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发现很多人在断章取义的曲解古代先贤的学术,这里面包藏着某些人的阴险祸心和不可告人的秘密。今天我站出来,以《更正一个千古的错误》为题,来揭露这些人的 丑恶嘴脸,借此还原我国古代先贤思想的本来面目。希望那些学识渊博的朋友和我一起完成这个课题,在《更正一个千古的错误》这个题目的后面加上二、三...既可。其实我不反对批判任何人,但也要批的有道理,大家说是不是?
更正一个千古的错误(一)
正解论语的“学而优则仕”
我们看看网友【东江山民】的观点:要狠批孔孟“学而优则仕”的读书做官论,八股文考出的都是些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的孔乙已式的酸腐"人材"。
你说的“学而优则仕”。原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要弄清这句话的意思,我们 必须先搞清“优”和“仕”的真实意思。
“优”在这里是“安逸、空闲、悠闲、时间充足,宽裕的意思”。《诗·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组词:优游、优逸、优容、优悠、优厚、优裕、优游自若、优游自得、优游自适、优游卒岁、优游岁月。
“仕”在这里指“做事、实践、和脑力劳动学习相对应的体力劳动的意思”。《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礼运》“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僕”、《易林》:“伊伯致仕,去桀耕野”。“仕”在日本语里,至今还保留着做事的本意,仕妇:做事的女人。
这样来看:“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意是“做事有空闲的时候就应该学习,学习完了还要想着做事”。
《论语》里,处处体现着“学习和时间的关系”以及“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这样理解符合《论语》的主体思想。“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关于“学习和实践”以及“学以致用”、“劳逸结合”的精彩论述,直到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看来【东江山民】所认为的的“学而优则仕”是读书做官论‘,是豪无道理的。他说的“八股文考出的都是些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的孔乙已式的酸腐人材”也是站不住脚的,是对论语的“学习实践论”的严重歪曲。
但悲哀的是现代某些有良苦用心的人用现代词汇对古语进行直观的解释,不但曲解了古代先贤的本意,也成了毒害人们身心的仕途思想。以古代先人的智慧,不可能提出“学习就只为了当官的狭隘偏见思想”。
所以现在很多对古代“词汇”和“典籍”的解释都是错误的,这里面就包括《现代汉语词典》。这些歪曲的理解,实际体现的是某些人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注: 本文的部分翻译,参考了《康熙词典》和《说文解字》。
更正一个千古的错误(二)
我们首先来看网友温晋根 的观点:
子曰”(卫灵公第十五)
“禄”是什么意思?《周礼·天官大宰》:“四曰禄位,以驭其士”,注:“禄,若今月奉也”,也就相当于今天的薪水。在孔子的时代,“禄”的来源显然就是“仕”。因为孔子说得明白,“耕也,馁在其中矣”。靠种地是要饿肚子的。孔子的所谓“谋道”不过是“曲线谋食”。孔子的这段话与子夏的“学而优则仕”实在是一个意思。因为中国有尊孔的悠久历史,又有“为尊者讳”的传统,人们包括一些学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美化孔子。有人断章取义,摘出孔子的“忧道不忧贫”来证明孔子把道德看得高于物质生活。其实把整段话联系起来看,孔子轻视劳动人民的立场是很清楚的,为了做官而读书的意思也是很明白的。
以上这位朋友把“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话里面的“椂”理解为“俸禄、薪水”,那么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变为“孔子说: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要费心思的去求衣食。即使你亲自耕种田地,也难免不饿肚子;努力学习,却可以有俸禄。所以只担心学不到道,而不担忧贫穷。”
按照这种理解,孔子就完全从一个学者、老师的身份,变成了一个瞧不起劳动人民 ,轻视劳动,鼓励人们不劳动,而致力于学习、当官、拿俸禄的势力小人。事情果真如此吗?我想作为古圣先贤的孔子,大抵没有这样弱智和势力吧?!我实在不敢相信,所以有必要探究一下!
这句话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显然在于对“椂”字的解释。仔细来看这句话,我们发现里面包含着一个结构工整的类比句,既: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这个类比句里包含着两个相对的字:“耕”对“学”,“馁”对“椂”。按照常理说:耕种才能吃饱,但是在这里“耕种和挨饿相连”;学习的正常结果是能弄清“道”的,根据类比句的特点,显然,这里的学习结果并没有弄清“道”。耕种和学习的结果在这里都产生了偏差,这是为什么?显然是由于耕种和学习的目的造成的。此时,我想到了这样一句生活俗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排。这句话是不是也蕴含着和这句俗语一样的哲理呢?我们试着用这个思路翻译一下这句话:“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这句话是说,“在道和利面前,君子首先应该追求的是道本身,而不是利,利只是得道后自然而成的附属品。这就像人们种地,如果人们在种地时,不努力认真的掌握种地的方法和技巧,而是整天想着吃饱的事情,那你肯定种不好地而导致挨饿的结果;如果因为利益你才去读书学习,而不是去认真的探求学习的技巧和方法,那你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的。所以人们不管是种地还是学习,都应该首先去追求道,而不是担心贫穷。这句话的开头用君子统领,结尾用君子收宫,前后呼应,表明:在孔子眼里,种地和读书的人都可以称呼为君子。并没有体现出孔子对劳动者不尊重的意思。更不象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说的 :君子专指达官显贵,小人专指劳苦大众。
按照我的解释,“椂”在这里不是专指俸禄,而是“功利”的意思。是再强调学习时如果带上功力的色彩,就无法弄清道的真实含义。这样看来,孔子的这句“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依然是谈论学习方法的,意思是告诉大家,学习时不要想着太多名和利的事情,要专心读书,读书时做到心无旁骛。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所谓一心不可二用。也符合道家的“无为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当你一心一意做事的时候,机遇就会不知不觉地降临,福气自然也就有了;如果你整天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情,那必将一事无成。
以上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我们知道《论语》是一部关于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的著作。《论语》里处处体现着孔子为学、劝学和怎样学习的思想,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尤其是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在孩子学习期间,不要给孩子灌输什么学习就是为了考大学,就是为了当官,就是为了将来出人投地、光辉耀祖等世俗思想,这样只能增加孩子的思想压力。还是让孩子们在学习本身中找到乐趣,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的傲游。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