法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历史。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的一面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指出了其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占有的私人性必然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选择。资本主义生产不但提供了实现这种转变的可能,还提供了完成这一任务的社会力量——工人阶级,而完成这一转变必须通过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不足的一面是对社会形态的划分过于机械,忽视了生活资料也是生产资料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决定社会意识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只要社会生产没有消灭家庭和生活资料的私有,就不能把社会主义认定为共产主义阶段。
家庭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社会单位,却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家庭形态决定社会形态。恩格斯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说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是联系在一起的阶级社会的基石。家庭必然导致私有制,私有制必然产生国家,国家是维护局部利益、阶级利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特殊形式,也是过渡到无阶级、无剥削社会的必然过程。因此,我们不能单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判断社会形态的性质,还必须结合生活资料和家庭的所有制形式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当代一切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不同程度的私有制国家,即便实行了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也改变不了其相对的私有意义,更不用说所有的劳动者都是私有的个人,激励其从事社会生产的动力除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之外,经常发挥作用的还是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国家和集体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不过充当了资本家的作用,即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起作用的仍然是资产阶级法权(资本——利润,劳动者——工资),主体生产方式仍然是雇佣劳动,即生产的资本主义方式,可见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因为我们批判的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并且是效率相对来说比较高的那种,而维护的却是效率最低的“大锅饭”那种。而“大锅饭”确实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因为马克思和列宁都还没有来得及对何种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更为优越做出深入的研究就去世了,以后教条主义就成为了社会主义实践的主流,直到我们的改革开放成为基本国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才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大锅饭”实际上是小农经济家庭内部分配方式的理想形式,是共产主义分配方式与小农经济分配方式的某种契合,因此能够在我们这个东方农业大国受到普遍的拥护,并一度成为主流的分配方式。但无论是共产主义分配方式,还是小农经济家庭内部的分配方式,都不是私有制社会最具有激励作用的分配方式,因此注定要被淘汰,包括产生他们的所有制形式。承认差别、利用差别就比限制差别更为重要,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并存就成为自然的选择。而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直接结合,但规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改组后的国有经济就承担了共和国脊梁的重任。而社会主义色彩越少生产效率越高,不过反映了人类社会仍然处于私有制阶段这一基本事实,生产的社会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另一显著特征。
纵观当代世界,无论社会生产的规模还是资本构成都在走向社会化,因此从社会发展的趋势建立社会主义理论也未尝不可。至于社会主义如何向共产主义过渡那是以后的事,非我们当代的凡夫俗子所能想象的,最好回避。而建设共产主义必须发展资本主义,消灭差别必须承认差别、利用差别,已是人们的共识。写到这里就需要对社会主义的外壳,即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进行探讨了。
以往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基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产生的,专制独裁的色彩浓厚,舍此也无法维护高度集中统一的生产方式。市场经济则要求较大程度的自由和民主,反映到政治制度上就是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对此人们的分歧较大。“民主派”要求彻底西化;“集权派”维护现状;“文革派”态度暧昧,抓住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现象大做文章,鼓吹今不如昔;“法轮功”只要打倒共产党。其实民主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政治上的民主长期落后于经济上的民主,也没有政治上的民主超越经济上的民主发展阶段。
中国取消帝制还不到一百年,取消帝制的结果是数十年的军阀混战和各种所谓的形式上的民主、实际上的专制制度,盖因为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和主体意识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统一和安定都需要强势政府,人们的民主化意识还很薄弱。当中国的城市人口也占到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九时,谁还会对西方式民主制度产生疑义呢?而现在就实行西方式民主制度又无异于对私有权(包括统治权)的剥夺和把中国引入内乱。
所以,社会主义大旗不能丢,党的领导不能没,因为社会主义还有积极的一面,而我们的党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强大而又拥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党。至于形式上的民主、实际的专制,只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中国发展进步的长远利益,未尝不可!当然,固步自封、不求进取,也终有被历史淘汰的一天。相信我们的党还不至于这样。
三、共产党,还是社会民主党?
在第一和第二国际时期各国共产党曾经普遍称为社会民主党,列宁领导前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共产党的称号才逐步普及。共产党的称呼更适合社会主义阶段的历史任务,社会民主党的称呼比较适合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所以不同时期共产党的称呼有所变化。
其实称呼什么并不重要,德国法西斯还称自己是国家社会主义呢,不过是为了团结社会的底层群众加入法西斯运动。而共产党的称号既然已经在中国深入人心,就没有必要为了表明自己推进民主进程的决心而改变称呼。
人们任何时候看重的都是一个党的行动,而不是他的口号和称呼。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必须从历史看中国,从世界看中国,从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才能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又不为激进的口号所迷惑。所幸的是我既通读过马恩列斯和毛主席的主要著作,又通读过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国际共运史,目睹和参加过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投身过改革开放大业。既有理论基础,又有社会实践,还有了无牵挂的孑然一身,所以在有文字狱传统的中国敢为人之先,少了许多顾忌。至于本文是鲜花,还是毒草,人们自有评说。在我,不过是为《探索集》又增加了一篇,属于序号第1927的一篇,属于中国走哪条路的一篇。
2010.差别与一致
2009.7.7
如果把物质无限的分解下去,会不会达到一致的某种物质呢?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无法达到极限,而没有达到极限,就总有差别存在。所以,人们总是在探索差别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差别是经济学的基础、社会学的基础、哲学的基础,也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本身就是千差万别的,没有差别就没有绚丽多彩的世界,甚至没有我们自己。但是人们又总是在追求某种程度的一致,因为一致也与团结、平等、和谐等美好愿望相联系,可差别的普遍存在决定我们只能达到相对的一致,因此才有竞争、转化、分久必合与合久必分等丰富多彩的现象存在,世界才显得生机勃勃。
不管人们的愿望如何,社会总是以一定的结构展现在我们面前,并且总是由差别决定分工、决定社会地位和一定的架构。
是什么决定社会的不同形态呢?是科技水平和不同的生产力发展程度,而推动科技水平和生产力发展进步的是人们的贪婪和永不满足的进取心。所以贪婪无罪,有罪的是违反社会公德的贪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无数意志抗衡的结果是一种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是非常脆弱的,而社会生产力和政治斗争产生的社会结构却是相对稳定的,并决定人们的不同地位和政治取向,社会结构学由此产生。
社会结构学的对象应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分工产生的社会阶级和阶层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发展趋势,目前好像还缺乏这方面的专门研究。
人们的美好愿望总是影响人们的研究方向和奋斗目标,很少考虑相反方向的作用和意义,这是不够的。只有使我们的视野全面起来,才不会“跑偏”。
2076.不要重犯三十年前的错误
2009.9.24
三十年前的错误可用不顾客观规律的急于求成来概括,现在正值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庆典,欢喜之余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一下我们有没有重犯三十年前的错误?
我认为,沿海地区农民工不足就反映了这方面的有关问题。其根源,在于我们富民政策的执行方面出现了偏差。
表现有二:一是忽视基本的比例关系,只求地区发展和快速致富(急功近利);二是忽视了差别的自然消亡过程,通过政策扶持等人为手段打破了差别的自然平衡,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和用工平衡。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原因主要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廉价的劳动力、高资本积累率、高储蓄率,现在我们通过政策在自己破坏我们的相对优势。
无论什么事,过则偏,哪怕是良好的愿望,也会物极必反。此时重温老子的无为而治,对我们会大有帮助。
皇帝好细腰,宫女多饿死,是集权政治的必然结果。我们现在既然选择了集权政治,就要防止宫女多饿死的现象发生。和中央保持一致很好,但不要跑过了头,画蛇添足反成累,积少成多就成祸。
不管怎么说,形势还是大好的,偏差也是刚露头,问题是要捕捉到,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人人唱赞歌,大家头脑发热,我们就离跌跤不远了。
还是由我唱白脸吧!
2077.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009.9.26
社会公认的合理回报,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包括基本需求和特种回馈。
基本需求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社会连人民的基本需求都不能保证,社会就会动荡不安。但很少有人满足于基本需求,特殊能力、特殊奉献、特殊回馈,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特殊回馈并非纯物质的,还包括精神上的满足和社会荣誉。
基本需求是人类存在的起点,也是欲望的起点。比别人更强和更好,才是人类的天性。否则,统治地球的就是其它物种。所以,政治经济学要研究基本需求和特殊需求两个方面。
差别,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和起点,因为世界是千差万别的。没有差别,也就没有世界、没有科学。
基本需求反映了共性,说明了差别中存在一般。所以,任何科学都要兼顾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共性,是群众观念;个性,是科学的主要对象。哲学研究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其他科学研究个性与共性的区别。
差别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当我们哇哇堕地、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就是绚丽多彩的世界。绚丽多彩,是由差别产生的。人们从认识差别到认识一般是一个飞跃,这个飞跃产生了哲学和各种科学。所以,任何科学都包括个性和共性两个方面。只有兼顾了个性和共性两个方面,才不会走向极端。
差别产生竞争和物质循环,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进步。所以,研究差别比研究一致更有意义。
任何差别和一致都具有时空性,成为历史中的一环,产生了相对性。基本的相对性产生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既有相对意义,也有普遍意义,相对中的普遍。
人们很难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但人类的任何时空范围都有自己公认的伦理、道德和是非标准,规范和制约人类的行为。打破常规的施舍会让人感恩图报,也会助长非分之想。经常激励人类奋发向上的是自己贡献社会公认的合理回报。如果得不到这种回报,就会扼杀人类继续努力的积极性。如果超出了社会公认的合理回报,就会助长投机行为,干扰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现代经济危机就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破坏了正常经济发展秩序的必然结果。垄断和国家推动的不合理价格上涨也会打破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结构,导致分配失衡、社会不稳和社会结构偏离正常轨道的发展,产生一系列问题。
所以,国家干预要慎用。
国家干预应该主要放在基本需求的保障上,特殊奉献特殊回报社会能够自发的调节。如果国家打破了特殊奉献特殊回馈,就会打破正常的社会结构,引起用工方面的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
近几年我国农副产品价格发生了异乎寻常的波动,我原以为是反对派推动,后来发现是国家行为。也许开始是反对派推动,后来是国家行为。这种异动可以使农民迅速致富、缩小城乡差别、发掘农村市场,但也推高了我国农民工的一般工资水平和紧缺度,加剧了工农矛盾、城乡矛盾,使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快速丧失,从整体上来讲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农村人口居多的国家,从根本上来说是农村稳、国家稳,农民富、国家富,但不宜超出常规。否则,我们这个人口大国也会像发达国家一样依靠输入劳动力来从事艰苦工作,城镇居民则要面对基本消费品价格上涨和经济危机导致的相对工资下降双重压力。
另外,好处应该一点点的施与,才能维护经济持续发展的可能。否则,以后怎么办?
以上是我看到和想到的一些问题,再次涉及到了差别这个敏感话题,有可能使我们重返三十年前的错误,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欢迎批评指正。
2078.差别、分工与产业转移
2009.9.27
差别产生分工,形成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最稳定的社会和产业结构是金字塔型,最不稳定的社会和产业结构是倒金字塔型。在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不是基础产业的大国中国,却是产业转移已经基本完成的发达国家,原因何在?
产业转移并非发达国家所愿意的,因为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但是产业转移又必须发生,因为在发达国家这些产业已不具备成本优势,富裕了的本国人民也不愿意从事这些产业中的艰苦劳动。一旦危机到来,他们只能依靠战略储备和社会救济、通货膨胀苟延残喘。
中国虽然是产业大国,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最大,但中国有高储蓄和广阔的国内市场可资开拓、广阔的农村吸纳庞大的失业人口。如果这些失业人口堆积在城市当中,我们不但将面对经济危机,还将面对政治危机。
没有谁愿意呆在农村,也没有谁愿意从事艰苦的劳动,历史形成的差别使然。差别产生分工和阶级。
自然形成的差别产生了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和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必然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和科技发展程度相适应。从同样为人来看不尽公平,但是合理,所以社会能相安无事。如果我们无视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和科技发展程度提前缩小自然形成的差别,就会破坏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和社会结构、产业结构,破坏相对稳定的社会基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我们这个人口大国也会发生人口走私和偷渡、虚拟经济超过实体经济。那时再遇到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我们还能像现在这样稳如泰山吗?
美好的愿望可能演化为深刻的危机,这是三十年前的教训。同样的错误我们可能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却可能重演。所以我甘愿成为千夫所指敲响警钟:不要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重犯三十年前的错误!
2079.警惕社会结构“早熟”和国民经济虚拟化
2009.9.28
总结我这一阶段关注的主要问题,可用警惕社会结构“早熟”和国民经济虚拟化来概括。
列宁倡导的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共产生了两个成果:东方的社会主义实践和西方的社会结构“早熟”。
东方的社会主义实践就不用我再说了,为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竞争,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了高工资、高福利、高保障来与社会主义抗争,结果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早熟”,不得不输入人口从事艰苦劳动和将某些丧失了成本优势的基础产业输出国外。
还有一个副产品,就是国民经济的虚拟化。
所谓国民经济的虚拟化是指依靠剩余资本、世界货币、通货膨胀、国际垄断充当“倒爷”盘剥世界赖以生存的一种社会现象,我在《探索集——虚拟经济篇》中已经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当然,西方经济并没有完全虚拟化,否则就是彻头彻尾的纸老虎了。但是,已经有相当部分虚拟化了,所以他们不敢、也不愿意真正触及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根源。
我国的经济也有部分虚拟化了。在我们骄傲的宣布我国的股市、期市规模和指数的时候,当我国的楼市价格和通货膨胀率迅速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的时候,想没想到它们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警惕的改革开放的副产品。
既然我已经发现了这些副产品,就应该像马寅初先生一样及时的将它们指出来,避免我们也走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
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的口号没有错,但不要做过了头,促成社会结构的“早熟”。股市、期市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都有其好的一面,也隐藏着危机,同样不要做过了头。西方发达国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样有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警醒。
我们的优势还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不要忘了我们的优势。
2089.差别定律
2009.10.16
差别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越是微观世界差别越小,越是宏观世界差别越大。
差别是一切现象的基础,没有差别就没有世界。
差别可以改变,可以趋同,不会消失。
差别产生动态和静止的区分,产生物质的两极性,产生相对和绝对,产生时空和变化,产生物种和竞争,产生一切经济行为、政治行为和社会分工、社会结构、社会形态。
差别产生运动和动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产生历史和一切客观规律。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就是对差别的认识,包括差别同一性的认识。我们改造世界,就是利用差别、改变差别。但是改变差别也会改变动能和原有的均衡,要瞻前顾后、统筹兼顾,充分考虑社会存在的各种因素和科学的发展程度才不会违背客观规律、兴利除害。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2237.理论与实践
2010.3.20
差别经济学和制度反腐理论是《探索集》的主要贡献。前者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因,后者指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我数十年理论学习思考和社会实践的丰硕成果。
我从17岁参加工作开始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思考和探索两种社会制度的异同、优劣和原因。《资本论》使我茅塞顿开,历史唯物主义和六年工厂生涯奠定了差别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从《论理想的社会主义与现实的社会主义》到《论改革》1——6系列、再到《差别经济学》,我对两种社会制度和改革开放的认识逐步深入,十七年官司更让我对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感触良深,从而产生了以《破解以权谋私》和《反腐败的重点在于制度创新》等文章为代表的关于制度反腐的认识。而从我十七年官司的艰难历程,人们不难发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和方向。
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就不会有正确的革命运动;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也不会有对正确理论的深刻认识。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我不懈的努力学习探索,学习探索的结晶就是一百多万字的《探索集》。它记录了我的人生,也记录了我的成果。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